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危機入市的搜尋結果,共78

  • 《傳產》議價+讓利 科達賴建程:蛋黃區入主良機

    央行去年第7波房市管制措施,房市開始陷入低迷,科達建築逆勢推出百億元大案,董事長賴建程指出,現在正是看屋議價的好時機,想入主市中心蛋黃區,把握現在的機會入手。據了解,目前已累積超過130組客戶預約賞屋。

  • 2388萬住北市雙巨蛋!科達「杜拜藝術館」開賣 早鳥享98折讓利價

    2388萬住北市雙巨蛋!科達「杜拜藝術館」開賣 早鳥享98折讓利價

    科達建築北市大巨蛋百億危老指標新案「杜拜藝術館」今日宣布正式開賣,活動現場邀請逾70位上市上櫃企業CEO、電視主播、時尚藝人、啦啦隊女神等貴賓出席,為建案站台熱身,顯見科達建築董事長賴建程政商人脈,他趁勢公布新案「正兩房開價2798萬元、1+1房則落在總價2388萬元」,同時也祭出「早鳥98折」讓利價,可望吸引搶攻北市門牌的自住客。

  • 第一桶金先存房還先存股?搞錯順序窮忙一輩子「優劣比較、機會成本一次看」AI給出最強答案

    第一桶金先存房還先存股?搞錯順序窮忙一輩子「優劣比較、機會成本一次看」AI給出最強答案

    據內政部數據,台灣1980年代主要城市的房價所得比大多落在5倍以下,如今六都普遍超過9至15倍,台北市更是長達19季逾15倍,對於月薪4萬至5萬元的年輕族群來說,單靠存錢幾乎難以短期內買屋,若存到300萬元,該買房付頭期款還是存股賺股息?小資族要如何在大通膨時代投資呢?

  • 歷來表現最差!美股為何有9月魔咒?專家看法一次搞懂

    歷來表現最差!美股為何有9月魔咒?專家看法一次搞懂

    投資人常聽到「9月魔咒」,而台股9月也以大跌展開序幕,更讓投資人擔心股市是否真的要反轉。法人表示,根據歷史數據統計,標普500指數在9月平均報酬率確實為負,也真的一年中表現最差的月份,但主要是許多基金經理人大多在此時進行投組調整、稅務規劃,以及夏季後的資金重新配置,而散戶投資人也因慣性會在此時獲利了結,帶來額外賣壓所致。對於長期投資人而言,回檔反而是逢低布局的好時機,尤其目前科技股估值仍不算貴,且大型科技龍頭企業仍是AI革命下的最大受惠者,建議可透過買進追蹤Nasdaq 100指數的ETF,掌握科技產業的長期成長紅利。

  • 元大人壽砸近22億 標下AIT舊址

    元大人壽砸近22億 標下AIT舊址

     國產署12宗地上權案4日開標,最受矚目也是唯一標脫的地上權案是美國在台協會(AIT)舊址,由於地處台北市「精華中的精華」,引來3組投資者搶標,最後由元大人壽以21.97億元再度拿下國有地上權,溢價率高達10.57%,在冷颼颼的房市中,成為閃亮的一顆星。

  • 物價正在吃掉退休金!勞保年金也能抗通膨?「6個年度請領人明年有望加錢」

    物價正在吃掉退休金!勞保年金也能抗通膨?「6個年度請領人明年有望加錢」

    為了避免勞工退休金被通膨吃掉,勞保年金設有隨物價調整機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成長率達法定調整標準5%,就會調整勞保年金給付,且勞保遺屬年金、失能年金也一併調高;勞保局5月時公告,從2009至2024年,因CPI累計成長率均未達法定調整標準5%,因此今年不予調整年金給付金額。

  • 市政帝寶四大優勢 讓利玩真的

    市政帝寶四大優勢 讓利玩真的

     近期房市「讓利」潮來襲,不少觀望中的民眾猶疑是真的嗎?率先啟動這波讓利話題的的甲山林集團,以三重左岸最新登場的預售案「市政帝寶」舉例,提出包括「捷運兩站現省1/2價」、「三重站隔一站每坪少20萬」、「同站更近捷運,每坪還更便宜13~15萬」、「比北市外圍第二環便宜、又是第一環少有的7字頭」等四個房市比價的靈魂拷問。

  • 雀客藏居首度插旗台北 雀客集團 今年海內外再開千間客房

     全台最大連鎖智能飯店雀客國際集團再拓新點,旗下高質感品牌「雀客藏居」首度插旗台北內湖,開出第7個據點,飯店有11層樓、158間客房,首年營運目標平均住房率約80%、平均房價約3,257元。雀客國際酒店集團執行長莊正均表示,雀客集團今年將持續海內外拓點,目標再開出1200間客房。

  • 《基金》群益投信Q3展望:美股穩中走強、台股AI當家、印度題材豐富

    群益投信發布第三季投資展望,指出關稅政策發展雖緊牽市場情緒,對市場的影響力有漸漸降低跡象,且多數央行採行寬鬆貨幣政策以抵銷景氣衰退的疑慮,當前應留意川普政府「大而美法案」帶來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情勢演變。群益投信認為Q3美股有望穩中走強,台股因AI浪潮延續,企業獲利增長可期;債市投資建議穩中求息,應納入金融債、非投等債的配置。

