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自製率的搜尋結果,共350筆
中美兩強不只貿易戰,軍備競賽也方興未艾,尤其成本低的攻擊性武器無人機,發展頗受矚目。因國防部特別預算已經過關,相關供應鏈商機看俏,包括雷虎、碳基及聯華神通集團旗下神耀科技等業者均擴大產能。其中神耀科技除龍潭工廠,為提升在地自製率,今年新增楊梅富岡廠。
低軌衛星、航太及AI資料中心光驅動IC等領域均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今年Infrastructure營收貢獻已高於去年,並趨近於Cellular PA的水準,成為穩懋(3105)鞏固營收及毛利的另一隻腳,亦讓穩懋營運重返成長,亞系外資雖然維持穩懋「持有」評等,但目標價上調至102元,激勵穩懋今天盤中股價強攻漲停板。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受訪提到,我國承諾赴美進行投資,除了台積電外,還包括整個生態系。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喊出,目標將美國晶片自製率從2%提升至40%。白委張啓楷質疑多少投資金額、企業、就業機會、人才、核心技術將流失?前立委郭正亮直言經濟部跟投審會故意不擋。
星期三,韓國著名船業集團「韓華海洋」的造船廠,舉行了蔣英實號 (SS-087)攻擊潛艦的命名與敲瓶典禮。該潛艦是第3代韓國潛艦專案(KSS-III)的第2批次(Batch- II),由李氏朝鮮時期的著名政治家、發明家蔣英實為名。
華德動能暨車王電子董事長蔡裕慶,日前參加台灣併購大師黃日燦律師「台灣產業創生平台」一場聚焦企業轉型與併購的論壇。他深感認同,並以自身為案例,指出轉型的時機極為關鍵,雖然風險高、過程艱辛,但「不得不為」,唯有提前布局,才能創造下一波成長曲線。
地緣政治催化各國國防軍備投資、需求活絡開展,塑化專業廠八貫(1342)、南良(5450)、永捷(4714)積極部署軍工、軍備防護商機。
上緯投控(3708)與台灣首台氫能巴士領導廠商氫谷動能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在「氫能巴士及特種車輛的動力系統」領域深度合作,共同推動氫能產業生態鏈發展;雙方結盟象徵氫能技術跨界整合,透過氫能供應與應用技術的整合,加速推動低碳交通與氫能產業發展,打造永續交通新藍圖。
上緯投控(3708)今(16)日與全台灣第一台氫能巴士領導廠商氫谷動能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在「氫能巴士及特種車輛的動力系統」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推動氫能產業生態鏈的發展。
半導體測試介面及設備廠旺矽(6223)股價近日震盪走升,今(15)日開高3.16%後在買盤敲進下直攻漲停價1910元,再創上櫃新天價,半年來已飆漲達2.88倍。三大法人續偏多操作,上周合計買超134張,本周迄今擴大買超735張。
世紀*(5314)宣告推動「健康科技+空域科技」營運雙軌策略,除推動保健品事業的營運規模持續放大外,也積極投入無人機事業擴展旗下產品線與技術提升。世紀*表示,飛控電腦、GPS模組、電子變速器與馬達等核心零組件的自製率已逾9成,對歐美「藍色無人機倡議」供應鏈重組中添力。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台灣第一個自製衛星系--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簡稱「福衛八號」)規劃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其中,第一顆(FS-8A)今(7)日正式從新竹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搭機送往美國加州。裡面的關鍵元件有84%國產,自製率創下新高,包括芳興、原相、保勝光學、漢翔工業等十餘家台灣供應鏈,共同協助國家計畫參與這一波太空兆元商機。
航太股龍頭漢翔(2634)8日公布自結9月合併營收達34.26億元,年增34.2%,創下今年單月營收新高;但累計前九月合併營收244.93億元、年減12.58%,優於累計今年前八月合併營收年減17.27%。
世紀*(5314)因股價近期多次達公布注意交易資訊標準,7日公告自結財報,8月營收2.3億元、年增820%,稅後純益0.96億元、年增1,820%,EPS為0.33元。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為台灣首個自製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預計2031年佈建完成,其中第一顆衛星「FS-8A」由總統賴清德命名為「齊柏林衛星」,7日自新竹國家太空中心起運、搭機送往美國加州,安排於第四季發射。太空中心說明,相較2017年的福衛五號,福衛八號解析度更高、可達小於1米,並以星系方式運作,每天可通過台灣上空3次,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是台灣第一個自製的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預計2031年佈建完成,其中第一顆衛星由總統賴清德命名為「齊柏林衛星」,並於今(7)日自新竹國家太空中心起運、搭機送往美國加州,安排於第四季發射,太空中心說明,相較2017年的「福衛五號」,福衛八號的解析度更高可達小於1米,並以星系方式運作,每天可通過台灣上空3次,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拋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想法後,行政院以在美規畫「類科學園區」回應,分析師點出,美國半導體自製率瓶頸不在台灣、台積電,而是美國自己的政策,至於類科學園區的做法,專家認為,短期有利產業,但在極端原因疊加下,可能導致產業外移。
美國近期在半導體領域對台灣提出強硬要求,主張將晶片產能進行五五分帳,企圖把一半先進製程移往本土,以降低地緣風險。此一提案甫出,即在台灣引發強烈反彈。許多聲音質疑,這不僅違背自由貿易原則,更像是對台灣產業的勒索。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更公開表示,美國不能過度依賴台灣,否則將面臨「9000英里之外的危險」,暗指中國大陸威脅。然而,這種單方面訴求忽視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核心角色,也挑戰了雙方長期的合作基礎。
台股在資金面與政策預期雙重推動下穩步走強,加權指數即將挑戰27,000點整數關卡,資深台股分析師趙彭博指出,內外資近來同步力挺台股,扮演撐盤要角,但需留意資金過度集中於大型權值股,若後續未能擴散至更廣泛族群,行情恐將陷入波動,本周投組前兩大為榮科(4989)、擎亞(8096),再選入中探針(6217)、華容(5328)與智捷(8176)。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喊話台美晶片製造應五五分,引發各界高度關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日前再度赴美國談判對等關稅,並於昨(1日)凌晨搭機返台,而她今(2日)將出席「台美第五輪實體磋商進度說明記者會」。《中時新聞網》透過直播提供讀者最新資訊。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提出台美晶片生產「五五分」構想之際,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正在華府與美方進行實體磋商。鄭麗君1日清晨抵台,在機場澄清「從未做出五五分承諾,絕不會答應」。不過,在野立委認為,這次赴美沒做「五五分」承諾,不代表未來不會觸及此議題,政府恐怕只是用「暫時性不談」回應國內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