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青年上戰場的搜尋結果,共49筆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1日上午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台灣軍校課程改革議題表達強烈批評。對於記者提問民進黨當局要求島內軍校通識課程刪除「中國現代史」,改為「世界歷史」,並縮減含《孫子兵法》內容的學分,朱鳳蓮表示,這是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政策的又一舉措。
因應國防政策方針調整,113年起義務役男恢復1年役期;教育召集據傳也「變硬」,比往年精實不少。是否真有青年上戰場的疑慮?討論不斷。有網友在PTT貼出明(114)年的教召系統開放查詢網址,鄉民湧入查詢,直呼「查了沒中,嘻嘻」、「太老了,不用當,好爽」、「青鳥快上」。
勞動部長何佩珊宣布,經調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北分署長謝宜容,查無霸凌部屬的事實。然而勞動部也承認,謝宜容確有咆哮、怒罵或貶低同仁之行為,導致同仁感受人格遭受侮辱貶低感受,多位員工因此求助身心科接受治療。這樣的惡行劣跡,居然還不符合霸凌的定義?如果立法委員或是行政院長對何佩珊咆哮、怒罵、貶低,導致她掛冠求去甚至求助身心科專家治療,也不算霸凌嗎?
日前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召開記者會,稱民進黨政府「想讓青年上戰場」,因此針對《民防法》提出修法,要將「支援軍事任務」、「在校生」等語刪除,讓學生上戰場可能性降到最低。民進黨立委沈伯洋24日批評,國民黨連什麼叫做「上戰場」都講不清楚。粉專「政客爽」指出,沈伯洋質疑國民黨在修《民防法》時拿掉「支援軍事勤務」,但沈伯洋不敢講的是「軍事勤務細則」,唸出來會把家長嚇死。
近日傳出某高中發放「青年服勤同意書」,引發家長疑慮,在國防部長顧立雄表態反對後,教育部也宣布廢除此案。但國民黨立委葉元之仍批「教育部在唬爛」,說法一直在變,且該同意書法源《全動法》的立法精神就是「全民支援軍事作戰」,教育部是騙學生簽賣身契嗎?
近日高中職發放「青年服勤同意書」,疑似徵求未來動員戰時狀態高中學生自願參加後勤工作,引發家長疑慮。國防部長顧立雄17日在立院答詢明確表示,他不同意這件事,會與部會協調取消服勤同意書;教育部長鄭英耀也對造成家長恐慌公開致歉,保證不會讓年輕學子上戰場。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認為鄭英耀的保證沒意義,建議賴清德總統讓4類「自家人」優先填寫同意書,比例應會比較高。
朝中社(KCNA)於16日報導,本周迄今約有140萬年輕人,包括學生以及青年團的軍官,決定要從軍或返回部隊,因為這些鐵了心的熱血青年,要加入藉由革命來當武器,進而消滅敵人的神聖戰爭。
民眾向媒體爆料,高中發放「戰時狀態青年服勤同意書」引發家長恐慌,教育部長鄭英耀15日說明,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去年調查學生意願,跟戰事無關,是天災時在後勤給予協助;對此立委馬文君在臉書發文,要民進黨政府大方一點,乾脆喊出「十萬青年十萬軍」。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公開表示,台灣為了國防須付「保護費」;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加碼指出,台灣國防預算應擴大一倍。其實,國防預算還有迴旋空間,兵力嚴重不足才是最迫切的挑戰,而這是兩岸關係惡化,台海兵凶戰危的必然結果。民進黨政府卻熱衷於國軍轉型正義,對解決整體兵力結構與兵源不足問題抱持鴕鳥心態。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公開表示,台灣為了國防須付「保護費」;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加碼指出,台灣國防預算應擴大一倍。其實,國防預算還有迴旋空間,兵力嚴重不足才是最迫切的挑戰,而這是兩岸關係惡化,台海兵凶戰危的必然結果。民進黨政府卻熱衷於國軍轉型正義,對解決整體兵力結構與兵源不足問題抱持鴕鳥心態。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近期引述World Values Survey(WVS)分析富裕民主國家的兵役政策與兵源問題,以及年輕人是否願意為國而戰。調查資料顯示,在亞洲富裕民主國家中,台灣年輕人為國家而戰的意願高於南韓、新加坡與日本;所調查國家中,台灣全球排第三、亞洲高居第一。西方煽動戰火,台灣可是有9成不願台海興戰。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近期引述World Values Survey(WVS)分析富裕民主國家的兵役政策與兵源問題,以及年輕人是否願意為國而戰。調查資料顯示,在亞洲富裕民主國家中,台灣年輕人為國家而戰的意願高於南韓、新加坡與日本;所調查國家中,台灣全球排第三、亞洲高居第一。西方煽動戰火,台灣可是有9成不願台海興戰。
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表示,兩岸狀況很嚴峻,每天提心吊膽,睡得不好。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出,從邱國正的說法、憲兵重新進駐台北市文山區辛亥營區等目前的狀況,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大選前保證他當選兩岸發生戰爭的機率最低,不知道賴清德面對現在的狀況有沒有新的說詞?
前總統馬英九6日為國民黨新竹市立委候選人鄭正鈐站台造勢時,猛批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說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其實賴清德當選才是中華民國的災難。他說,趙少康說過1句名言是「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他要加1句,「票投國民黨,兩岸無戰場」!
選戰倒數關鍵時刻,「介選」成為熱門關鍵字。力拚連任的民進黨立委羅致政突然身陷不雅片風波,在真相未明之際,民進黨上下即大打抗中牌,喊出中國介選再升級,賴清德更出面背書。然而是否是有心人的深偽影片,調查局還沒有公布結果,綠營未審先判,就急著定調,如此操弄認知作戰,想坐收抗中紅利。
「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不再是一句選舉語言,也不是汙衊民進黨的話,而是真實描述民進黨人對兩岸問題的想法。德國之聲日前訪問賴清德競辦發言人,同時也是民進黨國際部主任趙怡翔,他強調「台灣人已無法接受和平統一」。這種說法如果是台灣人民共同的想法,那不是逼迫大陸放棄和統,改採武統?任何台灣人絕對要拒絕這種破壞兩岸和平,鼓動兩岸戰爭的說法,而且更要以選票唾棄這個假台灣民意,宣揚兩岸戰爭的「恐怖分子」。
●「身體」上的戰爭感受正在蔓延
這次總統大選的競選主軸就是和平與戰爭的選擇,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由於俄烏戰爭日熾,「台灣不應成為烏克蘭第二」,「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發酵,民進黨遭致大敗。因此,這次三黨總統候選人也不約而同打出和平牌,強調當選後將維持台海現狀,走和平路線。但選民該釐清的是,誰的現狀,才是「高標準」的維持現狀,也就是至少要能幫助兩岸重回馬政府時代的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