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水稻的搜尋結果,共348筆
以大陸「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號召的「袁隆平中華拓荒人」抖音帳號在9日開通,粉絲人數在兩日內突破1500萬。但本尊袁隆平表示,自己對該抖音帳號並不知情。該抖音帳號相關負責人今(12)日出面回應將保留帳號,並將按原定計劃在1月15日的第五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上開啟首場直播。
台南區農改場5日發表2020年成果展,去年共完成19件技術移轉,包括11件品種授權及8件技術移轉,其中因應氣候變遷研發抗旱、耐逆境的「台南19號」早生水稻品種、生育全期不需灌溉與噴藥的釀酒高粱台南7號與8號,目前正積極推廣種植。
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遨遊23天後,一批重約40克的「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子隨返回器順利著陸,代表大陸水稻育種首次完成大氣以外的誘變試驗,大陸是世界首創利用航天技術進行作物誘變育種的國家,標誌著新的里程碑。
全台去年無颱風導致水情嚴峻,農委會今年將實施「稻作四選三」政策,引發農民憂心!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3日到大甲、外埔舉辦說明會,吸引大批人到場關心,紛紛反映停灌及補償問題,有老農氣噗噗說,沿海土質硬梆梆,不種水稻能種什麼?要求政府適地適宜。
去年全台無颱風致水情相當嚴峻,農委會今年將實施「稻作四選一」政策引發農民憂心,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3日到台中市大甲、外埔舉辦兩場說明會,吸引大批人到場關心。蔡其昌允諾向中央爭取種水稻補助4.8萬,但需自籌水源的另一種選擇。
近年國內水稻產量超產加上水情嚴峻,政府亟須輔導常態性水田耕作制度轉型,農委會自今年起實施稻作4選3措施,兩年4個期作中,至多可選3個期作繳交公糧或領稻作直接給付,最少須有1個期作辦理生產環境維護措施,或申報種植其他非水稻作物。
國內面臨56年來最嚴峻乾旱,為大規模節約與有效調配水資源,農委會今(2)日首次宣布「四選三」政策,即2年4期當中,農民選擇3期稻作1期旱作,但僅給予3期的稻作保價收購、直接補助與綠色環境給付等利多,該計劃將於明年上路。
農委會今25日宣布嘉南地區110年第一期稻作停灌,嘉義縣受影響面積近8000公頃,縣府農業處指停灌水涉及的產業層面太廣,近期蒐集各界意見後,會極爭取其他的配套和補助,縣長翁章梁則希望農委會再考量因停灌而減損的農民收益及生活所需能再多爭取補償。
今年雨情不佳,西半部水情頻頻告急,今(25)日中央旱災應變中心決議嘉南地區逾1.9萬公頃停灌,農委會表示,若天公不作美,12月中旬將宣布中部明年一期作停灌區域,12月下旬則宣布桃竹苗,因此鼓勵停灌休耕農地轉作,節水之餘增加收入。
新豐鄉青年農民劉政祐因節水耕種方式,獲選行政院農委會第32屆全國十大神農暨模範農民,2015年新竹地區停灌休耕,劉政祐有感天候影響農作,設法減少灌溉用水並耕作水稻,因而在通過鄉鎮市及、縣級、區域及全國評選關卡後,獲得評審團肯定。
今年截至目前尚無颱風來台,水庫用水頻拉警報,桃竹苗日前實施二期水稻停灌讓農民叫苦連天。農委會今(3)日表示,2015年首度在桃竹苗種植旱作大豆,二期水稻改種大豆後每公頃用水量最多可省下約8800公噸,相較水稻省水達5成、每公頃多4萬元收益,今年為因應乾旱將擴大辦理。
台灣面臨40年來降雨量最少的一年,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表示,南部今年6月至9月各水庫集水區降雨量未達歷年的6成,尤其曾文水庫集水區降雨量更不到5成。台南市農業局長謝耀清表示,今年二期稻作應不會有缺水問題,但明年一期作育苗業者12月將開始作業,還是請中央盡快公布耕種計畫。
富邦產險水稻保險自2017年推出,承保範圍涵蓋天災或病蟲害導致的收穫量短缺,當農民所在地區實際產量低於保單約定的保證產量,其落差部分即可獲得保險理賠。
蟲蟲危機,農民嚇死了!台東縱谷區關山、池上二期水稻即將進入收割階段,農民卻發現大量「分秘夜蛾」幼蟲啃食稻葉,受害面積逾百公頃,由於政府規定不能焚燒稻草、噴藥防治又擔心農藥殘留,農民陷入兩難,憂心忡忡。
桃竹苗水稻停灌補償只有北埔和峨眉兩鄉被排除,已引發稻農抱怨,農委會日前公布柑橘比照水稻每公頃補償14萬元,兩鄉橘農領不到,峨眉鄉農會總幹事陳冠義指出,政府以「水庫用水」做為補償標準,缺乏一致性,讓農民氣炸!
蟲蟲危機,農民嚇死了!台東縱谷區關山、池上二期水稻即將進入收割階段,農民卻發現大量「分秘夜蛾」幼蟲啃食稻葉,受害面積逾百公頃,由於政府規定不能焚燒稻草,噴藥防治又擔心農藥殘留,農民憂心忡忡。
今年1期水稻因面臨低溫、缺水等氣候異常因素,發生稻穗不稔實「空包彈」,致稻農收穫量減少發生損失,農委會推出的「水稻區域收穫保險」計有7縣市、29鄉鎮符合保險理賠條件,計有3,592位稻農受益,理賠面積8,702公頃,理賠金額達1億餘元,其中花蓮縣及臺東縣理賠金額達7,600萬元,農金局已促請產險公司啟動理賠,讓農民的損失可以儘速得到補償。
繼農委會與經濟部16日公告桃竹苗地區停灌,停灌範圍內1.3萬公頃水稻田每公頃補償14萬元,農委會昨日再公告其他0.6公頃各項作物補償標準,其中柑橘類補償金額最高,與水稻一樣是每公頃14萬。申請期限10月30日止,原稻作停灌補償申請期限也展延至10月30日。
水情吃緊,桃竹苗1.9萬公頃二期稻作停灌,稻米育種專家吳永培呼籲各界應正視氣候變遷警訊,提醒未來台灣恐常態面臨缺水、高溫的處境,儘管多年前就已培育出節省30%灌溉用水的品種,為迎戰可預見的糧食危機,吳永培已全力投入新品種研究,希望能培育出節省70%用水的旱作水稻新品種。
為因應56年來最嚴峻的缺水旱象,10月16日農委會同經濟部公告桃竹苗地區實施停灌,並同時宣佈停灌範圍內1.3萬公頃水稻田每公頃補償14萬元,昨(20)日另公告其他0.6公頃各項作物的補償標準,包括大豆、地瓜、火龍果、柑橘、蔬菜、茶等,申請期限10月30日止,原稻作停灌補償申請期限也由10月26日一併展延至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