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健保給付的搜尋結果,共854筆
台灣2025年就要步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個人就有1個65歲以上長者,國內不少醫院開設高齡醫學整合門診。健保署統計,全台有122家醫療院所開設整合門診,覆蓋率僅25%,醫界直言,高齡門診收治的病患病情都很複雜,有時一個患者就要花上30分鐘,人數「多不起來」,即使是台大,一個診看25人已經緊繃,是推動普及化最困難的原因之一。
健保署日前預告修正「中醫之藥費及藥品調劑費」支付標準,限定中醫醫院、中醫診所及西醫附設中醫部門才能申報給付,引發也擁有合法中藥調劑權的社區藥局藥師群起反彈,健保署最後喊停,但中醫師公會對此不滿,強調若真要落實醫藥分業精神,藥師也該「中藥師」或「西藥師」擇一執業,否則動物用藥、西藥、中藥通通一人包山包海,對民眾用藥安全未必有保障。
懷特總經理鄭建新6日表示,旗下新藥開發今年火力全開,「懷特血寶凍晶注射劑」第一季可望納入健保給付,目前也擴大適應症,並投入癌症免疫療法、新冠肺炎治療,而「懷特痛寶」則與四家藥廠洽談授權中。
全民健保費率自開辦以來第3度調漲定案,2021年1月1日起一般保費費率自4.69%調漲至5.17%,以國民所得中位數、約月薪4.1萬元的民眾為例,每月保費將增加58元。除了調漲保費費率,衛福部長陳時中同時拋出3大財務改革方向來開源節流,朝兩年內不調漲費率的目標努力。
懷特(4108)總經理鄭建新6日表示,旗下新藥開發火力全開,「懷特血寶凍晶注射劑」第一季可望納入健保給付,目前也擴大適應症,投入癌症免疫療法、新冠肺炎治療,而「懷特痛寶」則與4家藥廠洽談授權中。
全台目前有約6000家健保藥局,其中4000家獲准執行中藥業務,但健保開辦以來都未給付社區藥局調劑中藥。台中一家藥局2、3年前收到中醫處方,調劑後卻得不到給付,憤而提告,訴訟結果近期將出爐。健保署上月預告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說明僅醫院、診所可獲給付,引發7000多名藥師不滿。藥師公會全聯會認為不合理,要求收回命令,否則會採取強烈行動,不排除上街抗議。健保署晚間收回修正內容,並表示未來可研議是否納入給付。
趕在2020年最後一天,衛福部長陳時中31日召開臨時記者會宣布,一般保險費費率將從現行4.69%,自2021年元旦起,調高為5.17%。
健保安全準備金明年底將低於1個月,依法將調漲費率。健保會11月完成審議後,衛福部今首次公開說明費率調整結果,明年的費率將訂在5.17%,等於回到2010年的費率。依此費率估算,月薪4萬的4口之家,每月保費將從2257增至2488元,等於多付231元,補充保費則調整至2.11%,新費率將在明日起上路。若能及時完成減少浪費、負擔公平、提升品質的改革,有機會2年都不用再調保費。
衛福部長陳時中31日表示,自2021年1月1日起,一般保險費費率先恢復至二代健保施行前之5.17%(現行4.69%),「目標是未來兩年不再調高費率,而且我不認為2021年年底時,還要再討論2022年的費率調整」。
財政部國稅局指出,若股利單次給付超過2萬元以上,像是某一檔股票配股利給個人超過2萬元、就必須扣取1.91%的全民健保補充保費。此外,官員也提醒,在申報綜所稅時,必須將已扣取的健保補充保費併入所得計稅。
天氣濕又冷,不少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病情惡化。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但它不只是皮膚病,控制不好會導致全身發炎,引發共病。健保已有條件給付可精準治療的生物製劑,病友也可使用病情控制工具提升治療效果。
胃癌雖常年居國人十大癌症之列,但許多人對於日常生活的不舒服症狀往往過於輕忽。癌症基金會指出,一名72歲的苗姓婦人,一場感冒之後感覺胃口不好,不以為意,持續3個月後才就醫,竟然確診為末期胃癌合併肝臟和淋巴移轉,隨後接受針劑化療卻出現手腳腫脹、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且很快復發,嚇得不敢再接受治療。幸好後來在醫師建議下使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才重拾治療的勇氣。這類將新型口服化療藥今年12月才納入健保,讓晚期胃癌患者有化療新選擇,在家吃藥、不用打針,度過更多有生活品質的日子。
我國平均每4分鐘42秒就有1人罹癌,10大癌症中又以「無聲殺手」肺癌高居死亡率首位,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瀕臨晚期,不適合接受手術,成為治療的一大障礙,如今免疫療法技術日趨成熟,衛福部提供免疫療法健保,讓更多肺癌患者盼到延續生命的一絲曙光。
2020年蔡總統的國家治理,最成功的莫過於帶領全民對抗新冠病毒,然而,年關將近,走到最後一哩路,抗疫尚未成功,政府仍需努力。抗疫過程當中,居功厥偉的全民健康保險,更受到國際社會的矚目與讚揚。但是,全民健保因為蔡總統第一個任期累計下來的虧損,已經嚴重到無法迴避,而在抗疫的最後一哩路上,通盤檢討、調漲全民負擔,雖然是不得不然之舉,但政府必須正視對於社會民眾和工商企業產生的影響,而總統也有責任督促行政院,提出有效的因應對策,以降低可能的強烈衝擊。
健保破產危機浮上檯面?衛福部編列明年健保基金保險收入7223億元,其中877億元以安全準備金的救命錢填補。立院預算中心提出報告指出,健保面臨財務缺口擴大時數次調升健保費率,未來應建立收支連動機制,換言之,健保費率調漲恐難免。
衛福部為支應健保給付,明年編列7322億元預算,比今年增加381億。而立院預算中心近期提出報告指出,台灣去年門診就醫次數超過90次,等於是每4天看1次病的人數,竟達3萬4281人,健保署也對此進行輔導,但經輔導後而減少就醫者,下降比率僅17%,只節省3.98億,顯現成效已鈍化,應檢討改善。
美國腎臟登錄系統(USRDS)發布的2018年報指出,2016年台灣國人末期腎臟病發生率、盛行率均為世界第一。立法院預算中心近日提出報告預警,台灣洗腎人數在10年內增加2萬多人,到2019年已達9萬2624人,健保為此須支出393億元,平均每位洗腎病患每年支出約43萬(尚未計入其他併發症醫療費用),形成健保重大負擔。
衛福部編列明年健保基金保險收入7223億元,但當中卻有877億是拿安全準備金的救命錢填補。立院預算中心近日提出報告指出,這是因為健保收支短絀所致。預算中心也說明,過去面臨財務缺口擴大時,曾數次調升健保費率,未來應建立收支連動機制,換言之,健保調漲恐將成真。
衛福部健保會昨天開臨時會議討論110年健保費率,最後採4.97%、5.47%~5.52%版本兩案併陳,交由衛福部長陳時中拍板決定。陳時中今受訪表示,這是一個相當複雜問題;政府必須要參考這兩方面做出平衡的選擇。
健保會2015年訂定收支連動機制,同年決議將2016年健保費率降為4.69%,並維持至今。明年安全準備金將低於1.5個月,依此機制,費率調漲應以當年起至第2年維持2個月安全準備為原則,然而今年政府憂民間反彈,費率的漲幅不會太大,恐達不了2個月的要求,專家認為此舉形同破壞制度,應審慎思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