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基法》修法引發反彈,今(15)日勞動部至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報告,不少立委皆強調,台灣工會組織率過低,這次修法以工會或勞資會議作為把關毫無用處,陳曼麗更質疑勞資會議鬆綁後,對後進的勞工要再溝通也無用了,林美珠指出,會鼓勵勞資坐下來談。
陳曼麗引用勞動部數據指出,全國勞工的工會組織率不斷下降,從民國99年37.3%逐年下降至去年33.2%,企業及產業勞工的工會組織率,更是從民國99年達到14.6%後,近年來都維持在7%左右的低水位,以農林漁牧業來看,就業者從2013年54萬人成長到去年57.7萬人,但工會數始終只有9個,組織率愈來愈低。
此外,陳曼麗詢問,只要經勞資會議通過就可鬆綁,但有時許多行號工廠有些人員流動,同意鬆綁的勞方代表,和後面加入公司的勞工恐怕是不同人,而後面進入公司的勞工就算要再商議也無用了。林美珠回應,如果先前工會已經同意了,但勞工認為有需要再跟資方討論,會鼓勵勞資坐下來好好談。
勞動部勞動關係司司長王厚偉回應,加入工會的勞工其實是有增加的情形,只是因為全台受雇勞工從786萬到1千多萬,組織率才會下降。
蔣萬安批評,這次放寬加班工時上限從46小時至54小時,但攤開勞動部數據,今年1~8月平均加班工時最高,分別是製造業14.7小時、工業13.1小時、電力及燃然氣供應業12.1小時,遠不及46小時,到底有哪些行業46小時不足,還要放寬?且修法後,勞工可能導致連續4個月加班達到54小時,導致過勞。
林美珠表示,無法說明到底是那些企業有放寬的需求,但是這是近1年來蒐集的意見,連續4個月加班達到54小時是例外的例外,蔣萬安回,有哪個勞工可以承受這樣的工時,「只要有一個案例都不應該存在」,林美珠回應,原則上還是46小時為主。
(中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