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平均每件的搜尋結果,共68

  • 上半年房地合一稅短期交易跌破3成 平均稅額卻達62萬元

    上半年房地合一稅短期交易跌破3成 平均稅額卻達62萬元

    財政部今日發布《撥入長照基金之各稅徵起狀況分析》專題,自房地合一2.0上路以來,每年徵課件數超過10萬件,雖然短期交易案件今年上半年跌破3成,但是平均每件稅額自113年就突破60萬元,去年平均61萬元、今年上半年為62萬元。

  • 上半年房地合一稅短期交易跌破3成 平均稅額卻達62萬元

    上半年房地合一稅短期交易跌破3成 平均稅額卻達62萬元

    財政部今日發布《撥入長照基金之各稅徵起狀況分析》專題,自房地合一2.0上路以來,每年徵課件數超過10萬件,雖然短期交易案件今年上半年跌破3成,但是平均每件稅額自113年就突破60萬元,去年平均61萬元、今年上半年為62萬元。

  • 輕症衝大醫院恐荷包失血 最快明年多付1200元

    輕症衝大醫院恐荷包失血 最快明年多付1200元

    為減輕大醫院醫療量能負擔,衛福部最快明年下半年實施新制,若民眾未經轉診直接到醫學中心就醫,需加收5成部分負擔。健保署今(28)日說明,將先觀察6個月大醫院門診減量情形,如仍未達標,將啟動增加部分負擔。以目前醫學中心門診輕症每人每次平均2400元計算,未來民眾可能得多負擔1200元。

  • 前八月董監事責任險 保費年增逾3成

    前八月董監事責任險 保費年增逾3成

     據產險業最新統計,2025年前八月全體產險公司董監事責任保險(DO)簽單保費達8.9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逾3成,顯示企業高階經營層對風險管理與法律責任的意識持續提升。不過,同期理賠金額也達7,335萬元,平均每件理賠約60萬元,反映企業在治理與內控上的風險仍不可忽視。

  • 退休好生活》退休再就業 雇主仍需繳勞退金

     隨著我國邁入高齡化社會,勞動力結構逐漸改變,愈來愈多勞工即使退休,仍選擇再重返職場,不僅延續經濟收入,也能維持生活規律與社會參與感,為此勞動部也提醒,退休後再就業的勞工,即便已正在請領退休金,雇主仍需為其提繳勞工退休金,保障高齡就業者的工作經濟安全。

  • 投保冷、事故多 自行車險損率攀升

    投保冷、事故多 自行車險損率攀升

     全台自行車事故頻傳,損率跟著升高,根據交通部的統計顯示,自2022至2024年全國腳踏自行車事故件數由13,285件增至15,589件,成長約17.3%,今年上半年已達8,383件,全年恐突破1.6萬件。產險業者指出,高齡者事故占比逾七成,銀髮族以自行車通勤或代步日益普遍,但因反應力與平衡感下降,事故風險明顯偏高,相關保單損率跟著增加。

  • 未轉診 赴大醫院看病 恐付上萬元

    未轉診 赴大醫院看病 恐付上萬元

     大醫院名醫門診掛號難求,有業者看準商機,提供付費「代掛號」服務,打亂醫療市場、衝擊分級醫療。衛福部指出,除了請地方加強稽查,今年個別醫院總額上路,也正在檢討分級醫療狀況,若醫學中心輕症占比仍太高,不排除將未經轉診部分負擔,由現行醫療總費用約20%,提高至法定50%,民眾到大醫院看門診平均恐負擔2千元、甚至上萬元。

  • 台東中高齡婦女拼布專班結訓 18人獲國際證照 曬被展成果

    台東中高齡婦女拼布專班結訓 18人獲國際證照 曬被展成果

    台東縣政府推動中高齡婦女職能培訓,繼去年首度開設「拼布職訓班」廣受好評後,今年再進一步開辦「拼布證書在職專班」,輔導共18名學員取得國際證照。今(2)日舉行成果展,以「曬被」活動展現學員作品,指導老師陳淑美指出,拼布產業「錢」景佳,此次成品估算總價約30萬元。

  • 危老重建受限少 案量穩健

    危老重建受限少 案量穩健

     由於危老重建建融不受銀行信用管制、不受18個月內開工限制,即使房市景氣下滑,全台危老重建相對穩健,修法上路迄今年上半年,全台累計核准危老案達4,379件,其中台北市累積突破千件,占全台2成以上,宜蘭、花蓮是非都會區危老案件最多的縣市,新竹市則是危老案平均基地面積最小的縣市。

  • 政府開綠燈!危老重建受限少 台北市突破千件

    由於危老重建建融不受銀行信用管制、不受18個月內開工限制,即使房市景氣下滑,全台危老重建相對穩健,修法上路迄今年上半年,全台累計核准危老案4,379件,台北市今年4月突破千件,目前達1,011件,占全台二成以上,宜蘭、花蓮是非都會區危老案件最多的縣市,新竹市則是危老案平均基地面積最小的縣市。

