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勞保財務的搜尋結果,共48筆
退休公教所得替代率已被砍超過3成,立法院即將排審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全教產今天呼籲政府停砍,比照勞保由政府逐年編列經費撥補退撫基金缺口,並依消費者指數累計成長率核實調整退休金。
行政院會21日通過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儘管歲入部分受新版《財劃法》影響,較今年減少,但行政院長卓榮泰仍拍板減稅政策,為增加民眾家庭可支配所得,明年起租屋青年所得在62.6萬元以下、4口家庭年所得在164.1萬以下,以及三代同堂年所得在212.4萬元以下,都免繳綜合所得稅。
為了保障勞工退休經濟安全,我國設有勞工保險老年給付及勞工退休金雙軌機制,勞工退休金雇主提繳下限至今僅有6%,尊嚴勞動修法聯盟、台灣工人鬥陣總工會共同呼籲,勞退新制雇主提撥率下限應逐步調升至15%,才能補足通膨與平均餘命延長造成的退休金缺口。勞動部指出,已著手推動「鼓勵雇主提高提繳率」以及「鼓勵勞工參與自提」,以實質提升勞工退休福祉。
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赴立法院施政總質詢,針對民進黨立委李昆澤關切勞保財務問題時表示,勞保屬政府舉辦的社會保險,政府負最終責任。過去已連續6年進行撥補,總額達新台幣3870億元,這次的特別條例也將撥補100億元,未來亦將視需要持續撥補。
賴清德總統曾針對勞保負債問題稱「對的事情有道德勇氣去進行,不會考量選舉問題,當總統後一定會解決勞工退休金問題」,但上任至今勞保年金改革進度嚴重落後,僅重申「只要政府在,勞保絕對不會倒」,有學者以2025年公布的精算報告推估,若要維持勞保基金30年不破產,不啟動年金改革的前提恐怕每年要撥補逾5000億元。
賴清德總統曾針對勞保負債稱,「對的事情有道德勇氣去進行,不會考量選舉問題」,強調當選後一定會解決勞工退休金問題,但上任至今,勞保年金改革進度嚴重落後,僅重申「只要政府在,勞保絕對不會倒」。學者以2025年最新精算報告推估,要維持勞保基金30年不破產,在不啟動年金改革前提下,恐怕每年要撥補逾5000億元。
勞動部21日宣布,完成每三年一次勞保費率及財務精算作業,最新精算結果顯示,在政府已連續六年撥補勞保基金總計3,870億元下,在投資報酬率4.5%及納入截至2025年止政府撥補金額等精算假設下,勞保基金累積餘額出現負值年度、亦即破產危機時間,相較2021年報告的2028年,延後三年至2031年。
勞保破產倒數計時6年。先進各國大多有遇到年金改革議題,各國無非多繳、少領或延後退,但有勞團指出,目前勞工老年給付平均月領僅1.8萬多元、給付水準偏低,不反對調高費率,但不能接受減少請領金額。
賴清德總統去年1月13日當選,值此當選1週年之際,國民黨立委李彥秀回顧,賴清德曾稱,從國會結構、人事佈局、在野合作、政見承諾、勞保財務到台海和平,承諾「全民總統」,然而六大承諾全跳票,國會衝突、用人唯賴、鬥爭在野、專斷獨裁,賴清德別忘了,你不僅是民進黨的主席,更是中華民國2300萬人的總統。
勞工保險財務危機遲遲未解,依勞動部預算書規畫勞動部今年仍要撥補1300億元(1200億元公務預算+100億元特別預算),雖然勞動部宣稱勞保撥補數額恐受財政收支劃分法影響,據悉,勞動部已在10日撥補300億元予勞保基金,下一筆則會在2月撥付。
勞工保險財務危機遲遲未解,雖然恐受財政收支劃分法影響,但勞動部今年仍會持續撥補,勞動部已在10日撥補300億元予勞保基金,下一筆則會在2月撥付。
勞工保險投保分級表全時勞工投保級距為最低工資至4萬5800元之間,但4萬5800元上限已逾9年未調整,連帶影響如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等給付數額,估算約有280萬餘名勞工被迫高薪低報,由於勞保費率始終未達平衡費率,若僅單純調高上限恐怕會讓精算負債逾13兆的勞保基金更危險。
勞保財務屢傳危機,由於長期「收不抵支」,2021年精算報告層預測勞保將在2028年破產,朝野立委都關心是否成真,呼籲「勞保的最終責任」需入法保障;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透過政府撥補再加上近年的基金投資收益頗豐,預計勞保2028年破產大限大概率得以延後,政府絕對會負起最終責任。
勞保財務屢傳危機,政府這幾年透過撥補方式挹注勞保基金,雖然暫時舒緩危機,但欠缺法律規定的政策性撥補,隨時可能喊停,仍不能讓大家安心。民眾黨立委林國成今邀集勞工界代表、學者專家以及政府官員,召開「勞保財務政府最終責任入法公聽會」,針對政府對勞保基金的最終責任法制化進行討論,希望凝聚共識,加速立法時程。
當前台灣勞保制度正面臨嚴峻的財務挑戰,2023年勞保支出總額約5,200億元,其中高達90%(4,680億元)是老年給付,而保費收入僅有4,700億元。2024年預估將出現849億元的收支短差,政府不得不持續以公務預算撥補。然而,這個財務危機並非突如其來,而是源自於2009年勞保進行老年給付改革時的制度設計缺陷。要理解這個問題的核心,我們必須從勞保老年給付制度的兩個關鍵數字談起:「費率」與「年資給付率」。
勞保局預估,2025年勞保基金將持續收不抵支,保費收入將達5168億餘元、給付金額卻突破6017億餘元,收不抵支規模持續擴大至849億元,收支逆差勢持續成長,再再代表勞保改革的迫切性。學者則建議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專款用於勞保撥補,勞動部對表示,任何有助健全勞保財務的建議,都表示歡迎。
一般勞工主要退休金來源包括勞保、勞退2大支柱,但不少人對於這2者仍易混淆。其實,勞保與勞退是2個不同系統,勞保屬於社會保險,勞保老年年金為保險給付;而新制勞退則為勞工個人專戶,專戶累積的錢都是勞工自己的。
為協助勞工,勞保局在2003起在每年過年前開辦「勞保紓困貸款」予勞工申貸,開辦至去年為止共核貸204萬餘件、2101億餘元,統計仍有270億元待收回,其中竟然169億(約16萬9000人)餘元逾放、逾放比達8.08%。基於勞保基金財務健全,審計部要求勞保局應研謀妥適機制改善。
勞保基金財務缺口持續擴大,造成許多民眾憂心忡忡。勞保年金改革早就迫在眉睫了,台灣在明年(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領取年金給付的人數只會持續增加,但繳勞保保費的年輕勞工卻快速減少,人口紅利將在2028年全部用盡,因此勞保越晚開始改革,政府的成本只會越高。
勞保精算負債已突破13兆!勞動部長何佩珊17日接連在兩場媒體專訪時表示,2020年起透過政府撥補至2024年已成長至1300億(1200億公務預算及100億特別預算),明年還會有1300億,撥補水位不會走回頭路,「做不到就負責」。她透露,引進印度移工預估需要1年的時間,初期引進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