教育部長潘文忠「被請辭」,臨去秋波的聲明,猶不忘要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對各項疑點公開解釋;行政院長賴清德也呼應潘的說法,認為管有義務自清。可以合理推測,潘文忠的去職是清理戰場,蔡政府卡管的心意沒有改變。
蔡政府一路卡管的真正動機已瀕臨圖窮匕見,葉俊榮出包,給了綠營一個喘息的支力點,要求管中閔比照葉,自行說清楚、講明白。然而,管只是台大校長當選人,與擔任內政部長的葉俊榮立場不同,教育部對管有疑慮,當然應請推薦管、通過管擔任校長的人和單位出面說清楚,不是以此刁難還沒有上任的管中閔。 況且,葉俊榮除了針對外界第一次爆料的浙江大學「單次講課」,開了記者會澄清之外,後續更多的授課疑雲,他也沒有再開記者會澄清,只由內政部說明,這豈合乎潘文忠與賴清德所謂的「高道德標準」?
如果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與台大校務會議對管中閔涉及的指控所進行的調查與說明,民進黨政府都不相信,又如何能夠信內政部為葉俊榮所做的解釋呢?寧可相信利益相關單位所做的保證,卻不甩沒有從屬關係的第三者的說明,潘文忠不是昏庸,而是顢頇。
不過,卡管灘頭堡久攻不下,想必獨派十分不耐,要求換下潘文忠的聲浪不比反對卡管案者小,甚至他們更有管道可對執政團隊施壓。
在蔡政府的操作之下,卡管一如過去的諸多議題,已經在社會上形成壁壘分明的不同觀點,儘管反對卡管者較多,不少人認為教育部不可把手伸進台大/大學,應是社會的主流意見,然而觀察民進黨一路走來的行事風格,到了這種分歧時刻,通常他們會更願意擁抱其基本盤,「別讓深綠不開心」比符合社會公義更重要。
就算卡管收手,那些反對卡管的人會回過頭來對執政者鼓掌叫好嗎?民進黨認為不會,那就犯不著為這些人得罪死忠者。再說,台灣人忘性大,一旦快刀斬亂麻處理了卡管案後,很快就會有別的事情重新占據新聞版面了。
蔡政府或許對卡管案打著這樣的如意算盤,畢竟過去不都是這樣過關的嗎?而且潘文忠赤膽忠誠,辭職後應該也不會亂說話;若因此讓獨派自覺欠了蔡政府一份人情,在其他的爭議上,例如促轉會主委黃煌雄的提名案,深綠可以親戚嘜計較,也不失為是一樁合算的買賣。
蔡政府如果真這麼想,可能就低估了卡管案的後座力,特別是跟吳音寧案一起看的時候,不只是讓人民對民進黨凡事看顏色產生高度厭惡,更激起了年輕族群嚴重的相對剝奪感。其反彈的力道有多大,年底的選舉即可見真章。(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