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偽造口罩的搜尋結果,共44筆
中央單位9月規定只要查獲進口偽標MIT(MADE IN TAIWAN)口罩一律銷毀,基隆關迄今查獲數萬片,已執行3次銷毀作業,12月2日將銷毀8萬8800片,前後總計103萬5820片。
彰化縣富達實業社劉姓負責人,涉嫌仿冒國家隊口罩並販售,檢察官偵結依偽造私文書、詐欺罪及藥事法等罪嫌起訴,並聲請法院沒收不法所得226萬元;洪姓藥局負責人已繳回犯罪所得75萬元,予以緩起訴處分,並需向公庫支付20萬元。
在桃竹苗有14家分店的合康連鎖藥局,在防疫期間被查到涉嫌販售來源不明口罩,合康負責人何女、合康營運長陳男、侯姓和陳姓口罩商等4人被羈押禁見,檢方12日依法將4人提起公訴,並移審新竹地院,建請法官延押4名被告。
在桃竹苗有14家分店的合康連鎖藥局,在防疫期間被查到涉嫌販售來源不明口罩案,合康負責人何女、合康營運長陳男、侯姓和陳姓口罩商等4人被羈押禁見,檢方12日依法將4人提起公訴,並移審新竹地院建請法官延押4名被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佈三種實名制口罩雙鋼印的標示範本,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目前就只有這三種鋼印標示方式,民眾若拿到這三種以外的標示,就可能是拿到偽造的雙鋼印口罩。
自疫情爆發以來,口罩已變成國人的生活必需品。今日就有一名幸運網友興奮的PO出在藥局領到的「實名制彩蛋」。只見包裝內口罩共有3種鮮豔顏色,這樣特殊的情況讓許多網友羨慕,「跪求藥局地址」。
政府1月31日命令全面徵收醫用口罩並禁止出口,迄今將近8個月,當時日產量約200萬個,經口罩國家隊趕工擴張產能,如今日產量已超過2000萬個,不但足以滿足國人防疫需求,還有餘裕出口或支援「口罩外交」。但最近口罩供應亂象百出,有國家隊廠商拿大陸進口品冒充MIT,也有廠商私設生產線,還有地下工廠偽造國家隊圖利,甚至排名國家隊第二名的廠商都出包,顯然已經不是個別廠商的無良,而是制度設計出了問題。
政府1月31日命令全面徵收醫用口罩並禁止出口,迄今將近8個月,當時日產量約200萬個,經口罩國家隊趕工擴張產能,如今日產量已超過2000萬個,不但足以滿足國人防疫需求,還有餘裕出口或支援「口罩外交」。但最近口罩供應亂象百出,有國家隊廠商拿大陸進口品冒充MIT,也有廠商私設生產線,還有地下工廠偽造國家隊圖利,甚至排名國家隊第二名的廠商都出包,顯然已經不是個別廠商的無良,而是制度設計出了問題。
針對口罩國家隊又出狀況,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表示,政府一定會嚴查嚴辦,呼籲業者不要以身試法,亂了整個辛苦建立起來的國家隊榮譽。
國內假口罩案件持續擴大,今台中又有兩家業者被查到偽造醫用口罩販售,食藥署表示,目前掌握台中這案是上游廠商從大陸進口非醫用口罩,偽造成醫用口罩後,再販售給下游廠商,下游廠商再取得另一家合法口罩醫材廠的口罩外盒,混入其中進行販售,因為有偽標的問題,因此適用法條應是商品標示法,但詳細還是要尊重檢調偵辦情形。
經濟部日前放寬旅客入境攜帶口罩規範,只要數量在250片以下就不需要取得許可,新規於16日上路,但衛福部又規定醫療用口罩需要有食藥署許可才能入境。對此,王美花解釋,在實務操作上,海關難以區別入境旅客帶的是醫療還是非醫療口罩,因此上午已與食藥署磋商,確定入境攜帶250片以下口罩,不論是醫療或非醫療用口罩都免申報、免許可。
