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科技ETF的搜尋結果,共465筆
台股封關倒數三周,是否抱股過年,哪些個股值得抱股?成為投資人近期的熱門話題。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給出封關前交戰守則,即是漲破萬六、跌破月線及前高14,427點則降低持股;至於抱股的標的,建議以晶圓代工台積電、電動車鴻海、5G聯發科相關的個股及ETF為主。
疫情讓科技股成為2020年最火紅產業,聚焦在科技股的基金商品,無論主動式基金或ETF,績效均名列前茅,投信法人持續看好今年科技產業發展,尤其5G、AI、電動車相關產業,但鑒於選股難度高,建議投資人逢回可布局相關ETF或科技基金,掌握2021年科技產業的發展契機。
存股投資術成為顯學,根據永豐金證券豐存股平台的統計,台股存股標的以ETF及金融股為焦點,美股熱門標的產業分散,從ETF、科技、金融、疫後復甦股都有;為因應投資人需求,即日起將特斯拉納入豐存股美股平台投資標的,小額投資人一股就可以買入全球最火紅的電動車創新指標公司。
隨11日南向港股通單日成交總額連續第二交易日創新高、達688.7億港元(約2,500億元台幣),強勁買盤帶動恒生科技指數來到問世來高點,統一恒生科技ETN(020021)隨之11日價格也衝上11元,掛牌月餘漲幅達12%。統一證券金融商品部表示,產業題材旺加上台幣近期強勢,免負擔匯差成本的統一ETN受恒生科技指數愛好者青睞。
5G投資2021年持續發「飆」!全球5G硬體龍頭企業擁高競爭力,國際知名5G企業含美國高通(全球營收第一IC設計)、德國英飛凌(全球最大車用半導體)、日本村田製造所(全球最大被動元件)等,2021年EPS預估值皆高於2020年,全球5G投資中長線看好,2021年可望繳出更加優異的成績單,建議投資人可長抱,並利用定期定額方式分批投入。
2021年元月首波ETF除息秀即將鳴槍開跑,截至月底前共有49檔ETF接力登場,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有「國民ETF」之稱的台灣50,22日擬配發3.05元現金股利,整體合計共有約28萬受益人數,將搭上春節前的第一棒配息熱潮。
繼拜登贏得總統大選後,民主黨又在喬治亞州的參議員選舉中擊敗共和黨,取得白宮與國會兩會的完全執政權,藍色浪潮再次席捲美國政壇。不過由於民主黨過去偏向增稅及加強監管科技業的政策主張,造成1/6美國科技股重挫,在美股普遍上漲中表現相對落寞。
投資人購買追蹤標普500指數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本意可能是分散投資,降低風險,然而蘋果等六家科技大廠占標指權重高達25%,意味著投資組合的科技類股比重多達四分之一,失去分散風險的意義。
ETF被視為「傻瓜投資術」,投資人將選股的工作全交給專業投資人!去年新冠疫情以來,「傻瓜投資術」讓散戶賺錢笑呵呵,ETF投資人打敗很多主動選股的投資績效。包括統一FANG+ ETF(00757)、元大未來通訊ETF(00861)與元大未來關鍵科技ETF(00876)等都有令人驚艷的報酬率。
投資人購買追蹤標普500指數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本意可能是分散投資,降低風險,然而蘋果等6家科技大廠占標指權重高達25%,意味著投資組合的科技類股比重多達四分之一,失去分散風險的意義。
5G投資2021年持續發「飆」!全球5G硬體龍頭企業擁高競爭力,根據統計,國際知名5G企業含美國高通(全球營收第一IC設計)、德國英飛凌(全球最大車用半導體)、日本村田製造所(全球最大被動元件)等,2021年EPS預估值皆高於2020年,全球5G投資中長線看好,2021年可望繳出更加優異的成績單,建議投資人可長抱,並利用定期定額方式分批投入。
台港兩地科技股大PK!港交所為搶攻科技IPO商機,香港打造「港版那斯達克」版圖,恒生指數公司2020年7月27日起將騰訊等30檔重量級電子公司納入恒生科技指數。
相較2018年底國內整體ETF規模7,232億元、總計122檔,統計至2020年12月底,國內整體ETF規模暴衝突破1.7兆元,總檔數達198檔,近兩年來國內ETF規模成長逾1.35倍。雖然2020年成長幅度不若2019年,但隨著資產管理業者將退休議題結合ETF、以及持續募集ESG等主題式ETF,預期2021年整體ETF可望持續穩定成長。
美股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衝擊,3月間崩跌,讓該季寫下史上最大單季跌幅的紀錄,不過,以科技股為主的反彈隨之而來,不僅美股3大指數收復疫情前跌勢,甚至屢創新紀錄,202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同寫新高,有「科技股女股神」之稱的Cathie Wood所掌舵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 ARK),也成為最大規模的主動型ETF,但專家警告,只要ETF規模達到一定程度,這可能替ARK這類主動型ETF帶來麻煩。
台股封關前夕勇闖巔峰,電、金、傳權值股三力齊發,權王台積電收盤525元再締新猷,帶動台灣50 (0050)ETF同步大漲,30日以121.6元改寫歷史新高,相當於目前持有0050的19萬受益人「全都賺」,累計今年漲幅達25.43%,漲勢更勝大盤。
截至12月29日,回顧2020年中國股市的表現,由於中國疫情控制相對得當,以及資金主要流入受疫情影響較低的新經濟產業(科技和消費),新經濟代表的科創50和深中小指數2020年以來分別上漲33.75%、39.63%,舊經濟代表的上證50和滬深300指數則分別上漲14.83%、23.10%,新舊經濟報酬表現明顯分化。
新冠疫情攪亂全球市場,但基金追蹤機構晨星(Morningstar)資料顯示,今年幾檔績效卓著的美國共同基金及ETF,都是重押科技股和加密通貨而表現亮眼,反觀押注能源股的基金績效最差。
新冠疫情攪亂全球市場,但基金追蹤機構晨星(Morningstar)資料顯示,今年幾檔績效卓著的美國共同基金及ETF,卻因重押科技股和加密通貨而表現亮眼,反觀押注能源股的基金績效最差。
今年台股表現強勢,追蹤台股的ETF資產規模也頻創新高。證交所統計,目前上市ETF達118檔,當中有23檔是台股的傳統原型ETF,規模逾2,500億元,占比重超過4成;其中,12月10日上市的國泰台灣5G+(00881)成長快速,掛牌一周規模就突破150億元,較上市前募集時的規模幾乎翻倍,今(24)日早盤股價來到14.91元上漲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