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乳癌細胞的搜尋結果,共14筆
一名40多歲的女性工程師小美(化名),當發現乳房有腫塊後,僅三個月的時間腫塊就迅速增大,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腫瘤已逾5公分並有二顆同側腋下淋巴結轉移,經超音波導引穿刺切片及正子攝影檢查確診為第三期HER2陽性乳癌。
一名40多歲女工程師小美,發現乳房有腫塊後,僅3個月腫塊就迅速增大,經檢查發現腫瘤超過5公分並有2顆同側腋下淋巴結轉移,確診為第三期HER2陽性乳癌。與醫療團隊討論後,決定採術前雙標靶合併化療,不到半年就讓癌細胞歸零,成功完成乳房保留手術。術後每3周施打一次雙標靶藥物,完成一年治療後,目前追蹤穩定、無復發跡象。
油脂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一項研究發現,食用含有Omega-6亞麻油酸較多油品,例如大豆油、葵花油,可能會刺激三陰性乳癌腫瘤的生長,雖然Omega-6是身體需要的脂肪酸,但現代人飲食習慣,容易造成攝取量過多,反而可能危害健康。
隨著年齡增長,血管也會跟著老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營養師呂美寶表示,研究發現,停經後的婦女只要連續7天,每天飲用1杯含有抗氧化營養素的生甜菜根汁,約半顆到3分之2顆量,就能顯著提升血管彈性與循環功能,長期飲用有助於降血壓、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動脈硬化風險。
乳癌是國內婦女最好發的婦癌。營養師呂美寶表示,最新研究發現,食用含有Omega-6亞麻油酸較多油品,例如沙拉油、玉米油、葵花油,可能會打開三陰性乳癌腫瘤的生長開關,不僅加速腫瘤生長,也可能削弱免疫治療效果,「真正有效的抗癌策略,不只是靠藥物,也可能隱藏在你每天吃的那一匙油裡。」
植化素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蔬果所含的植化素也不同,醫師張適恆指出,芹菜、綠花椰菜、紅蘿蔔、洋蔥、大番茄所含的植化素,最具防癌、抗癌潛力,其中大番茄的茄紅素,還能預防大腸癌、胰臟癌等12種癌症。
50歲的女星吳文忻以香港小姐季軍出道,3年前罹患乳癌開刀切除,去年轉移到淋巴,還赴泰國做細胞療法,近日她在社群PO照,指自己又住院治療,還抽出1公升的心包膜血水。醫師表示,乳癌細胞若轉移到心包膜,病程已屆第4期,此時無法靠手術切除乾淨,只能用藥物治療,且免疫細胞的細胞療法,只可視為輔助療法,不可荒廢正統治療。
豆腐是平民美食。營養專家洪泰雄表示,豆腐是最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其富含大豆異黃酮,可降低體內發炎與氧化壓力,研究發現,吃豆腐有助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與肺腺癌風險,還有流行病學顯示,攝取高劑量大豆異黃酮的女性,比攝取少者,可降低30%肺腺癌風險,建議每周可吃3至5次豆腐來保健。
枸杞常是藥膳中的配角。急診醫師張適恆表示,枸杞營養豐富,葉黃素含量是同重量紅蘿蔔的5倍,黑枸杞所含的花青素更是藍莓的20倍,且含有多醣體,有助身體對抗乳癌等癌症,是個低調又健康的超級食物,不過,枸杞含糖量較高且不耐熱,千萬別用熱水泡或燉煮,而是以冷水清洗後,每天生吃20到30顆即可。
談到乳癌,很多人都是聯想到女性。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分享有位阿伯,近半年乳頭一直硬起來,且變成紫黑色,流出分泌物,後來證實是罹患乳癌,提醒男性乳癌最好發在乳頭下方出現腫塊,若出現這類腫塊,或有乳頭變硬、乳房皮膚凹凸不平、有分泌物、腋下淋巴腫大或乳房疼痛等症狀,要警覺罹患乳癌的可能性。
逸達( 6576)12日表示,旗下用於治療停經前乳癌新藥FP-001 42毫克(即CAMCEVI 六個月劑型),在大陸進行的三期臨床試驗,已完成第一位病患給藥,預計2026年上半年完成臨床。該新藥大陸市場已授權長春金賽藥業。
一項新的血液檢測可以在乳癌復發的腫瘤在掃描中出現之前三年預測其風險,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激動人心的突破,可以幫助更多女性徹底戰勝這種疾病。
48歲熱愛馬拉松、健康飲食的許女士,去年1場馬拉松後突然莫名胸痛進而發現罹乳癌第1期,雖然她感到晴天霹靂,仍依照醫囑接受侷部切除合併「手術中放射治療」,術後7天即恢復上班,4個月間已完成5場馬拉松,揮別罹癌陰霾,她今(21日)現身感謝茂盛醫院醫療團隊,信心滿滿表示,「讓罹癌就像1場感冒一樣,過個場而已」。
談及蔓越莓,許多人都會想到有助於防止泌尿道感染,其實它還有許多健康功效。對此,營養師王證瑋表示,蔓越莓含有非常豐富的植化素,除了能有效降低泌尿道感染機率外,還具有對抗乳癌細胞形成、保護攝護腺、加強抗氧化力、改善胃部不適,以及維持血管彈性等作用,值得在日常飲食中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