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假網頁的搜尋結果,共17筆
詐騙集團看準電子支付與雲端發票普及,近期鎖定民生議題大肆行騙。北部一名林姓婦人日前收到假冒「財政部雲端電子發票」的中獎通知釣魚郵件,信中謊稱她中獎需認證。林婦不疑有他,點擊惡意連結並依指示輸入個資及信用卡號,慘遭盜刷3萬餘元。刑事警察局警告,詐騙集團常利用「普發現金提前領取」或「電子發票中獎」等2大手法誘騙民眾。目前警方正追查該詐騙集團的流向。
近期詐騙集團頻頻假冒「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寄送郵件,謊稱民眾在電商消費的雲端發票中獎,但載具歸戶尚未驗證,要求點擊信中連結進入假網頁並輸入信用卡資料,信件相當逼真。對此財政部強調,平台不會寄Email通知載具異常,更不會要求民眾輸入信用卡資訊;若收到類似信件,可從寄件者的電子信箱及信中的連結網址判斷,若不是政府專用的「.gov.tw」就是詐騙。
台東縣1名25歲周姓男子與境外共犯組成信用卡盜刷詐欺集團,負責在台灣發送釣魚簡訊,假冒台電、台水或監理站名義催繳,民眾誤信點擊進入假網頁,輸入信用卡等資料後,秒被盜刷,初估31名被害人,遭盜刷總金額超過150萬元,而周男每次成功發送一封釣魚簡訊就能抽5塊,粗估已傳出10萬封簡訊,不法獲利約50萬。刑事警察局南部詐欺偵查中心循線追查,於今年5月起查獲周嫌及負責發送簡訊陳姓共犯等14人到案,依違反刑法詐欺、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罪移送地檢署偵辦。
詐騙手法推陳出新,讓民眾防不勝防,財政部表示,近日網路出現假冒「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的電子郵件,稱在電商購買商品的發票中獎,誘騙民眾點擊信中的連結進入假網頁輸入信用卡個資。財政部提醒,平台的信箱及網址結尾是政府專用「.gov.tw」,其他都是詐騙;且平台不會寄電子郵件通知載具異常,更不會要求輸入信用卡資訊,呼籲民眾別受騙。
詐騙手法不斷翻新,一名上班族險因「假發票中獎通知」遭詐騙,他收到偽造的財政部email,誘導點擊惡意連結並輸入個資、信用卡號與驗證碼,過程中他發現頁面出現簡體字才及時停手,直呼「詐騙真的有夠陰險」,警政署也提醒,財政部不會要求以email填寫金融帳戶或信用卡資料,若有疑慮應立即撥打165反詐專線查證。
雖然總統賴清德於8月1日正式公告生效《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其條例中明訂要普發現金一萬元,但行政院似乎要擇期提出釋憲,因此會不會普發這一萬元還是個未知數。不過台灣的詐團早已盯上普發現金一萬元案,並已先行操作部署,詐團以利用簡訊、Line訊息等方式,並用存保公司的名義提出假網頁,誘騙民眾點擊及提供個人資料進行詐團各式詐騙財務手法。
雖然總統賴清德於8月1日正式公告生效《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其條例中明訂要普發現金一萬元,但行政院似乎要擇期提出釋憲,因此會不會普發這一萬元還是個未知數。不過台灣的詐團早已盯上普發現金一萬元案,並已先行操作部署,詐團以利用簡訊、Line訊息等方式,並用存保公司的名義提出假網頁,誘騙民眾點擊及提供個人資料進行詐團各式詐騙財務手法。
立法院3讀通過特別條例,明定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但1萬塊還沒發,新的詐騙方法就出現了。臉書粉專「165全民防騙」指出,最近不少人收到領1萬元的簡訊,但填入身分證、信用卡號、銀行帳號等資料後,帳戶裡的錢竟然被全部清空,只能欲哭無淚。
在台灣詐騙新招不斷出現!財政部指出,最近出現假冒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的電子郵件,謊稱「載具異常」,要重新歸戶,騙民眾點擊信中連結網址,輸入信用卡等資訊,導致民眾因此被盜刷,錢被騙走。
詐騙案層出不窮,台中市豐原警分局統計,今年1月至12月25日共受理1997件詐騙案,其中假投資詐騙619件、占31%;假網拍詐騙312件、占15.6%;假冒名義詐騙151件,占7.56%;虛擬遊戲點數詐騙57件、2.85%;簡訊連結詐騙37件、1.85%。假網拍被害人年齡層主要為18至39歲,其餘被害人則在24至64歲間,詐騙管道發生最多的前5名分別為臉書、LINE、IG、假網頁、電話,顯示網路便捷卻也帶來相當的風險。
詐騙集團誘騙彰化縣福興鄉1名黃姓婦人投入176萬餘元投資泰達幣,並以假網頁取信黃婦,黃婦看到自己投資的錢,獲利不斷增加,想提領換現金,對方卻要求再投資50萬元才能領出,讓黃婦生疑報警,她與警方配合,約對方面交,詐騙集團自以為奸計再度得逞,不但攜合約書前往,還自備點鈔機,打算爽點鈔,不料被員警一網成擒。
信用卡綁定「國際三大Pay(Apple Pay、Google Pay及Samsung Pay)」變麻煩!詐騙招數日新月異,為免持卡人遭盜綁、盜刷,國內發卡銀行大幅提高「綁卡」難度,過去在手機上輸入卡片資料,收取簡訊認證碼就能開通,現在得打客服,以人工查核方式開通,許多民眾抱怨浪費時間,乾脆「不綁了」。
盜刷集團常利用釣魚網站,騙取民眾填個資、卡號,並在民眾給出一次性密碼(OTP)後,就被盜刷數萬元,卻不能列入爭議款,因依照國際卡組織認定,消費者自行交出OTP密碼,屬自願交易,受害人往往只能認賠。金管會1日揭盜刷集團最常使用的三大犯案手法,提醒民眾,務必仔細閱讀OTP驗證簡訊內容,確認與進行交易的幣別、消費金額、目的相符,才進行交易或綁定。
盜刷集團常利用釣魚網站騙取民眾的信用卡卡號及一次性密碼(OTP),因OTP屬於交易身份認證的重要資訊,遭盜刷後受害人往往只能認賠。金管會今天(1日)揭露盜刷集團最常使用的三大犯案手法,提醒民眾,務必仔細閱讀OTP驗證簡訊內容,確認與進行交易的幣別、消費金額、目的相符,才進行交易或綁定。
現下網路詐騙事件頻傳,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從早期「解除分期付款ATM設定」方式,翻新演變成透過「假網頁或話術騙取刷卡一次性密碼(OTP)盜刷」及使用「釣魚連結散播惡意程式」等手法,使持卡人防不勝防,造成莫大的財產損失和精神壓力。
信用卡盜刷多年來一直是持卡人的惡夢,即使銀行大多利用OTP驗證防止盜刷,但詐騙集團手法不斷更新,甚至用假網頁等騙取持卡人的OTP密碼、完成盜刷,近期更瞄準綁定信用卡後就不需要OTP驗證的App,目前防詐主要從「綁卡」著手,設法預防此類盜刷行為。
耶誕節及跨年夜將屆,詐騙集團看準年終購物的高峰期,藉由節慶特賣的名義,假冒百貨公司的粉絲專頁刊登優惠特賣訊息,像是一個LV包包只賣數千元,誘騙民眾掉進詐騙陷阱。警方指出,年節期間常見的網路詐騙類型包括祝賀耶誕節或新年的釣魚郵件、假冒特惠商品、假冒禮品卡調查詐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