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非核家園是蔡政府的既定目標,且又要降低排碳量,因此發展綠能、提高燃氣發電、減少煤電成了能源轉型的3個要件。但由能源學者、廠商組成的台灣省環境工程技師公會擔心,屆時電價必然大漲,物價跟著三級跳,不僅民生受影響,產業也將無法支撐而外移。
環工公會表示,發展綠能是解決的方法,但不是萬靈丹且不夠穩定。天然氣則有必須仰賴海運、興建接收站、安全存量不足等環節必須克服。而兩者共同的問題是成本昂貴,估計2025年實施非核家園,每年發電成本將增加2500億元。
全面改用天然氣發電後,預估平均電價至少調漲62%,每戶除了每年得多付6千多元電費,恐怕還得面臨萬物齊漲的負擔。屆時一家四口每月將增加至少一萬元開支,在薪水資倒退15年的今日,民眾恐怕只能勒緊褲帶了。如果由政府補貼電價,則會排擠公共建設與社福預算。
還有最近環保團體要求政府改善空汙問題,環工公會說,仔細分析汙染源其實相當多,包括無法控制的境外汙染物。如果只針對燃煤改為燃氣發電這項,每年需增加1766億元的發電成本,卻只能降低PM2.5約0.29微克,代價相當昂貴。
因此環工公會認為,與其減煤不如汰換老舊燃煤機組,使用BACT最佳可行控制技術、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根據美國的經驗,幾乎已可將汙染物的排放水準降低至燃氣電廠差不多了,綠能發展與燃煤發電其實可以循序並進。
環工公會強調,應該教育民眾接受把這些正確資訊,而非全盤接收環保團體的意見,這樣會造成資訊不對等,政府制定政策時也會失衡。
(中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