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經濟制裁的搜尋結果,共772筆
新冠疫情籠罩下,2020年對新南向國家的出口、投資,乃至於國銀對之授信皆有縮減,邁入2021,正值各方期盼儘速擺脫疫情陰霾之際,緬甸又爆發軍方政變。全球外商無不擔憂經濟制裁是否再啟,讓這號稱東南亞最後一塊未琢磨的寶玉,再度陷入鎖國時代,導致近十年的開放成果化為烏有。其實包含緬甸在內的部分東協國家,政治環境原就不甚穩定,新冠疫情、白宮易主等外在因素使情勢更顯詭譎,也為新南向增添新挑戰。
國民黨前副祕書長蔡正元在臉書發文指出,2020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3.11%,跟其他國家和地區比較,是亮眼又突出的成績,其中對中國大陸和香港出超高達866.7億美元,是最重要的原因,相較澳洲因反中而被中國經濟制裁,經濟大幅滑落,台灣近兩年也大力反陸,不但沒被經濟制裁,中國大陸反而大力買台灣貨,天底下難得有這麼好的事。 有網友酸回應說:「它們已經解釋是中國大陸和香港需要台灣啦!」
2月18日,美國正式宣布重啟伊核談判,表示將加入歐盟與伊朗對話。作為見面禮,美國撤回了要求安理會重對伊朗制裁的請求,也解除了伊朗官員進入紐約參加聯合國活動的禁令。這些都是拜登在競選時就宣布的政策,現在只是一一落實而已,但其中卻有很多細節值得玩味。
緬甸經濟慘遭疫情打擊,如今又遇上軍方叛變,美國揚言重啟制裁、外資企業考慮出走,恐令經濟更加低迷。
根據路透社今天取得的聯合國機密報告,北韓在2020年仍違反國際制裁,持續發展核子及彈道飛彈計畫。一個不具名國家表示,北韓和伊朗已恢復在長程飛彈發展方面的合作。
大陸是2020年經濟唯一呈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許多經濟研究單位樂觀預估2021年大陸經濟發展。大陸國家統計局局長盛來運則認為,因經濟基數問題,對大陸經濟預測不宜過分樂觀,須保持一份清醒。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中共對台工作會議提到,今年對台工作重點,除堅決反對台獨與外部勢力干涉外,更要展開支持台商、台企及台胞在陸發展的「四要」工作。汪洋的宣示代表大陸對台政策的一貫性,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卸任前夕的一連串發言,已徹底挑戰中共的底線,大陸必須展現捍衛一個中國的決心,以避免情勢失控。
當拜登在華盛頓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總統一職時,大陸外交部隨即於凌晨宣佈對28名曾在川普政府任職的美國高級官員進行制裁。這些制裁引起外界熱烈討論,北京選擇在拜登就職這個全球關注美國的時刻,對前政府的官員高調制裁,當然是警告拜登政府與其他國家政府官員,其次是聲明將以阻斷其經濟來源做為制裁主要手段,最後則是向國內人民宣告,中國對這些反華人物並非只有口頭批評,還會有實際作為。
據路透引述兩個消息來源指出,美國國務院在本月已告知歐洲企業,美方懷疑其協助俄羅斯建造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可能面臨美方制裁,川普行政團隊準備對該計畫施以最後一輪的懲罰行動。一名消息人士指出,美方正試圖告知企業相關風險,敦促其早日退出。
紐約證券交易所政策本周兩度驚天逆轉,6日最新表態是,將重啟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3家大陸電信美國存託憑證(ADR)進行下市行動。瑞士信貸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認為,美國的打壓,只會令中國企業出走美股,在其他地方尋求資本交易。美國打擊中概股,只是「抽刀斷水水更流」,以內需為主的中國公司的盈利、增長,與經濟形勢關聯密切,這是美國制裁無法扼殺的。
北韓落後的醫療系統格外難敵新冠肺炎病毒,金正恩政權只能透過鎖國來防疫,此舉讓北韓進一步跌入衰退深淵,2020年經濟恐陷入20年來最嚴重衰退。
最近大陸一些涉台事務經濟學者,正在熱烈討論是否要對台灣發動類似美國對中增加巨額關稅做法的貿易戰。因為根據大陸國台辦網站公布的數據,過去30年(1989~2019),大陸出口到台灣商品總額為5922餘億美元,大陸進口台灣商品總額為2兆2549餘億美元,兩相抵扣結果,台灣從大陸淨賺了1兆6627餘億美元,尤其過去民進黨執政的4年,每年台灣都從兩岸貿易中賺足1000億美元以上,台灣成為最會賺大陸錢的地區,但是台灣也是在政治上處處與大陸作對為敵表現最強烈的地區。甚至還運用從大陸賺的大筆美元,大買美國的軍火武器,用來對付大陸。
中澳關係惡化,貿易爭端不斷,大陸祭出各種報復手段。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先是澳洲出口到中國大陸的海產,因為出關技術阻攔,接著澳洲出口到中國最大宗的紅酒和煤礦、鐵礦砂等也遭抵制,影響所及,造成煤價上漲,甚至造成中國很多個城市缺電、限電,對老百姓生活造成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卸任在即,卻不甘當看守政權,近期內爭選舉無效、對外頻對中國、俄羅斯、伊朗出手。但有知名學者警告,美國除了應對突發事件的韌性(resilience)有明顯弱點之外,各種國力指標都領先中國,而川普所為正在削弱另項指標,軟實力。此外,疫情拖得越久,世界對美國的脆弱性(vulnerailities)了解得就越多。
美國準備對存在於歐洲,尤其是德國和俄羅斯間的天然氣協議北溪2號管道祭出新制裁,敦促參與的歐盟成員國和企業停止參與,並將出手對俄羅斯政府和參與企業進行制裁。一般認為,這是川普政府阻撓俄羅斯和歐盟和解的重要步驟,在能源議題上盼歐盟減少對俄的依賴,和增加未來可能向美國能源產業的進口。
即將就任的美國新政府矢言重返伊朗核子協議,其他協議簽署國對此表示歡迎。針對華府可能重返協議,其他列強強調,準備好「共同致力積極解決」。
中美關係深陷數十年來最低迷境地之際,拜登預定1月入主白宮。路透社引述熟悉拜登思路的消息人士透露,他上台後不會羞於動用現任總統川普的制裁武器,但憂慮過度制裁中國等國家,會適得其反、促使他們建立繞過以美國主導的金融網路機制。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甘於看守政權,近期頻頻針對大陸頒布各式制裁令,但事實上被川普制裁的並不只假想敵,傳統美國盟友也遭殃,堪稱全球引戰。前財政部制裁事務顧問史密斯(Adam M. Smith)統計,川普任內採取超過3900項制裁措施已破紀錄,平均每天近3項,對象包括國家、企業、私人,甚至船隻。
《美聯社》報導,伊朗總統羅哈尼9日指控,美國對伊朗實施的經濟制裁導致德黑蘭很難自國外購買藥品與衛生用品,特別是遏制中東地區新冠肺炎的COVID-19疫苗。雖然,華府堅稱藥品與人道相關物品,完全不受經濟制裁的影響,卻被反譏制裁只會讓各國不願與伊朗貿易,根本「美國人不講武德」。
當地時間12月8日,美國財政部宣布了針對伊朗和朝鮮的新一輪制裁措施,在有關朝鮮的方面,制裁了涉朝貿易的6家企業和4艘貨輪,其中有4家來自大陸內地及香港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