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時社論的搜尋結果,共2,496筆
被譽為當代「外交教父」的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辭世,1971年7月他祕密訪問中國大陸,美中關係破冰,各國紛紛轉舵背棄中華民國,同年10月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排我納匪」決議,台灣對外關係全面崩解,進入黑暗期。當時台灣對季辛吉深惡痛絕,但季辛吉一手促成的《上海公報》仍是當前台灣安全的重要基礎之一,他生前對台海和平穩定念茲在茲,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主張,若當選將恢復兩岸對話,重啟ECFA後續協商,歡迎陸客陸生來台灣。話音剛落,賴清德總統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陳世凱就批評侯友宜「還沒當選就想先討好中國」,也呼籲侯友宜「別為了討好中方犧牲台灣」。民進黨政府剛說要為陸生納健保、明年開放陸客,轉頭自我打臉,完美演繹「初一十五不一樣」。
老子曾講過一句古老格言:「民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這古老的價值或許在民進黨去中華文化的政策之下,不再受到重視,特別是當權者總是不相信「信用」有什麼用,而更相信網路帶風向,控制輿論,壓制言論自由。然而在最近藍白破局過程中,特別是2024大選即將舉行的此刻,信用到底能夠起到多少作用;誠信還能不能維持它的民間價值;更明確的說,我們的國家是否還能夠維持誠信,不走向衰敗;都是一次關鍵性的考驗。
總統大選在野整合,從合到拖再到分,歷時數月,終於隨著3組候選人正式登記、郭台銘退選,走上藍綠白三足鼎立的對決。在野分裂並非必然,民主化後,重要在野領袖或政黨整合對抗執政黨就有先例。2004年國親即組成聯盟,共推「連宋配」對決民進黨的「扁呂配」,雖然功虧一簣,但相比2000年和2016年的分裂,整合成功的在野力量絕對比分裂更能制衡執政陣營。
藍白合破局,民進黨「賴蕭配」老神在在,在兩岸問題上繼續打模糊牌。賴清德援引美中峰會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否認2027、2035年攻台的傳言,諷刺「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是「白賊話」。蕭美琴向國際媒體稱,期待習近平「沒有攻台時間表」是真心誠意的。賴蕭配帶頭搞認知作戰,再用一些貓貓狗狗矇騙年輕人,全然不顧真實存在的戰爭風險。
總統大選完成登記,三黨競選態勢確定,侯友宜、賴清德、柯文哲究竟誰能勝出,不到50天就確定。這次大選的民調顯示,民眾的投票意向不盡相同,但「下架民進黨」是超過6成民眾的共識,多數民眾確信唯有政黨再次輪替,台灣才能解除國安危機,才能拯救民主,才能促使各方面的發展回到正軌。
總統大選登記截止日當天,國民黨提名人侯友宜與搭檔趙少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偕副手吳欣盈,分別前往中選會登記參選,挑戰稍早完成登記的民進黨「賴蕭配」,喧騰糾結大半年的「藍白合」正式破局;而先前已通過參選連署門檻的郭台銘隨即宣布退選,2024總統大選確定進入「三腳督」局面。在剩下不足50天的競選衝刺階段,是否會如外界所言進入勝負已定的垃圾時間?還是藍白兩黨何者可能出現峰迴路轉的逆轉勝?仍然充滿懸念。
各政黨先後公布不分區立委名單,其中以民進黨、國民黨和民眾黨最受矚目,可以看出民進黨強調「守成」,前12位安全名單中8位由現任不分區立委留任;國民黨強調「未來」,近半是下屆南部縣市長儲備人選;民眾黨強調「跨越」,安全名單有橘有黃有泛藍甚至有深綠,堪稱色彩繽紛。
台灣政治史上原本可締造新頁的國民、民眾兩黨合作創舉,歷經不斷的波折與努力,在總統大選登記即將截止之際,雖然雙方都表示要努力到最後一刻,但各種明顯的跡象已經說明,藍白合與侯柯成配幾可確定已經破局;藍白兩黨的侯友宜、柯文哲將各自參選總統,若加郭台銘也投入戰局,在「四腳督」的分票拉扯下,民進黨賴清德的勝選總統之路將更為篤定,台灣的政局發展與兩岸關係的前景,亦將陷入更難測的風險之中。
「賴蕭配」正式成軍,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說,「相信這是眾所期待的決定,也是最好的決定」,只是選舉話術無法激發選民的熱情與認同。冀望蕭美琴能使「疑賴」一夕之間轉為「信賴」不過是民進黨的政治幻想;第二次「拜習會」後避免衝突成為美中之間最大公約數,賴蕭配則將迫使台灣人民在「戰爭與和平」間做出抉擇。
