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小北約的搜尋結果,共21筆
美國總統川普正式上任,其過去「單打獨鬥」的對外風格是否會影響未來美中台關係的走向,備受關注。學者分析,川普在決策上仍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但未來4年,美國以台灣存亡作為交易標的的可能性並不高,「賣台」機會低,美國盟友則會視自身的國家利益來決定是否「挺台」。
回顧剛剛過去的2024年,俄烏、巴以兩場戰爭持續外溢,時而呈現出出人意料的走向;國際經濟依然疲軟,多個舉辦選舉的國家主要政黨失勢或下台,川普在美國大選中大獲全勝,更為2025年的美國與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據觀察者網專訪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講席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金燦榮,就2024年國際局勢與中國外交帶來年終觀察,並分享他對2025年的展望。金燦榮表示,百年變局進入「深水區」,中國外交是不確定世界中的確定性來源。
APEC峰會在祕魯召開,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會談。這是拜登總統任內第3次「拜習會」,但各界似乎更關注習近平說什麼而不是拜登。這不僅是因為拜登即將卸任,還因為中國在南美洲的影響力擴大,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要應對川普的回任。
APEC峰會在祕魯召開,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會談。這是拜登總統任內第3次「拜習會」,但各界似乎更關注習近平說什麼而不是拜登。這不僅是因為拜登即將卸任,還因為中國在南美洲的影響力擴大,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要應對川普的回任。
繼經濟部長郭智輝提出在菲律賓生產綠電後,外交部長林佳龍接續表示,外交部正研議與第三國合作,參與「呂宋經濟走廊」計畫,台菲在經濟上可以互補,台灣可以扮演很好的角色,正與美國等盟友密切磋商。
繼經濟部長郭智輝提出在菲律賓生產綠電之後,外交部長林佳龍接續表示,外交部正研議與第三國合作,參與「呂宋經濟走廊」計畫。林部長說,台菲雙方在經濟上可以互補,台灣可以扮演很好的角色,正與美國等盟友密切磋商。
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有可能宣導在日美之間建立一個與美韓「核磋商小組」(Nuclear Consultative Group,NCG)類似的(集體安全)機制,以便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核戰緊急狀態作出規劃。
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有可能宣導在日美之間建立一個與美韓「核磋商小組」(Nuclear Consultative Group,NCG)類似的(集體安全)機制,以便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核戰緊急狀態作出規劃。
最近美國媒體與智庫對於美國政府的中國政策提出質疑,認為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有膽量挑戰擁有更多核武器的俄羅斯,卻不敢與中國撕破臉,令人難以理解。有一種較普遍的看法是,美國經過與前蘇聯的冷戰之後,對俄羅斯的情況摸得比較清楚,但是對於中國的政治運作仍難以掌握,只能謹慎地對中國進行戰略包圍,最終還是希望用經濟等較和緩的路徑而非戰爭來降服這頭前所未見的巨獸。
眾所周知,過去幾年來,中美關係緊張一個重要因素是台灣問題。同樣,中日關係近年來再次波動背後也有台灣問題影子,而且有時候似乎日本在台灣問題上表態比美國更高調。
2024年七大工業國(G7)領袖會議東道主義大利,敞開大門邀請了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及約旦、烏克蘭、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肯亞、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非洲聯盟主席國茅利塔尼亞領導人與會,韓國爭取成為G7+1成員的希望落空。
2024年七大工業國(G7)領袖會議東道主義大利,敞開大門邀請了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及約旦、烏克蘭、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肯亞、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非洲聯盟主席國茅利塔尼亞領導人與會,韓國爭取成為G7+1成員的希望落空。
5月31日至6月2日在新加坡舉行第21屆香格里拉對話會(簡稱「香會」),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安全對話平台。作為美國進行全球戰略定調的機制之一,多年來,「香會」在維護美國的地區安全利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5月31日至6月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第21屆香格里拉對話會(簡稱「香會」),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安全對話平台。作為美國進行全球戰略定調的機制之一,多年來,「香會」在維護美國的地區安全利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人間四月天,世界並不平靜。俄烏戰爭膠著,中東戰火升高,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剛在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有助於控管台海與南海緊張情勢,仍有待觀察。而美國盟友面對世界第一與第二大經濟體的對抗,選邊站則成為艱難的選擇。
最近中美關係發生的兩個事例為世界高度關注。一是即將卸任的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在他任內最後一次出席國會聽證會時,宣稱由於中國威脅的存在,一旦台海發生衝突,美國將履行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作證涉及到美國根據2023年「國防授權法」,已啟動與台灣當局的重要軍事合作,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島內稱為綠色貝雷帽部隊)已常駐金門。對此,阿奎利諾矢口否認。
五角大廈最近積極邀請日本、韓國的造船業者參與或投資來重啟美國停工與廢棄的舊造船廠,以加速建造軍艦來趕上有如「下餃子」般的中國造艦速度。除此之外,美國還希望日本造船廠能加入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維修行列,以便在發生戰爭時能做為美軍的維修基地,如此可以節約往返美國的時間與成本,而且類似作法可能會擴大至韓國、新加坡與菲律賓。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祕書長史托騰伯格於1月29日在美國國務院與國務卿布林肯舉行共同記者會時表示,在俄烏衝突中,如果是俄羅斯達成目標,將鼓勵其他包括北韓、伊朗和中國大陸的領導人使用武力,「今日烏克蘭,明日可能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