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商用不動產的搜尋結果,共569筆
商用不動產首開2021年新春第一炮,今年首宗大型公開標案「中華開發大樓」今日下午舉行公開標售,吸引2家壽險業者競標,最後由新光人壽以92.88億元、高出底價超13億元一舉得標,溢價率約16.84%,也創下台北市南京東路商圈最高土地天價紀錄。
普華國際不動產公司接受客戶委託,辦理台北市精華商用不動產公開標售,標的分別位於台北車站及西門商圈,皆坐落於西區門戶翻轉軸線上,鄰近雙子星開發案,地段精華交通便捷,商業機能活絡,土地增值潛力高。此次標售於1月20日上午10時開標。
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5日進行2021年商用不動產市場預測報告,對於備受關注的今年房價走勢,他下了六個字的註解:「上不去,下不來!」
戴德梁行5日公布2020年第一季商用不動產市場季報,協理薛惠珍表示,由於市場沒有新大樓供給釋出,因此2020年全年總體胃納量只有6,200坪,創下2009年以來的十年新低紀錄。
2020年房市熱絡,不少業者認為房市可延續此熱度,不過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今日在主持2021年商用不動產市場展望報告時指出,2021年房市預期將會是「資金多,利率低,房市樂觀看好!」可說是和台語歌「水蓮花」歌詞一樣,「雖然在風雨中,無人替阮悲傷,水蓮花展開著堅強的笑容。」
金管會公布銀行不動產曝險資本計提新規,除了風險權數改採房貸成數(LTV)法計算外,並新增土地收購、開發及建築(ADC)曝險類別,風險權數多適用150%、高於現行的100%,除有助控管銀行授信風險,亦使建商未來推案成本提高,降低以地養地的炒房風險。
今年受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商業活動封鎖,全球經濟受到重挫,連同商用不動產與土地市場也同步衰退;反觀台灣疫情控制得宜,企業營運穩定,在逆境中持穩,尤其經濟正成長更成為投資台灣最佳保障。今年商用不動產加土地交易額累積達4,190億元,略勝於去年水準,而且對照亞太區主要城市動輒衰退2成起跳,最慘甚至衰退逾6成,台灣今年表現則屬於前段班,實屬不易。
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24日表示,受惠新冠肺炎改寫產業供應鏈和資金潮流向,2020年全台土地爆出2,805億成交天量。不過他指出,財政部研議房地合一稅拉長閉鎖年限至五年並納入境內法人,將是最大「殺手鐧」,一旦通過,預料住宅、商業、土地巿場將通殺,無一倖存。
今年住宅預售市場表現十分火熱,政府在2020年底突然出手打炒房,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指出,央行這些措施是剛剛好,但若是把個人房地合一稅的短期持有期間由2年延長到5年,會把交易動能全部壓抑下來,反而對產業健康不利。至於土建融資貸款及餘屋貸款都受到限制,對建商整個資金鏈都會受到影響,未來將會更謹慎的選擇標的,在房價表現方面,現在成本結構是上來的,房價上漲的力道將受到壓抑,但想降價賣屋也不太可能,預期2021房市將呈現量縮價平的局面。
2020年封關之際,商用不動產再開紅盤!南山人壽23日公告,斥資21億元,搶進台南國際南科廠辦。世邦魏理仕表示,累計迄今2020年全年商用不動產成交總額已正式一舉突破4,000億元大關,刷新紀錄。
回顧2020年商用不動產及土地市場今年因疫情衝擊促成資金回流契機,台商及企業加碼投資的硬需求支撐下,帶動整體大型案件交易,各類產品紛紛有創下單件總額為歷年新高的交易,而市場強烈的需求也帶動建商、壽險業在土地市場積極購地開發,其中以台北市最為亮眼,全年土地交易總金額為近10年新高。
第一太平戴維斯今日舉行年終記者會,董事長黃瑞楠表示,今年商用不動產及土地市場可謂充滿戲劇化的一年,商用不動市場今年上下半年買氣有明顯落差,近7成5的交易集中在下半年疫情穩定後。預期2021年工業類型不動產仍是量增價穩的格局,而投資市場方則因充沛的游資追逐有限的供給,再加低利政策仍會鼓勵自用者轉租為買,辦公室、廠辦及物流倉儲等產品,仍吸引買方關注投入資金。
2020年台灣的商用不動產市場寫下逆疫情的好成績,相較於亞太及歐美地區交易量下滑近40%,台灣憑藉著優良防疫表現以及出口帶動經濟成長下,帶動不動產交易動能。2020年全年大型商用不動產(3億元以上交易)達到1,293億元,雖比去年小幅下滑13%,位居10年來的第3高,僅次於去年的1,481億元及2011年的1,298億元。土地市場則持續熱燒,建商及保險業的資金挹助及政府釋出大型地上權案激勵下,土地及地上權交易金額累計達2,830億元,年增率11%,再次創下歷史交易新高。
回顧2020年商用不動產及土地市場,儘管歷經年初疫情、中美貿易戰、到年底央行祭出信用管制政策打炒房,商用不動產交易上半年雖在低檔,但在第三季揮別愁雲慘霧,疫情衝擊反而促成資金回流契機,台商及企業加碼投資的硬需求支撐下,帶動整體大型案件交易,各類產品紛紛有創下單件總額為歷年新高之交易;而市場強烈的需求也帶動建商、壽險業在土地市場積極購地開發,其中以台北市最為亮眼,全年土地交易總金額為近10年新高。
依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今年前十月外國人在台購置不動產,建物取得966棟,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4.4%,建物取得面積也減少19.0%,土地雖有2,119筆,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37.7%,土地取得面積則下滑31.9%。
拜壽險業「狼性競標」,大舉攻城略地所賜,2020年商用不動產和土地市場的成交量,預料全年可望輕鬆跨越4,000億元整數關卡,再創18年新高。展望2021年,世邦魏理仕指出,由於疫苗研發屢傳捷報,人、錢不會再全部鎖在島內,資金行情可能不若今年,預期不動產市場將呈「疫緩則平」。
走過2020年從年初蹦出一隻超級「黑天鵝」新冠肺炎疫情、下半年起又逆勢噴量的一年之際,世邦魏理仕董事總經理朱幸兒今(16)日表示,展望明年,2021年商用不動產市場將可以「疫緩則平」四個字來下註解,若疫苗陸續上市、疫情減緩,則不動產市場將可望呈現平穩健康的格局。
CBRE世邦魏理仕今日發佈2020年不動產投資市場年終回顧暨展望,在超大黑天鵝新冠疫情擾市之下,全球產業鏈大洗牌,催出台商轉單效應以及產線回移等策略性佈局,觸發剛性需求積極搶進。觀察2020年台灣不動產表現,截至12月14日交易金額達新台幣3,951億元(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新台幣1,206億元,土地交易金額新台幣2,745億元),是2018年以來連續3年續衝高水平,若加上目前尚未公告的相關交易,預料至年底將創下18年新高。
新冠疫情干擾下,引發全球產業鏈大洗牌,催出台商轉單效應以及產線回移等策略性布局,CBRE世邦魏理仕指出,建商、保險業及自用型買方為今年不動產市場的三大支柱,內部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12月14日止,台灣不動產交易金額達新台幣3951億元,預料至年底將創下CBRE自2003年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高。若單獨以土地市場方面來觀察,建商火力集中在台中,保險業則是獨鍾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