  • 假投資詐騙發生數及財損降5成 詐騙廣告「換新包裝」繼續騙

    假投資詐騙發生數及財損降5成 詐騙廣告「換新包裝」繼續騙

    刑事局今(19)日公布「165打詐儀錶板」最新統計數據,今年7月全國平均每日受理詐騙案件530件、財損達2億7551萬餘元,較去年8月685件、4億4609萬餘元分別下降23%與38%。其中,假投資詐騙降幅最為顯著,7月平均每日87件、財損1億3779萬餘元,較去年8月176件、2億8740萬餘元均下降逾5成,顯示政府打詐策略與全民識詐意識提升已獲明顯成效。

  • 假檢警猖獗 上半年財損53億

    假檢警猖獗 上半年財損53億

     刑事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詐騙案件中,「假檢警詐騙」共發生2713件、財損高達53億1162多萬元,平均每件財損近200萬元,為所有詐騙類型之首。警方進一步分析假檢警詐騙案件被害人特徵,發現女性被害人為男性的2倍,50歲以上女性被害人約占5成2,職業為退休及家管者約占3成7,顯示年長、居家民眾為高風險族群,提醒凡是假冒公務機關來電「要核對身分」就是詐騙,切勿上當。

  • 不受貸款天條限制 以房養老貸款年增4成

    不受貸款天條限制 以房養老貸款年增4成

     由於「以房養老」不受銀行法的貸款水位限制,讓銀行在打炒房信用管制的約束下,加速推動以房養老業務。據統計,銀行辦理以房養老業務,去年第四季以來迄今年第二季單季均突破300件,較往年增加,平均每件金額也大增至700萬元以上,約有一半案量來自大台北地區屋主。

  • 不怕「貸款天條」! 以房養老貸款年增四成 半數來自大台北

    不怕「貸款天條」! 以房養老貸款年增四成 半數來自大台北

    由於「以房養老」不受銀行法的貸款天條水位限制,讓銀行在打炒房信用管制的約束下,加速推動以房養老業務,據統計,銀行辦理以房養老業務,去年第四季以來迄今年第二季單季均突破300件,較往年增加,平均每件金額也大增至700萬元以上,約有一半案量來自大台北地區屋主。

  • 《產業》賣房周轉太慢 銀行這類貸款年增逾4成

    房產不賣也能變現?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整理金管會數據,觀察銀行辦理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也就是俗稱的以房養老,近一年半的核貸件數變化,發現去年Q3單季件數240件,至Q4就增至439件,核貸件數明顯增加!2025年各季也都超過三百件,今年Q2件數更較去年同期年增42%。而平均每件的貸款金額,去年最低478萬,最高平均667萬,今年則都突破700萬。

  • 賣房周轉太慢!銀行「以房養老」件數年增逾4成

    賣房周轉太慢!銀行「以房養老」件數年增逾4成

    房產不賣也能變現?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整理金管會數據,觀察銀行辦理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也就是俗稱的以房養老,近一年半的核貸件數變化,發現去年Q3單季件數240件,至Q4就增至439件,核貸件數明顯增加。2025年各季也都超過300件,今年Q2件數更較去年同期年增42%。而平均每件的貸款金額,去年最低478萬,最高平均667萬,今年則都突破700萬。

  • 轉售房屋獲利縮水!半年減少36萬 賣方先跑先贏

    轉售房屋獲利縮水!半年減少36萬 賣方先跑先贏

    政府限貸打房,轉售房屋獲利縮水,根據實價登錄統計,今年第一季平均每件房屋轉售案件獲利402萬元,連二季下滑,比起去年第三季歷史高點的438.2萬元,縮水36.2萬元,買氣持續不振下,預估轉售獲利空間還會持續收斂,賣方「先跑先贏」的氣氛也將愈來愈濃厚。

  • TCFD報告書 公股銀列淹水風險評估

    TCFD報告書 公股銀列淹水風險評估

     每逢颱風季,台灣遭逢豪雨侵襲,經常造成低窪地區淹水,公股銀行近年陸續於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中,將淹水風險因子納入測試考量,以房貸業務來看,試算高風險淹水區域在各種情境下造成的預期損失,公股銀多評估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大。

  • 環境部調整一次用產品規畫 年底前出爐

    環境部調整一次用產品規畫 年底前出爐

    環境部2018年推塑膠購物袋、吸管等四大一次用產品的2020~2030減量階段規劃,但如今多數僅呈現部分達成階段,需重新考量2030全面禁用可行性。環境部表示,當前塑膠減量要更多全民參與,7~8月網路開設專區供民眾許願、讓政策更貼近生活,規劃也將加入零售商品與網購包裝兩大類別,在年底前重新推出2030、2035年的新規畫。

  • 台灣房屋財富傳承講座 理財、節稅、傳承三贏之道 全台近千億元土地無人繼承 專家籲資產提早布局

    台灣房屋財富傳承講座 理財、節稅、傳承三贏之道 全台近千億元土地無人繼承 專家籲資產提早布局

    根據 2024 年財政部資料,全台共有785件遺產淨額逾一億元,共繳納稅款高達 417 億元,平均每件約繳遺產稅 322.4 萬元。不過今年度全國公告逾期未辦理繼承登記土地7.2萬餘筆,建物近5萬戶,以公告土地現值估算,總價值約992億元。面對高房價與高年齡社會,辛苦累積的財富如何順利傳給下一代是一個重要議題,若未妥善規劃,將可能延伸出繼承糾紛、稅務損失與家庭關係裂痕等風險。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