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型成長股的搜尋結果,共86筆
美國股市雖歷經10月高波動期,但市場對降息與AI成長題材信心未減。法人表示,美股已進入第四年牛市循環,平均漲幅可望達13%,隨著中美貿易緊張緩和及AI資本支出加速,市場風險偏好回升,降息與創新雙引擎將成推升美股的新動能。
雲端與AI巨頭微軟、Alphabet(Google母公司)、Meta、亞馬遜相繼公布最新季度財報。口袋證券觀察,整體營收與獲利普遍優於市場預期,顯示雲端業務與AI產品化已成為推動成長的核心動能。隨著各大企業持續加碼AI基礎建設,市場焦點也將轉向這些龐大投資能否轉化為穩定現金流與毛利成長。
全球多頭牛市奔騰,平衡、多重資產主題基金藉由風險分散及優化股債布局策略,同步帶動績效及規模明顯成長,躍升今年來投信發行規模逾百億元海外旗艦基金熱門標的。
晨星發布第三季基金市場季報指出,全球金融市場第三季延續上半年漲勢,在美國聯準會重啟降息與AI題材雙利多帶動下,股票與債券基金全面上揚,第三季基金黑馬出線,貴金屬基金與大中華領漲全球股票基金,值得留意的是,亞洲基金強勢崛起,中、港、台等地股票基金平均報酬全面勝歐美。
Brown Brothers Harriman調查顯示,高達97%的投資人計畫在2025年增加主動式ETF投資,投資標的以股票型、多重資產和固定收益ETF為主;另外,調研機構BlackRock也預估,2030年全球主動ETF規模將突破4兆美元,占整體ETF比重提升至16%。主動式ETF除了產品多樣化外,透過經理人主動選股策略可增加投組靈活度與彈性,降低風險控管難度,另一方面,主動式ETF平均經理費、保管費較主動式共同基金低,可望成為退休族理財新法寶。
自美國2022年啟動升息循環以來,與美國貨幣政策走勢不同調的日圓持續走貶,帶動台灣一波日圓換匯潮。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8月底,國人持有日圓計價境外基金金額約新台幣794億元,年增71.2%,更較三年前成長逾5倍。相較之下,國人持有美元與歐元計價境外基金金額,僅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7.6%與7.5%,澳幣則下滑8.1%。聯博投信表示,台灣人喜愛赴日旅遊,不少人習慣趁匯率低點搶進日圓,造成滿手日圓現象,若能透過日圓級別基金活化閒置資金,不僅可望提高資金效益,還能進一步放大旅遊基金。
美股多頭氣勢如虹,外資買盤同步加碼推升美股ETF買氣!CMoney 統計,自9月以來,外資加碼美股ETF幅度前三名為復華SP500成長(00924)、統一FANG+(00757)及永豐美國500大(00858)。其中,00924表現最為亮眼,外資持股短短半月暴增近2倍,市場成交量更飆漲近7倍,人氣強勢衝高!
台股在電子股散熱、DRAM族群領軍,加上台積電(2330)、鴻海(2317)、台達電(2308)及廣達(2382)等權值股收高,加權股價指數開高走高,終場以25769.36點作收,上漲331.11點,漲幅1.3%,成交金額4553.09億元。
全球股市在美歐日達成關稅協議、投資承諾釋出利多下創下新高,其中科技類股漲勢最為突出。法人指出,隨著AI應用普及與高效能運算需求升溫,加上產業鏈重估與區域布局加速,科技企業長線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
受惠AI題材延燒與資金行情帶動,美股自2023年以來展開多頭走勢,推升美股ETF整體表現。其中,復華SP 500成長(00924)近一年、兩年報酬率分別達13%、47%,勇奪美股ETF績效王;富邦NASDAQ(00662)則為9%、10%,表現亦不俗。法人表示,美股屢創新高,科技與成長股仍是資金追捧主軸,相關ETF可望延續強勢走勢。
全球科技市場正處於AI革命驅動的新一輪成長週期,企業基本面與資本支出持續向上,搭配降息預期及政策利多,推動科技股評價維持高檔。法人指出,AI不僅改變科技產業競爭格局,更將釋放跨領域的效率紅利,長期投資價值依舊看好,但在評價攀升之際,投資人需精準掌握獲利成長與風險平衡。
美國總統川普推行的加徵關稅等政策,加大美、日等主要股市行情震盪幅度,復華投信表示,如何藉透過價值投資、長期持有,以及專注於企業的基本面而非短利益等,為世人崇尚的股神巴菲特投資理念進行ETF投資,是遠離市場短線波動情緒,提高中長線投資勝率的關鍵。
道瓊工業指數近期漲多回檔,接連跌破短中期均線,準備回測季線尋求支撐,隨季線持續向上走升,可望帶來支撐,可觀察臺灣期貨交易所發行美國道瓊期貨(UDF),此商品與美國道瓊連動性高,量能充裕與流動性佳,建議以美國道瓊期貨為短線當沖投資考量,留意聯準會利率決策動向。
近期關稅談判、聯準會降息推遲、與美國減稅政策擴大財政赤字等不確定因素,讓股債市出現震盪,也增加資產配置的難度。
面對全球市場風雲詭譎,投資策略亟需更高的靈活度。美國8月1日新對等關稅正式上路,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溫,通膨壓力仍未完全消退,法人建議,投資人在布局方面可選擇組合平衡型基金,因應市場更具投資韌性。
美股7月以來多頭攻勢猛,帶動今年新上市ETF股價、買氣雙雙激情演出,根據CMoney統計,今年以來25檔新上市ETF,以新光美國電力基建(009805)近一個月績效強漲13.98%居冠,主動統一台股增長(00981A)、主動中信ARK創新(00983A)也皆漲逾7%,主動中信ARK創新(00983A)7月來受益權單位數成長逾8成、人氣最旺。
近期關稅談判、美國聯準會(Fed)降息推遲、與美國減稅政策擴大財政赤字等不確定因素,讓股債市出現震盪,也增加資產配置的難度。凱基投信建議,面對當前多重不確定性因素交織的環境下,投資人可採用「股債雙引擎配置」策略,布局美國大型成長股與中天期公債,此策略可兼顧成長動能與緩衝風險應對不確定性。
今年以來市場動盪,根據最新統計,自2020年以來的6個年度,大型成長股共有5個年度績效表現大勝小型股。台新投信全球龍頭成長主動式ETF基金(00986A)經理人蘇聖峰表示,由於龍頭企業具規模優勢和創新能力,以及穩健的獲利與財務體質,在面對市場風險和科技變革時,可展現護城河的韌性及強勁的成長力,投資價值看好。
台灣在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2成,退休理財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在退休金來源仰賴社保與職業退休金之外,第三支柱即個人儲蓄與投資規劃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近年來,隨著ETF投資的普及,尤其今年為台灣主動式ETF元年,因其靈活與成長潛力,逐步成為退休族資產配置的熱門選項。
台灣ETF市場快速崛起,總規模居亞洲第三,債券ETF規模更穩居亞洲第一,成為民眾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隨著新制開放主動式與多資產ETF,ETF投資版圖迎來新一波成長與轉型。工商時報年度投資高峰論壇「ETF大未來」8月13日將在台北舉辦,廣邀重量級投信與專業經理人,剖析各類ETF的關鍵趨勢,為投資市場注入嶄新洞見與策略思維,也為投資人尋找ETF最佳的投資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