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境外資金匯回的搜尋結果,共31筆
為消滅租屋黑數、避免房東逃漏稅,財政部近年陸續祭出多波查核專案,據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3年個人非自住房屋租賃所得須補稅者,每年均逾25萬件,且每年收取的相關補稅金額都高於8.23億元。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28日考察兆豐金控,關注六大議題,包括美國關稅政策、匯率、穩定幣、高資產財管、新青安房貸業務、員工福利等。兆豐銀行身為國內最大匯銀之一,據了解,會中立委相當關切兆豐對匯率及穩定幣看法,兆豐金控暨銀行董事長董瑞斌認為,穩定幣強調交易方便,對銀行來說沒有獲利空間,但目前看來,穩定幣話題出來後,美元資產已明顯趨穩,未來發展仍有待觀察。
新莊建商科達建築長期深耕自住市場,科達建築今日舉辦北市危老案聯貸簽約典禮,由台中商業銀行統籌、臺灣企銀共同主辦科達建築新台幣19.5億元聯合授信案順利簽約,科達建築董事長賴建程也預告「科達大巨蛋危老案」預計2025年329檔期推出,而明年下半年也會在新北三重仁義重劃區推出新案,絕對符合自住客期待的總價帶,朝未來200億元目標前進。
政策「打住不打產業」,且境外資金匯回專法開始鬆綁,估計每年將有300億~400億元資金購置商用不動產,其中廠辦最受電子科技業、傳產大廠青睞,儼然成為房市最強吸鈔機。據實價登錄資訊,新北市一級戰區廠辦身價已站穩每坪5字頭,其中「雋揚元創科技大樓」3樓戶別每坪成交價達53萬元,突破中和天花板。
不動產逃漏嚴重!近4年財政部4大專案查核房地產相關逃漏稅,其中不動產相關補稅54.89億元、資金專法偷跑投資不動產補稅447萬、囤房大戶補稅2.7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營利事業房地合一遭調整所得額高達176.97億元,估計整體補稅額恐約有百億元。
惠譽信評報告顯示,台灣銀行業的盈利能力今年達到高峰後將小幅下降。儘管2025年收入可能因換匯(Swap)收益減少而下降,但其核心獲利能力應可維持平穩,穩定的放款成長與手續費收入,有助於抵銷Swap收益減少及信用成本微幅增加,支撐其基本盈利能力。
惠譽信評表示,儘管台灣銀行業2025年的收入可能因為換匯(Swap)收益減少而下降,但其核心獲利能力應可維持平穩,穩定的放款成長與手續費收入應有助於抵銷Swap收益減少以及信用成本微幅增加,支撐其基本盈利能力。
隨著《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屆滿五年,首批回流的境外資金已解禁,並可自由投入不動產市場。台中作為台商的重要據點,截至今年7月,已吸引312家回流企業,總投資金額達3499億元。業界預期,台中高端住宅市場將迎來新一輪資金活水,尤其是在發展勢頭強勁的水湳經貿園區,將成為資金停泊的首選之地。
下半年總銷百億元大案盡出,推升928檔期與雙十檔期,包括史上單一總銷規模最大的住宅案「元利四季莊園」至少達700億元,大同公司捷運聯開案「大同新紀元」、堃達與愛山林「左岸明珠」也分別高達300億元,高雄三地建設和清景麟「AI慕光城」第1期也高達200億元,粗估全台總銷百億元以上指標案至少有九筆,年底前可望在全台遍地開花。
台股加權指數8月以來進入大震盪格局,不僅投資人大洗三溫暖,連同投顧、投信、自營商等股市老手都難以判斷,甚至出現少年股神翻車,違約交割金額高達2.3億元,未來震盪期不管是續抱股票還是落袋為安,都讓股民壓力劇增,不少人轉向加碼更穩健的房市避險。
近期市場高度關注,台商回台資金閉鎖期滿後,資金的下一步動向。信義全球資產公司觀察,台商鮭魚返鄉,推升近年最大規模投資熱潮,帶動商用不動產交易成長,隨著境外資金匯回專法管制「5年內不得投入不動產」陸續解禁,將推升新一波資金潮,法人積極進場尋求投資機會,而辦公室、科技廠房等商用不動產,將成為此波資金停泊重點。
新青安房貸去年8月上路後,公股銀行房貸業務明顯成長,但財政部6月底正式啟動嚴查、加上中央銀行6月拉高存準率,公股銀指出,下半年新青安熱度將明顯趨緩。但房市有一定量能,公股銀認為全年房貸業務仍將小幅成長,尤其桃園、高雄兩地最「抗衰」、承作量可期。
因應投資台灣方案匯回資金需求,財政部訂有境外資金匯回專法,資金回台自由運用部分須管控5年,不得投入不動產,但管制自今年8月中旬後陸續解禁,估計總規模逾1300億元。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相較國內生產毛額(GDP)規模約8000億美元,這筆資金對經濟影響有限,也不致於造成通膨,但在房地產供需失衡下,若是流入房巿,將推升房價進一步走揚。
隨著《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的實施,專法規定回流資金五年內不得投入不動產,八月起首批台商回台投資資金解禁,商用不動產成為資金停泊的重點之一。預期產業投資、金融資產獲利了結及轉進實體資產的機會將大幅增加,商用不動產有望迎接逾百億活水。
今年是全球大選年,原本就備受矚目的美國大選在7月13日的槍聲響起後,將宿命性影響選舉結果。預期強勢領導人的回歸,國際政經局勢將提前半年重開機,引發台灣不動產市場結構性強化。
隨著境外資金匯回5年閉鎖期可望在今年8月屆滿,市場預期,商用不動產及住宅將受惠,在住宅價格漲多下,商辦市場補漲行情蠢動,部分辦公商圈恐將再刷新天花板價。根據央行最新統計,在「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條例」專法下,目前尚未運用資金約4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380億元,初估每年最多可提取約400多億元,自由運用在國內外投資。
台股18日遭美股大跌拖累,與日、韓股同步回檔,尤以科技類股跌勢最慘,營建族群此時挺身而出,股價表現相對穩定,中信投顧指出,台灣房產景氣可期,高殖利率營建股可長期留意;法人建議,可逢低偏多操作如永信建(5508)、達麗(6177)等推案穩健營建股。
台股18日遭美股大跌拖累,與日、韓股同步回檔,尤以科技類股跌勢最慘,營建族群此時挺身而出,股價表現相對穩定,中信投顧指出,台灣房產景氣可期,高殖利率營建股可長期留意;法人建議,可逢低偏多操作如永信建(5508)、達麗(6177)等推案穩健營建股。
隨著上半年財報季即將登場,台商回台資資金回流專法首批8月可望解禁,挹注高總價房市或商辦被看好,在營建類股價經先前整理後,近期游資再度布局,在川普「保護費」話題震盪台股、房市買氣暑氣破表之際,類股表現相對突出,其中房產「代銷天王」海悅國際(2348)股價首開上市櫃房地產業者先河,躋身300元俱樂部、達304.5元。
資金潮推波助瀾,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決定在台灣設立亞太第一座AI智慧創新研發中心,更助攻潛在需求,商辦市場不論成交金額、租金行情、及租賃成交面積三大指標,都有亮點!仲量聯行最新統計指出,上半年商用不動產成交量達711億元,年增率達19%,台北市辦公租賃面積達1.74萬坪、已直逼2023年全年,且辦公租金每坪月租平均達3,196元、刷新史上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