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馬鳳吟的搜尋結果,共12筆
冬天為心血管疾病好發期,想要維持血管暢通,吃對飲食也有幫助。對此,專家分享,可食用有「長壽果」稱號的核桃,其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精胺酸等成分,具保護心血管的功效。但要注意的是,每天都要固定吃1份核桃,避免集中在1天1次吃5份,此舉無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不少人都把咖啡當成提神醒腦的飲品,但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提醒,咖啡喝太多,或在錯誤的時間飲用,反而會干擾睡眠,長久下來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更加疲累。他並引述研究指出,睡前9小時不喝咖啡,能將其對睡眠的影響降到最低。
一朵朵的花椰菜,因取得容易及營養價值高,成為大人小孩喜愛的蔬菜之一。花椰菜分為綠花椰菜及白花椰菜,皆為十字花科蕓薹屬,2者除了顏色不同之外,口感及營養價值皆不同,亦是不同的蔬菜;且烹調及清洗方式也值得注意。
補充蛋白質不一定堅持非吃蛋不可,還有不少食物能替代。營養師馬鳳吟就特別推薦毛豆,其在蛋白質含量方面相當優秀,每100克就有13.8克的蛋白質,甚至還超越雞蛋。此外,還有助於排便、增加飽足感、有效抗氧化,是減重最好的零嘴,值得納入日常飲食清單中。
一名患者檢查時被發現三酸甘油酯突飆到700多(正常值應小於150),讓營養師大為訝異,進一步詢問才知道,原來對方每天早上都攝入1顆中型蘋果,再加上忘記服藥,導致整個數字紅通通,也影響腎臟功能。
過年圍爐吃火鍋是許多人首選,而清甜鮮脆的高麗菜更是不可或缺的良伴。對此,中醫師分享,高麗菜含有維生素C和K、鈣、纖維,以及吲哚素、蘿蔔硫素等成分,具養顏美容、維持骨骼健康、緩解便秘、幫助減脂、防癌等作用,能為健康帶來不少正面影響。但要注意的是,若有甲狀腺功能失調、腸胃蠕動較差或容易脹氣者,應小心食用。
芭樂是許多人都喜愛的水果,其又分成白肉與紅肉2品種,而坊間流傳吃紅心芭樂具降血糖作用,到底是否為真?對此,營養師馬鳳吟表示,紅心芭樂雖在抗氧化方面更勝白肉,但並沒有降血糖的效果,正確來說,應是比較不會使血糖快速上升;另外,也因其抗氧化能力優秀,有助改善胰島素阻抗及心血管疾病,對於減肥及三高患者可以優先選擇。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峰期,因此日常保養就顯得非常重要。對此,營養師馬鳳吟分享3款維持血管暢通的好食材,包括洋蔥、核桃、魚類。其中她提到,洋蔥特有的硫化物會被轉化為大蒜素,能使血流更加順暢,從而達到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的效果;不僅如此,洋蔥還具有抗癌、預防失智、控制血糖等作用,可說是「超級食物」。
每當氣溫驟降,常是腦中風或心血管疾病好發期,如何預防成為重要議題。對此,營養師劉雅惠提醒,冬天務必要做好保暖措施,因為血管爆掉往往是一瞬間的事,千萬不可輕忽,平常應多注意飲食不要太鹹、太油,以及多攝取蔬菜、Omega-3,都對保護血管有正面影響。另外,像是洋蔥、核桃、魚類,皆為維持血管暢通的好食材,值得民眾納入日常飲食菜單中。
肝臟為人體最大解毒器官,想擁有健康身體就必須先養肝。對此,營養師馬鳳吟分享,想養好肝可多吃5類食物,包括維生素B群、蛋白質、十字花科蔬菜、枸杞和紅棗,以及薑黃。其中她提到,十字花科蔬菜中以「花椰菜」最具代表性,富含多種營養成分,甚至有「肝臟清道夫」的稱號。
談到零嘴,毛豆是低熱量又高營養價值的好選擇。對此,國健署就指出,毛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E,以及鉀、磷、大豆異黃酮,也有優質蛋白質與膳食纖維,具抗氧化、護心血管等作用。其中,毛豆在蛋白質方面相當優秀,每100克就有13.8克的蛋白質,甚至還超越雞蛋的含量,因此又有「植物之肉」的美稱。
高麗菜是餐桌上常見的「國民蔬菜」,因其相當耐冷,遇低溫時可累積較多糖分,所以每年11月至隔年4月為最佳賞味期。對此,營養師張語希指出,高麗菜營養豐富,含鉀、鈣、鎂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A、C、K等,具有支持心臟健康、強健骨骼、保護視力等作用。不過,本身患有甲狀腺功能失調、腸胃蠕動差及容易脹氣者,就不適合生吃高麗菜,也不宜過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