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多數意見的搜尋結果,共62筆
今年適逢筆者服務單位60周年慶,一路走來見證我國法制自篳路藍縷至稍有雛型,但顯然未及「法治」,遑論「良制」,如3年前的一起適例,迄今仍令筆者耿耿於懷。
今年適逢筆者服務單位60周年慶,一路走來,見證我國法制自篳路藍縷至稍有雛型,但顯然未及「法治」,遑論「良制」,如3年前發生的一起事件即為適例,迄今仍令筆者耿耿於懷。
藝人「閃兵」案延燒,金鐘影帝薛仕凌於昨(5)日赴地檢署自首,引發社會關注。國民黨立委羅廷瑋今(5)日在立法院教文會質詢時建議,相關藝人不必僅接受懲罰,也可透過拍攝劇集、宣導片或教材,回饋社會、協助國軍招募。文化部長李遠回應,國內首部軍教片《成功嶺上》,「就是我寫的」,會跟國防部好好討論如何作為。
川普政府周五要最高法院,審查美國總統川普為了終止出生公民權,而下達的行政命令是否符合憲法。事實上,這是相關議題今年二度被提交至最高法院。
一人一爐不尷尬!獨自開烤儀式感滿滿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29日裁定,川普總統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對等關稅」屬於違法,因為IEEPA並未明確賦予總統加徵關稅之權力,川普的做法超越其職權範圍。這是川普關稅政策面臨的一大司法挫敗,但法官允許相關關稅措施可繼續維持到10月14日,以便川普政府向聯邦最高法院上訴。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週五推翻了總統川普的多項歷史性關稅,指出他非法依靠緊急狀態權力來徵收進口稅,不過,法院同時延後裁決的實施至十月,意味著關稅目前仍繼續生效。這也讓川普政府有時間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對此,川普也回應了。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在多場抗爭行動中,總會出現焚燒國旗的現象,他認為這是對美國不忠誠的問題,並簽署一項行政命令,燒國旗者最高可判處1年徒刑,參與的外國人面臨吊銷簽證,可能被驅逐出境。不過,美國最高法院曾經表態過,稱焚燒國旗是對政府不滿的抗議行為,與國家忠誠無關。
國民黨24位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將於7月26日投票,藍委積極回防地方跑活動。徐巧芯6日出席活動時,一度遭民眾嗆「大罷免大成功」,只見其他支持者則從活動現場衝出來狂喊「大罷免大失敗」,讓徐直言支持罷免真的是少數聲音,不能讓少數聲音在投票時凌駕多數意見。
台東縣海端鄉公所辦理原保地分配傳出黑箱作業疑雲,鄉長胡金至遭指控涉入其中。原訂7月4日遞交的第一階段罷免連署,罷免團體「海端正義聯盟」1日宣布終止送件,並表示,胡上周公開致歉,坦承確有行政疏失,並承諾辦理更正,「已達成罷免訴求」,雙方達成和解,罷免行動正式落幕。
台東縣海端鄉長胡今至罷免案原訂7月4日遞交連署書,罷免團體「海端正義聯盟」今(1)日宣布終止送件,指出胡金至上周公開致歉,坦承確有行政疏失,並承諾辦理更正,「已達成罷免訴求」,罷免行動正式落幕。
美國最高法院限制下級法院針對美國政府行政命令頒布全國性禁令的權限,不只為川普政府目前其他繫屬中的訴訟開啟一條勝利之路,也為川普推行政策的路途上更暢行無阻,重設了聯邦法院與總統間的權力平衡。川普為此在召開記者會時情緒明顯歡愉,高呼這是一個重大且令人讚嘆的決定,整個政府都非常開心。
近日陸配劉振亞女士(網名「亞亞」)因其「武統」言論遭「廢止居留許可」,遂強制其出境;北一女區桂芝老師亦因接受央視採訪,批評賴總統將對岸定為「敵對勢力」之言論遭行政調查,皆暴露賴政府目無法治、執法雙標及行「觀點歧視」,令筆者不得不為一言:
近日陸配劉振亞女士(網名「亞亞」)因其「武統」言論遭「廢止居留許可」,遂強制其出境,北一女區桂芝老師亦因受央視採訪批評賴總統將對岸定為「敵對勢力」之言論遭行政調查,皆暴露賴政府目無法治、執法雙標及行「觀點歧視」(viewpoint discrimination),令筆者不得不為一言:
陸配「亞亞」劉振亞因「武統言論」引發軒然大波,法務部擬研議針對鼓吹戰爭或武統訂立專法。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27日強調,各界憂慮言論自由過度放縱恐影響國安,「且《憲法》已提供可限制言論自由的空間,但要符合憲法第23條原則」,若現行法律不足,會由法務部研議要立專法或是修正《刑法》。
法務部政次徐錫祥26日在立法院備詢時,提及陸配武統言論案,指有專家學者曾提出立專法或專罪規範意見,外界質疑法務部研議立法管制言論,法務部今以新聞稿澄清,指徐強調言論自由是憲法保障之基本權利,在符合憲法規定時得以法律限制,並未表示研議立法管制言論。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學生會長郭又睿因接待馬英九基金會邀請的陸生團,遭到少數不滿學生發動罷免,結果同意票166張、不同意票18張。表面看似輾壓通過,但實則不然。因為投票率僅有9.98%,只是鼓譟少數的操弄結果,也讓校園罷免淪為一場「民主快閃」。
不久前,立法院排定三讀通過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三大法案。因修正內容引發諸多爭議,引發朝野於院內及院外發生激烈衝突,不只各黨立委為此掛彩受傷,所謂的民團也號召青鳥上街頭。究竟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到底爭議的內容是什麼?實有探討及釐清的必要。
民主憲政原理是我們共同遵守的信念,站在權力分立及五權相互合作的情況下,究竟是立法有民意?還是行政有民意?如果為了朝野政黨的利益而犧牲了民主的原則及憲政的態度,靠著恐嚇及似是而非的言論加上媒體宣傳來操作認知作戰,只會斲傷台灣民主,破壞憲政秩序。這一波立院朝野的角力戰,雙方兩敗俱傷,其實真正受傷的是台灣的民主及憲政秩序,真正撕裂的是台灣社會的團結與人民對公權力的信任,我們應當回歸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