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沖繩海槽的搜尋結果,共06筆
環境部「環評開發案論壇」貼出公告,某風能公司準備在宜蘭五結鄉沿海籌建14部風力發電機,7公里內每500公尺設1座,地點緊鄰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的濕地。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於1999年出版的《我所看見的未來》中預言,7月5日將發生巨大災難,書中描繪太平洋海面出現「2條巨龍」,引發強烈地震,對此,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以科學角度分析,認為書中所提的「巨龍」指的特定海底地形結構,正逐漸往日本靠近,但實際發生劇烈地震與災難的可能性相當低,對台灣來說需特別注意的還是琉球海溝與沖繩海槽。
日本鹿兒島近期地震頻傳,從6月21日起至今已發生超過500起地震,隨著7月5日大地震預言時間逼近,使得民眾人心惶惶。對此,地震專家郭鎧紋表示,鹿兒島吐噶喇群島屬於沖繩海槽,在1911年曾發生規模8地震,引發5米高海嘯;此外,南方的喜界島過去7000年間曾發生4次規模9大地震,周期約1800年,最後一次發生在1550年前,因此琉球海溝隨時可能出現規模9地震。
日本鹿兒島近海近3天已發生逾170起地震,前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今天表示,最好的狀況是能量釋放完就平息,但若震源向北延伸至日向灘,且地震規模達6.8以上,台灣周邊的琉球海溝與沖繩海槽可能成為海嘯波傳遞來台的2條「高速公路」,其中宜蘭地形較淺,堆高形成海嘯的風險最大。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曾準確預言311大地震,還提到今年7月5日將發生一場規模更大的地震。此外日本學者也示警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的可能,導致民眾不敢去日本。中央氣象署粉專「報地震」指出,南海海槽屬於隱沒帶,一旦破裂釋放能量,會引起海床位移等水體擾動,導致海嘯,而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可說是「海嘯第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