繼口罩國家隊加利公司、豪品公司以陸製非醫療口罩混充MIT醫療口罩外,又爆出新北市一家勤達醫藥器材公司被發現,所引進由馬來西亞生產的口罩中,混充大陸製品,遭檢調介入偵辦。對此,淡大全球發展學院院長兼教授包正豪則批評,「用行政手段管制經濟行為注定失敗」。
混充口罩事件如滾雪球般越鬧越大,繼加利、豪品兩間口罩國家隊廠商被踢爆涉嫌用大陸製非醫用口罩混充國產口罩事件後,新北市一家勤達醫藥器材公司又被發現所引進由馬來西亞生產的口罩中,混充大陸製品,遭檢調介入偵辦,食藥署長吳秀梅下午出面說明,勤達是將大陸製口罩混充至馬來西亞製口罩的盒裝內,偽造為馬來西亞所製造因此被調查。
為防止加利科技公司混充陸製非醫用口罩事件重演,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祭出新制,要求國產醫用口罩業者逐片標示醫用(MD)及台灣製造(MIT),最快二週內上路。民進黨立委高嘉瑜直言,目前衛福部、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尚有多項不足之處,針對「建立防偽機制」、「政府應更積極查驗」、「全面檢討是否限制銷售包裝與要求清楚標示」、「緩衝期過長,宜縮減緩衝期」、「進口之口罩流向應公開」5大面向,政府仍須努力。
新冠肺炎疫情未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在電視節目中指出,台灣有等疫苗的本錢,昨日更進一步指出,會與國際平台「COVID-19 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簽約,盼在公平公正的平台之下,能分配到疫苗採購。
新冠疫情止不住、口罩之亂連環爆!繼口罩國家隊加利公司、豪品公司以陸製非醫療口罩混充MIT醫療口罩,檢調11日又宣布破獲漢賓公司地下口罩工廠,假冒國家隊「台灣優紙」公司包裝盒,賣出仿冒口罩75萬片、不法獲利約500萬元,並將負責人黃漢忠聲押獲准。而接連3起混充、仿冒案有項衛福部難以推諉責任的共通點,即都是台灣人自己搞的鬼。
偽造口罩爆不停,彰化口罩生產大廠台灣優紙公司也遭到仿冒,中檢查獲漢賓公司負責人黃漢忠涉嫌重大,聲押獲准,其實早在5日,黃漢忠就到台灣優紙公司,向董事長許嘉芬說「對不起,有部分口罩盒子不小心印到貴公司的名稱」當時,調查人員正在旁,黃漢忠以為大事可化小,巧料是自投羅網了,讓調查人員查獲這起冒牌貨。
繼加利口罩混充陸製品偽造MIT之後,又傳出口罩國家隊成員豪品公司涉嫌自大陸輸入口罩,混充國產醫用口罩內進行販售。對此食藥署昨天坦承,近期雖曾針對實名制口罩進行生產品質稽查,但對市場上的盒裝口罩則未進一步調查是否為MIT以及醫用,未來將納入稽查範圍。
看好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口罩市場,黃姓男子今年5月間私下採購3抬口罩製造機台及製造口罩的原料等,在汐止子設置工廠、開始大量製造盜版國家隊的醫療口罩,6月開始鎖定中部藥局販售,至今獲利約500萬,台中檢方及調查站接獲線報並搜索,查扣相關證物及口罩成品40萬片。
「我們戴的口罩安全嗎?」接二連三,偽造口罩連環爆,彰化縣消費者保護專線熱爆,紛紛詢問怎麼辨識醫療口罩?怎麼退貨?連消保官都被考倒,連衛福部核定字號都偽造了,單從不織布很難判定貨源。縣長王惠美建議中央對進口非醫療用口罩一定要嚴加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