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烏克蘭問題上的搜尋結果,共139筆
俄羅斯總統普丁周三提出全面核試的可能性,但身為他左右手的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在安全會議上卻顯然缺席,引發外交政策高層可能改組的廣泛猜測。
作為一名房地產開發商,川普深知這個行業成功的三大關鍵:地點、地點、還是地點。而在地緣政治中,成功的三大關鍵則是:槓桿(leverage)、槓桿、再槓桿。不過這裡的「槓桿」並非指債務,而是「地緣政治槓桿」——也就是能夠對對手施加意志的權力。
《金融時報》週五報導,美國已取消原定於布達佩斯舉行的美俄峰會,原計劃由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消息指出,取消決定是在俄方對烏克蘭問題上堅持強硬立場後做出的。
美國總統川普不斷設法解決俄烏衝突,但俄羅斯總統普丁祭出「拖」字訣,以致停火遲遲無法達成。而川普30日在南韓釜山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後說,他同意就烏克蘭問題和習近平合作。
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科斯塔(Antonio Costa)在周一表示,由於北京擴大關鍵原材料出口控制,他已經向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表達了強烈擔憂。
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消息,大陸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美東時間4日在第79屆聯大審議烏克蘭問題時發言,呼籲國際社會抓住近來積極勢頭,推動危機早日實現政治解決。重申沒有向衝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
據鳳凰衛視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丁9月1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25次會議發表講話。普丁說,當前歐洲中心主義和歐洲大西洋模式都已經過時。一個國家希望對安全的保證不能損害另一個國家的安全。
「普澤會」遲遲沒有進展,美國總統川普認為是因為俄羅斯總統普丁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個人的敵意所致,川普說,普丁不願與澤倫斯基會面,因為普丁不喜歡澤倫斯基,兩人之間存在私人恩怨。另外,據路透報導,美國和俄羅斯政府官員在本月討論了幾項能源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熱衷於斡旋俄烏戰爭,但他似乎表現出不願對抗侵略者,或捍衛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原則。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學者、前美國副總統國安顧問高登(Philip H. Gordon)指出,在美國安全保障不再像過往那麼牢靠的情況下,台灣即使選項有限,但仍可打出三張牌,分別是提高國防開支、加大對美投資,以及謹慎處理台獨議題。
據三名熟悉克里姆林宮高層想法的消息人士對路透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對烏克蘭提出要求,包括放棄東部的整個頓巴斯地區(Donbas)、放棄加入北約、保持中立,以及西方軍隊不得進入烏克蘭。
美國與俄羅斯元首將於下周會晤,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文稱,雙方將於15日在阿拉斯加舉行會談,有消息傳出,二國計劃在會晤前先達成一份協議,以解決領土紛爭,條件是烏克蘭必須在領土上做出重大讓步。
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美東時間,25日在安理會審議烏克蘭問題時回擊,指美國代表對中國無端指責,美國應對自己一周來在安理會的一系列言行感到羞愧、恥辱。
昨天,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在北京舉行,中方如何評價此次會晤?會晤前歐方領導人曾表示,將繼續就經貿再平衡等問題表達關切,相關問題是否有進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今天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中歐領導人會晤達成重要共識,並就分歧議題闡明立場。
中歐峰會24日在北京舉行,外界原先預期美國對盟友加徵關稅,可能促使歐盟更靠向中國,但分析人士指出,雙方在稀土、電動車補貼、俄烏戰爭等議題上歧見擴大,川普發動的關稅戰並未拉近中歐距離。
中歐峰會24日登場前夕,北京擺出「下馬威」的態勢。先是大陸商務部批評歐盟制裁中企,破壞雙邊經貿關係,揚言採取必要措施維權;外交部同日更嗆聲,指稱歐盟有些人刻意誇大雙邊經貿問題,無端指責中方,造成不必要干擾。而北京「先聲奪人」的態勢,一定程度也折射出中歐關係近期波瀾不斷的現實。
曾承諾要迅速結束烏克蘭戰爭的美國總統川普,近幾個月來因戰事遲遲未歇,對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態度愈發不耐。他批評普丁「廢話一堆」,並曾揚言,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就把莫斯科炸成一坨爛泥」。對於這兩項指控,克里姆林宮已做出回應。
俄羅斯總統普丁與美國總統川普3日進行通話,克里姆林宮之後稱,兩人通話近1個小時,普丁告訴川普,莫斯科不會在烏克蘭問題上退讓,但仍有興趣通過談判解決衝突;川普則表示,與普丁通話討論伊朗與烏克蘭戰爭,但未取得進展,表達了對俄烏戰爭的不滿。另據《Axios》報導,川普4日也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討論了防空武器和俄羅斯對烏克蘭不斷升級的攻擊。
根據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要求日本將國防開支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5%,這一要求激怒了東京,並間接導致石破茂不出席北約峰會。
根據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要求日本將國防開支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5%,這一要求激怒了東京,並間接導致石破茂不出席北約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