11月15日,民眾黨、國民黨簽字許諾整合;11月19日,柯文哲改口「用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身分拚戰到底」。無論他的最終決定為何,都不該拿盟軍的血來暖和自己,挾持6成民意換一顆人血饅頭。柯文哲若要繼續如此翻來覆去,就是拿民主當祭旗,背棄政黨輪替的歷史責任。
包括醫界、牙醫界、中醫界、藥師和護理界等5大領域的「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19日在凱道發起「黑十字運動」,向民進黨蔡政府不公義的醫療政策及惡化的工作環境發出怒吼,要求改善薪資待遇,並將醫療人員總量管制入法。這是自2005年後,醫事人員再一次全員集合,且規模更大。
國民黨和民眾黨大選合作一波三折,雙方在最後半里路對於「誤差範圍」的認定不一,因此暫時擱淺。我們相信,兩黨終將在推動政黨輪替的共識下達成協議,由侯友宜和柯文哲組成一組候選人,與執政黨提名的候選人賴清德決戰。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15日公布不分區立委名單,原本外界預期相較受派系掣肘的蔡總統,必然提出更具新意及多元的名單,藉此展現改革決心,也突破政治窠臼凸顯其清流形象。但令人大失所望的是,專業組前3名竟包括「黑熊學院」創辦人沈伯洋。此外,4至11名全是現任立委,宛如一場「派系分贓」,分配不均還引發正國會公開叫板,令外界稱奇。
內線交易傳聞不斷的高端疫苗,經偵查後,檢方對相關63案均以「查無不法」簽結,引發外界高度爭議。如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日前表示,政府成立疫苗國家隊,給人的感覺像是政府幫高端開法說會,他更直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為股價炒手。」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回嗆,「中研院院士雖然非常尊貴,但並無言論免責權」;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劉世芳則強調,民進黨執政以來,只有「口罩國家隊」,其他如疫苗、綠能、雞蛋、潛艦等,根本就「很少使用國家隊這個名詞」。
波折不斷的藍白政黨協商終於有了好的結果,在前總統馬英九的見證下,雙方達成藍白合作的六點共識協議,不僅一舉跳過了始終糾結的總統競選組合障礙,而且內容遠比外界普遍討論的還要順利。這除了顯示民進黨賴清德再也不能「躺著等當選」之外,更意味著2024大選開始進入一個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新階段。
國民黨與民眾黨15日召開的政黨協商,將決定藍白合是成功或破局,若繼續沒結論,幾乎就能斷言總統大選將提前結束。這樣的結果,是愚昧賈禍,踐踏主流民意;更是以黨害國,陷中華民國於窮途末路。正在刻寫關鍵歷史的侯友宜、柯文哲,最終若無法合作,注定將共同寫下最愧對台灣人的民主遺憾。
從俄烏戰爭到最近的以哈衝突,暴露出美國的威懾策略已經鈍化,學者專家也普遍認為,憑藉軍事力量不足以有效嚇阻中共對台灣使用武力,堅持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及鼓勵兩岸進行對話溝通是必要的政治保證。反觀民進黨無視兩岸軍力失衡,繼續操作仇中、反中意識,若民進黨繼續執政,今天的兵凶戰危可能惡化為災難性的戰爭。
蔡政府、民進黨在陸配徐春鶯列民眾黨不分區立委的議題上火力全開、口徑一致,核心論點是徐春鶯未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違背了所謂「雙重國籍不得擔任公職」的法律規定。其實,炒作國籍問題,是民進黨發現造謠「徐春鶯曾是中共幹部」失敗後的補救手段,因而不惜以全盤否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為代價,兩岸「維持現狀」這齣戲完全不演了。
藍白合的總統競選搭檔問題出現九死一生的轉機!前總統馬英九公開倡議以「侯柯配」和「柯侯配」,與民進黨的「賴蕭配」透過對比式的全民調方式,決定在野整合的2024總統競選組合;被視為藍營人氣王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也立即跟進表態支持此議。雖然國民黨目前正式的回應仍然是要加入政黨支持度的「德國模式」合併計算,但藍營內部包括縣市長、立委與意見領袖贊同馬英九主張者不在少數,且有愈來愈多的現象,隨時都可能有戲劇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