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將此次選舉結果喻為台灣的重開機,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直言,選民透過選票唾棄國民黨,不代表民進黨受到肯定;這次選舉反映了學運後年輕力量的興起,和網路族群發揮力量。顧忠華更以「破四舊、立四新」形容選舉結果說,執政黨大敗是因為「執政黨讓選民不開心」,可說是新的責任政治。
近年來不平靜的台灣,經歷了白衫軍、太陽花、食安風暴等,公民團體迅速崛起,加上台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以素人之姿拿下首都市長,建立素人參政典範,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陳耀祥直言,這確實顛覆政治學過往的論述。
對於柯文哲獲得超過80萬票,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蔡素貞副理事長說,民眾不再含淚投票,但選後才是挑戰的開始,開放政府能否連結公部門和民團,是城市治理的挑戰。柯文哲公民顧問團何宗勳則說,希望建立一套評估機制,從國小至高中,融入公民參與的精神,同時將成立台北市政議會監督聯盟。
但第三勢力是否已成氣候?張宏林認為,台灣各界一直期待有另外一股勢力取代國、民兩黨,這次選舉結果是第三勢力還無法加以取代,但這股勢力正在慢慢成形,團體的力量在這次選舉做了滿大的貢獻。
張宏林也說,過去的政府只告訴民眾,民主就是記得去投票,投完票就完成任務了,但民主其實是「投票後才開始」,不管誰當選,重要的是後續人民的力量要穩定走下去。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