  • 《傳產》購買房地產信心指數 摔58個月新低

    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發佈最新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與台灣房屋集團合作調查的「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部分,2025年6月調查結果為94.62點,與上月相較下降0.57點,連續4個月落在100以下的悲觀區間,也讓指標創下近58個月以來的新低紀錄。

  • 美股基金淨流入369億美元居冠

    美股基金淨流入369億美元居冠

     中東局勢風險升溫,全球股市普遍回檔。回顧全球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根據EPFR統計顯示,統計至18日止近一周,美國股票型市場轉為淨流入369.68億美元成為主要市場之首,其他各地股票基金也均呈現淨流入,且以全球新興市場、亞洲不含日本股票基金淨流入分別為24.28億美元、13.94億美元較多。

  • 油價飆 受惠股、受害股出列

    油價飆 受惠股、受害股出列

     中東緊張局勢升溫,油價飆漲帶動受惠概念股23日表現抗跌。法人表示,荷姆茲海峽若被封鎖,將推升油價進一步衝擊通膨與全球航運,並點名三大受惠產業為塑化、軍工、重電與儲能,但對紡織與航運空運二產業則恐不利。

  • 4月ETF定期定額排行 00713逆勢突圍

    證交所4月定期定額排行榜出爐,受川普關稅衝擊,排行榜前十名ETF僅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正成長,其他9檔全面衰退。

  • 今年要買2大族群!台幣升值股市連動大漲?歷史經驗曝光

    今年要買2大族群!台幣升值股市連動大漲?歷史經驗曝光

    隨著匯率議題升溫,新台幣強勢升值掀起市場熱議,更引發短期熱錢湧入,外資上周累計買超達523.64億元,本周一(5日)再敲進244.62億元,連續兩日站在買方。國泰投信觀察歷史經驗,發現台股與新台幣匯率大多呈現正向連動,當外資匯入推升台幣升值時,台股短線上漲的機率也隨之提高,加上近期熱錢行情,外資現貨回補動作明顯,有助台股延續反彈走勢,選股方面則建議偏向選擇外資及國安基金偏好的大型股為主。

  • 李孟霞專欄-危機入市 靜候市場不確定性消化

     美國關稅重拳打向全球化分工,美國總統川普除提高對鋼鐵、鋁、汽車以及不符合北美貿易協定(USMCA)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的關稅之外,於4月初重磅宣布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的普遍關稅,並對多個貿易逆差國實施最高達50%的對等關稅,但隨後又於4月9日豁免半導體、製藥、銅、木材相關製品、美國稀缺礦物能源之關稅,同時將中國的對等關稅稅率提高到125%。

  • 00982B掛牌首日蜜月行情 搶搭6%年息列車

    00982B掛牌首日蜜月行情 搶搭6%年息列車

    富邦投資級債20+(00982B)今日(28日)掛牌上市,首日表現亮眼,上演蜜月行情。開盤以10.01元上漲開出,超過10元發行價,不到10分鐘即湧入近萬張成交量,最高價觸及10.06元,收盤報10.05元,上漲0.6%,顯示市場高度關注。投資人逢低進場意願強烈,也顯示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對09982B的高度興趣。

  • 巴菲特財富在股災逆勢成長?法人:這檔ETF有掌握其精神

    巴菲特財富在股災逆勢成長?法人:這檔ETF有掌握其精神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關稅戰,引爆全球股市動盪,富豪資產普遍縮水。然而,《彭博》全球十大富豪榜中,唯有股神巴菲特財富逆勢成長,今年以來增加164億美元,成為2025年迄今唯一獲利的頂尖富豪。除了提前減碼高估值股票,提升現金部位外,加碼具有長期價值的日股,也是他能在市場震盪中獲利的關鍵策略之一。

  • 布局科技股基金 迎反彈良機

    布局科技股基金 迎反彈良機

     中美關稅戰僵局有解,市場恐慌情緒降溫,電子科技類股重返交投重心,浮現反彈契機。投信法人表示,此波回檔已合理反應經濟衰退風險,加上台股融資大幅清理,若化危機為轉機,此波因川普關稅戰產生的股市修正,將是危機入市的機會,建議可透過分批或定時定額布局台股科技股票型基金。

  • 009805新光美國電力基建ETF 熱烈募集中

    009805新光美國電力基建ETF 熱烈募集中

     新光投信看好未來美國電力基建產業,在去碳化、AI基建、氣候變遷等多項行動發展下,電力基礎建設暴增,電力企業之間併購機會也快速增加,電力股有機會成為公用事業下一波成長股,甚至啟動新一輪超級週期,成為今年美股「趨漲抗跌」的投資亮點,於4月24日開始募集國內第一檔100%布局純美國電力基建的ETF-新光美國電力基建ETF(009805),該檔ETF採季配息機制(每年1、4、7、10月除息),IPO每股發行價10元,風險分類等級為RR3,預計於5月13日掛牌。

  • 工商社論》迎戰川普新變局 開創台灣產業新藍海

    工商社論》迎戰川普新變局 開創台灣產業新藍海

     川普總統關稅政策對全球無差別攻擊,被形容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全球供應鏈因此再次重組,變局當前,台灣如能快速整好站隊,找到產業利基及定位,做好全球布局戰略,把握危機入市、脫胎換骨的機會,打造更具韌性的經濟,未必不是好事。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