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朱天文的搜尋結果,共10

  • 廢墟變後花園 克難社造發光

    廢墟變後花園 克難社造發光

     位於陸軍官校、陸軍步校及中正預校間的高雄市鳳山生明社區,以在一江山島戰役殉國後獲追晉少將的王生明將軍為名,過去是充滿軍服、軍事用品店,在時空環境變化下,以往熱鬧景象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逐漸凋零老化的老兵與軍眷,社區更出現多處廢棄設施,成為衛生與治安上的潛在危機。直到社區發展協會帶動下終於有了轉機,不但將廢墟變成社區聯絡情感的「後花園」,還屢屢獲獎,已成鳳山社區營造成功典範。

  • 桑品載和外省一代半的消逝

    桑品載和外省一代半的消逝

     記不清是哪一年認識桑品載先生的,只記得民國七十年底,我剛進自由日報和廖風德先生一起主編民意論壇版,經常看到副刊組有人在高談闊論,後來才知道他叫桑品載,印象中跟他有幾次對話,但都是簡短的問候,沒有深刻的對談,只知道他是個作家,忘了他當時是副刊主編還是回娘家來探望同事。過了十幾年之後,我在中時晚報,中時晚報二版有一個專欄,每篇只有600字左右,因為他常投稿給主筆室,我在這個專欄看到他的文章,因我在編輯台,所以還是沒有互動。

  • 串起文壇珍珠 頒褒揚令紀念追思瘂弦

    串起文壇珍珠 頒褒揚令紀念追思瘂弦

    「台灣現代詩的啟發者」瘂弦在辭世2個月後,由《文訊》雜誌、洪範書店、創世紀詩社共同舉辦「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瘂弦追思會暨文學展」,文化部前後任部長李遠、龍應台,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及眾多知名出版人、作家葉步榮、王榮文、蔣勳、林懷民、朱天文、林義芝等均出席,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戲稱為近年「文學密度最高」的場合。

  • 蔡琴昔逼婚金援楊德昌 無性婚姻浪費10年換一場空

    蔡琴昔逼婚金援楊德昌 無性婚姻浪費10年換一場空

    66歲蔡琴和名導楊德昌曾有一段10年婚姻,近日名嘴麥若愚在節目上透露,過去蔡琴在婚姻中極盡委屈,後8年因男方要求,兩人過起無性婚姻,最後還因男方戀上鋼琴家離婚收場。多年後楊德昌形容這10年婚姻「一片空白」,蔡琴則否認說:「我可是付出了10年的真心」。

  • 影爆點/侯孝賢《千禧曼波》4K修復版華麗回魂 看Y2K台北絕美光景

    影爆點/侯孝賢《千禧曼波》4K修復版華麗回魂 看Y2K台北絕美光景

    千禧年,Y2K,有人認為是全新的開始,也有人認為是世界末日。侯孝賢在2001年拍了《千禧曼波》,紀錄了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夜店和音樂,以及那個時代活得彷彿沒有明天的一群人,或者說,一個女人的樣子。世紀初的台北,整座城市還在迎接千禧年的興奮裡,舒淇飾演的Vicky深陷在豪豪的狂野和自毀裡無法自拔,同時又眷戀捷哥溫暖的臂窩,青春彷彿沒有終點,而她在一片迷迷糊糊中,出發前往雪國夕張。那些都是十年前的事了,但她還記得。

  • 縱谷論壇》眷村文化是台灣質性飛躍的樞紐(陳復)

    縱谷論壇》眷村文化是台灣質性飛躍的樞紐(陳復)

    當我跟我的女兒陳頤表示希望其能更關注於外省文化議題時,記得她曾經問我說:「我只知道有客家文化,不知道有外省文化,我在生活中根本看不見這種文化,到底什麼是外省文化?」顯見當前外省文化(尤其是眷村文化)已經嚴重流失了。

  • 用生命寫書 齊邦媛《巨流河》抵終點

    用生命寫書 齊邦媛《巨流河》抵終點

     80歲高齡開始撰寫回憶錄《巨流河》,記述縱貫百年、橫跨兩岸的大時代故事,被譽為「一部反映中國近代苦難的家族記憶史、一部過渡新舊時代衝突的女性奮鬥史、一部用生命書寫壯闊幽微的天籟詩篇」。台灣一代文學巨擘齊邦媛28日病逝,享嵩壽101歲。

  • 《巨流河》作家齊邦媛辭世 享嵩壽101歲

    《巨流河》作家齊邦媛辭世 享嵩壽101歲

     著有《巨流河》的知名作家、學者、教育者齊邦媛,28日凌晨1點辭世,享嵩壽101歲。前中華民國筆會會長高天恩指出,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作家齊邦媛近期因高齡身體況狀不佳反覆進出醫院,一些友人欲前往她所長居的養生村探望,都因其病情反覆未能成行。據長期照顧她的看護郭太太證實,齊邦媛已於28日凌晨辭世。

  • 《巨流河》作家齊邦媛辭世 享嵩壽百歲

    《巨流河》作家齊邦媛辭世 享嵩壽百歲

    著有《巨流河》的知名作家、學者、教育者齊邦媛,28日凌晨1點辭世,享嵩壽100歲。

  • 史話》易經來自古聖經:八卦──古中國的上帝知識(楊雨亭)

    史話》易經來自古聖經:八卦──古中國的上帝知識(楊雨亭)

    繼2021年2月丁達剛出版《易經來自古聖經》首集,今年(2023)10月,又出版第二集《易經來自古聖經:八卦──古中國的上帝知識》,接續《易經來自古聖經》系列首集的觀點闡述。在首集的介紹中,筆者做為導讀人如此說:「本書作者解讀(易經與聖經的關係)正不正確呢?是否是由於其基督徒信仰,先有一個圖像,再來把《易經》的卦辭與爻辭做『嵌入式』的解釋,而不免有『先射箭,再畫靶』的情形呢?回答這個問題,並非表面上地那麼單純。一方面這有待作者之後陸續出齊六十四卦對《聖經》的解讀,才能做出全面的觀照、核對、思索與辯駁;另一方面,讀者不妨到本書作者丁達剛舉辦的『易經來自古聖經』的網路與教會說明班上聆聽與交流。」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