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文史的搜尋結果,共498筆
陳姓男子退休後致力於文史工作,前年9月不滿女友提出分手,強逼她在自己祖母墓前道歉,並在車上恫嚇「今天給我,褲子脫下來,脫!」同時性侵得逞。士林地院審結,勘驗行車紀錄器,認定案發地在北投區的鄉間小路,被害女子遭強行拉入車內必當心生畏懼,僅能配合行事,已違反其意願,依妨害性自主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10月,另外,隔天陳又動手毆打女友,判處徒刑2月,得易科罰金6萬。
落山風藝術季的34座裝置藝術吸引遊客朝聖,也讓文史工作者發現其中趣味,「炸彈花」展現海口港曾為軍事陣地的意象,加上「風中舞動」有如在岸邊等待親人歸來的老母親,帶點苦澀又象徵和平,使人意外走進恆春半島的歷史軌跡。
二戰遺址「石頭營」種電爭議不斷,文史工作者發現第3期工程有假墳墓等軍事陣地,連英國遺跡研究者都驚嘆。縣議員蔣月惠7日會同枋寮鄉民到場演行動劇抗議,要求光電業者停工以保護完整文資,但業者澄清此非案場範圍。
打造城市美學!台南市普濟文史研究協會攜手水利局以普濟殿周邊當作試辦區,初期打造3款在地充滿人文特色的彩繪汙水孔蓋,將安裝30個於普濟殿周邊6條巷弄,明年元月亮相,水利局長韓榮華說,這是台南首度嘗試彩繪製作汙水孔蓋,未也計畫擴大到其他據點,為街道景觀添亮點。
圓崇國小原是鹿滿國小分校,1960年經仕紳奔走後而成立,位置就在已拆除的灣橋車站門口,操場與鐵道相隔不到30公尺,前往學校大門或側門,也一定會經過林鐵鐵道,校長陳怡君為讓師生更了解在地歷史,成立「農情覓驛」文史教室,邀請林鐵退休司機翁幸昭出借收藏品,陳列有100件阿里山林鐵珍貴文物。
國立臺灣圖書館12月6日下午2時至4時30分將舉辦大師講座「文史、戲曲交流電」,邀請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王瓊玲主講及臺灣京崑劇團表演,有興趣民眾可至國立臺灣圖書館官網報名。
疑似二戰軍事遺跡「石頭營」,近日因業者在周遭種電鬧得沸沸揚揚,屏縣府與文史工作者23日前往會勘,不少枋寮鄉民前往聲援保護文資,除怒嗆官員不應與業者同流合汙外,看著山坡地的樹遭砍,更憂心水土保持出問題害家園。
雄女遺失借用珍貴老照片風波越演越大,眼看出借人、台師大研究生黃彥傑不斷爆料且將提告,終於釋出誠意,主動提出數十萬元賠償金用於推廣高雄在地文史教育。黃男強調,此條件能活絡高雄文史教育,他欣然接受,但象徵懲罰「1元」還是要收。
雄女遺失借用珍貴老照片風波越演越大,眼看出借人、台師大研究生黃彥傑不斷爆料且將提告,終於釋出誠意,主動提出數十萬元賠償金用於推廣高雄在地文史教育。黃男強調,此條件能活絡高雄文史教育,他欣然接受,但象徵懲罰的「1元」還是要收。
台師大研究生黃彥傑去年出借33張日治時期老照片給高雄女中,時隔一年莫名原因找不回,雄女事後公開道歉。19日黃男再PO文要求雄女捐給地方文史工作室16.5萬元、賠償他1元,雄女以「公立高中並無自有存款,公務預算也無捐贈預算科目」為由婉拒,表示將循其他形式作為彌補。黃男強調,校方若拒絕協議條件,25日將提告求償最高20萬元且不會和解。
十三行博物館與在地連結,今年首次推出地方系列特展「山水八里—八里人文與自然特展」,展出八里特色外,還邀請在地人免費參觀,近日再推出加強與地方學子連結的「八里學生來考古」活動,邀請230位師生體驗結合實境和虛擬的遊戲,即日起更開放所有民眾體驗。
位於台北大稻埕的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是文史工作者莊永明成長的老家柑仔店。雖然莊永明在今年8月7日過世,但他所收藏的文物、挖掘的台灣史和撰寫的文字,仍是文史研究的重要資料。為了紀念莊永明,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舉辦「活!該如此」特展,展示他的相關文獻、手稿,60餘本著作和代表性的收藏等。
位於大稻埕的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是文史工作者莊永明成長的老家柑仔店。雖然莊永明在今年8月7日過世,但他所收藏的文物、挖掘的台灣史和撰寫的文字,仍是文史研究的重要資料。為了紀念莊永明,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舉辦「活!該如此」特展,展示他的相關文獻、手稿,60餘本著作和代表性的收藏等。
台中市府客委會於25日在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舉辦「沿著台三線客庄小旅行-山城客家文史特展」開幕茶會,由幼欣幼兒園孩童稚趣吸睛的表演揭開序幕,邀請市民朋友體驗茶席,「共下食茶」看展覽;立法委員江啟臣、市議員冉齡軒、蔡成圭服務處代表、石岡區公所主秘楊政哲、石岡國小與土牛國小校長吳錦章、詹鍾松、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及多位委員、里長們均蒞臨到場,現場貴賓雲集!
金山里長吳慶杰早在1994年就曾擔任過金山里長,卸任後20年間未擔任公職,期間除了經營米店,也投入文史工作,平日走訪桃竹苗蒐集老樹、古橋、伯公廟等資訊,2年前才又投入里長選戰。談起工作甘苦談,他笑說接過各種任務,但希望能再為民眾多做點事。
新店溪遊記系列活動「安坑Podcast」邀請專業主持人客家妹陳明珠及在地青年擔任主持人,與長期觀察安坑並進行踏查的達人張柏勳老師對談,以安坑特色為文本,將錄製出10集精彩的安坑線上廣播故事,讓大家隨時隨地不限時間場域,都可以聽見安坑特殊的地理特色、歷史脈絡與發展軌跡。
「2020台南文學季」以多元形式讓民眾近距離接觸文學,深入了解台灣歷史脈絡與文學的發展,其中「走讀.歷史迴帶」作家地圖走讀,17日將由文史工作者梁茂隆老師出馬,帶大家走訪蔴荳古港文化園區,以《倒風內海》一書作為導覽重點,尋訪麻豆歷史痕跡。
9年前搬到嘉義,因熟悉而愛上嘉義的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哲民是市民研究員,透過自身專業,把戰後嘉市教會醫療發展史,轉化成淺顯易懂的內容讓民眾了解;未來他更打算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整合嘉市醫療院所資訊與老醫館地圖等,提供市民或有就醫需求者查詢使用。
「漆線雕」是神佛雕像的服飾設計,經由師傅巧手,能彰顯神佛的官階氣勢和神韻。女師楊琇文在以男性為主的業界闖蕩34年,1994年隨團隊進駐高雄前鎮慈正宮,耗時2個月、獨立替8尊主神完成精緻的衣裝,成為該廟極具代表性的文史特色。
「籐寮」為嘉義縣中埔鄉石硦村最深山的一個聚落,1970年前甚至是古法造紙產業重鎮,隨時代演變,造紙產業走入歷史。從事社造工作多年,退休後到石硦定居的林書筠,攜手鄉公所、地方史團隊及居民,發掘、彙整籐寮故事,完成近200頁、圖文並茂的《紙好不老》一書,見證籐寮百年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