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在野黨團的搜尋結果,共191筆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5日排審年金改革相關法案,在野黨團要求停砍年金、停止踐踏公務員尊嚴,民進黨團則主張年改要永續、不該走回頭路;朝野經過近6小時激辯後無共識,最後全案保留,送朝野黨團協商,但藍白已宣告將全力推動法案,力拚12月三讀通過。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今排審年金改革相關法案,在野黨團要求停砍年金、停止踐踏公務員尊嚴,民進黨團則主張年改要永續、不該走回頭路。銓敘部長施能傑認為,若停止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基金水庫可能會更早乾枯,而藍白陣營將全力推動法案,目標是在12月完成三讀通過,最後朝野經過近6小時激烈辯論後無共識,最後全案保留,送朝野協商。
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因條文瑕疵,導致明年度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有345億元無法發給地方,民進黨立院黨團28日提修正草案,主張將這筆錢用於全民,包含坐月子給10萬、勞退自提加送1%、國民年金月領8000元,遭在野黨批評自打臉;民進黨黨團批,就是藍白搞出來的爛攤子,到目前為止也沒有道歉,「這筆絕無僅有的財政錯誤的帳怎麼算?」。
台灣於2020年向美國採購66架66架F-16V戰機,總經費2467億餘元,不過至今仍一架都沒交付;台灣耗資500億造海鯤號,儘管原定11月交艦,但至今仍未完成海測,外界憂心進度再度延宕。常在臉書評論時事的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不禁表示,給了2000億還拿不到一架飛機、花了500億還拿不出一艘潛艇,這種執政黨無能到讓人覺得可怕。
國民黨主席選舉上周結束,由鄭麗文當選,將於11月1日交接。現任黨主席朱立倫22日中常會表示,他是十幾年來首位完成完整四年任期的黨主席,也希望藉此建立慣例,國民黨所有幹部都會在月底總辭,將國民黨於11月1日交接給鄭麗文團隊。
日本敲定21日舉行「首相指名選舉」,朝野各黨角力愈發激烈。三大在野黨幹事長14日進行協商後,宣布將於15日晚間舉行三黨黨魁會談,若能談妥共推首相候選人,由國民民主黨(簡稱國民黨)黨魁玉木雄一郎出馬,與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進行對決,日本有可能改朝換代。不過另一方面,自民黨也向國民黨提出合作邀約,探討聯合執政的可能性。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為協助災民災後復原,行政院會今(9)天拍板通過「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將條例所需經費上限600億元多增加250億元。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這是最快可以協助災民的方式,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強調用最快的速度、最簡便的方式,對災民提供最大的協助,希望立委可以盡快審查。
民眾黨立院黨團不滿行政院未於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中,依法編列提高軍人待遇、警消退休金等預算,7日在立法院會提出復議。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希望立院跟政院能再討論,並請立法院長韓國瑜出面主持會議,共同協商;韓國瑜則裁示,另定期處理。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昨下午溢流,大量泥流襲捲光復鄉市區,目前已釀14人死亡、34人受傷,多人失聯中。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指出,8月13日立法院朝野協商時曾提附帶決議,要求將堰塞湖工程納入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草案,但農業部表示評估無立即潰堤危險。民進黨立院黨團今(24)天舉行記者會回擊,秀出會議逐字稿,並反問花蓮縣政府疏散計劃如實嗎?
新竹市明年度統籌分配稅款預估可增加214億元,市議會在野黨團18日呼籲市府應將百億元用在教育上,並納入明年度預算,並要求市府明確對外說明新增的百億預算會如何使用;市府則表示,會確保財源花在刀口上,投資學子,持續落實「新竹好學」施政願景。
總統賴清德5日與民進黨立委餐敘,表示「目前台灣有3隻黑天鵝帶來執政不安定因素,分別是對美關稅、大罷免後續影響、風災復原進度」。前立委沈富雄表示,民進黨有3個空前危機,就是黑天鵝搞的,像水災的後果,以及關稅要怎麼處理;最嚴重的就是大罷免,賴清德要認知是大輸。
備戰進入預算會期的立法院,行政院長卓榮泰3日揭示將主打三大施政重點:產業升級、世代照顧及國力基礎,涵蓋五大信賴產業、擴大內需、減稅負等明年重點政策,並強化溝通與重塑發言系統。
史上最長的會期29日落幕,國民黨立院黨團當天即順利完成黨團新舊任三長交接,備戰第四會期,瞄準2026選舉;而民進黨立院黨團幹部接連表態不續任,目前僅剩總召柯建銘一人,卻還上演黨內「杯酒釋柯權」大戲,若歹戲拖棚,不能迅速止血、就戰鬥位置,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等法案與2026選舉,恐將命運多舛。
卓內閣2.0調整到位,異動閣員多達16名,新任國發會主委葉俊顯與經濟部長龔明鑫將組成「財經雙引擎」,後續影響層面涵蓋關稅後產業支持、新AI十大建設與數位化、藥品關稅、健康台灣與體育、府院朝野互動等領域,將在9月1日交接。
國際法院(ICJ)應聯合國大會之請,就國家氣候義務提出歷史性諮詢意見,雖無強制拘束力,卻具高度權威,為全球氣候治理立下里程碑。反觀我國,雖有2023年《氣候變遷因應法》,卻只見政策虛應、司法自廢武功。ICJ一記警鐘,對我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的集體失能當頭棒喝,筆者不得不為一言:
國際法院(ICJ)應聯合國大會之請,就國家氣候義務提出歷史性諮詢意見,雖無強制拘束力,卻具高度權威,為全球氣候治理立下里程碑。反觀我國,雖有2023年《氣候變遷因應法》,卻只見政策虛應、司法自廢武功。ICJ一記警鐘,對我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的集體失能,當頭棒喝,筆者不得不為一言:
行政院會14日拍板通過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並明訂普發現金1萬元時程,將於特別預算通過後一個月內發放,且確定不排富;退輔會前副主委李文忠認為,罷後妥協無可奈何,但以普發現金作為妥協點,可能是同意未發1萬元是「大罷失敗的主要原因」,代價是失去原則及信任,雖然退讓是必要的,但呼籲改為排富並發放消費券。
自民黨在7月20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慘敗,繼去年眾議院敗選後再度淪為「少數執政黨」,引發首相石破茂下台壓力。雖然石破表明無意辭職,但黨內退陣聲浪漸強,外界也紛紛關注誰將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日媒針對全國2531位18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與手機聯合民調,結果顯示,最被看好接替石破的人選為現任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
竹二選區罷免案將於23日投票,歷經726的失敗後,台灣客社3日邀請罷團、跨黨派代表等力量,對藍委林思銘提出10問,呼籲民眾罷掉不適任立委。林思銘則認為,罷團針對他重複造謠,將不再陪演政治操作的鬧劇。竹縣民眾黨議員林碩彥也聲援,秉持反惡罷的立場,後續將開啟藍白合作的討論與規畫。
黨外在野大聯盟今天下午3時半在南投縣南投市舉辦「在野大團結 反惡罷 護台灣」宣講會,會中痛批賴清德總統不聽人民心聲、不顧災民,只顧著大罷免,同時要呼籲民眾823站出來,投下不同意罷免力挺南投立委游顥、馬文君,同時呼籲公投要投下同意核三延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