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指出,去年9月杜鵑颱風影響最劇時間,正好是中秋連假最後一天,過去收假日平均有20萬人次搭乘,當天雖於9小時內疏運超過18萬名旅客,下午3時起停駛,仍遭質疑太晚宣布、應變不及,引發民怨。

有鑑於此,高鐵與氣象局去年底研議合作,昨簽署備忘錄,未來氣象局將於海上颱風警報發布前,提供高鐵風速與雨量預報資料,並協助判讀各項氣象資料,及早制定營運決策,讓旅客提前規畫行程,不再無所適從。

台灣高鐵董事長劉維琪說,高鐵過去經常採用氣象局公布資料,未來將結合尚未公布資料,以爭取更多災防應變時間,降低衝擊;此外,氣象局也將提供短期專業氣象知識課程講師,提升高鐵判讀氣象資訊能力。

劉維琪進一步指出,過去高鐵於海上颱風警報發布2小時內,宣布隔日中午前營運狀況,未來結合氣象局預報資料,可望於前晚8時,宣布至隔日下午2時前的營運狀況,當天隨時因應調整,儘可能讓旅客提早準備。

此外,雙方將研議開發「早期地震預警系統」,從現有「地震告警」功能進一步推展為「地震預警」,高鐵局長胡湘麟說,2010年甲仙地震發生時,共6部列車行駛中,其中4部時速超過300公里,最後有1部出軌。

高鐵局指出,將結合氣象局強震警報系統,評估與高鐵系統介接,最快2年後開發預警系統,以震央距離200公里以外為例,藉由系統感測地表側向加速度,立即減速、停止,預計可多爭取10秒以上應變時間,確保行車安全。

氣象局長辛在勤表示,積極推動跨領域氣象資訊應用,否則氣象資料「就只是垃圾」。

氣象局也將每月提供地殼變形監測資料,供高鐵進行沿線地層下陷與水平位移監測參考;高鐵提供沿線所設風速、雨量等監測資料,供氣象局研究使用,以及苗栗、彰化、雲林等3站屋頂,提供氣象局架設自動氣象觀測站。

#高鐵 #氣象局 #資料 #氣象 #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