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4月外銷訂單的搜尋結果,共23筆
隨著川普的關稅戰降溫,對可支配所得衝擊變小及金融狀況緊張舒緩,全球股市出現一波反彈走勢,外資券商高盛也將2025年第四季美國的GDP增長預測上調0.5個百分點至1%,並將12個月內的經濟衰退機率由先前預估的45%降低至35%。
台股上周期貨結算落幕,短線市場干擾因素暫告一段落,有助籌碼沉澱與資金重新布局。摩爾投顧分析師林鈺凱建議,有鑑於整體技術面仍處多頭架構之中,若成交量能維持水準,指數有望再攻高點,可持續留意法人加碼動向,並擇優布局具基本面支撐與題材發酵的個股。本周選入華景電(6788)、富喬(1815),再選入聯茂(6213)、金像電(2368)與有成精密(4949)。
台指期拉高結算、台股520後行情展開,外資擴大加碼302億元、台積電蓄勢挑戰千元帶領下,加權指數終場上漲277點收21,803點,重返5日線多頭堡壘,成交量增至3,048億元。法人認為台股在八大利多簇擁下,有望以大漲小回的N字型走勢挑戰年線22,302點。
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2025年4月外銷訂單,以564億美元創下歷年同月新高紀錄,年增19.8%寫連三紅。
關稅戰暫緩台商受益,經濟部20日公布4月外銷訂單為564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近2成,增幅還較預期翻倍。經濟部解釋,這主要是AI需求強勁,加上關稅戰暫緩的拉貨助益。預期這波拉貨潮會持續到6月底。這之後外銷訂單是否反轉下跌,要看美關稅最後談定的稅率與實施時間點。
廠商至少上半年還可以笑。經濟部今(20日)公布4月外銷訂單564億美元,年增近2成,增幅較預期還翻倍。該部解釋,這受惠AI需求強勁,加上關稅暫緩的拉貨助益。目前預期這波拉貨潮會持續到6月底,之後訂單是否轉折下跌,要看美國關稅最後談定的稅率與實施時間點。
總經與市場觀察:美國3月CPI與核心CPI年增率從2.8%、3.1%降至2.4%與2.8%。美國3月非農新增22.8萬人,優於預期,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對等關稅規模與幅度大幅高於預期,而最終關稅稅率高低和持續時間不確定,對通膨影響可能更久,目前不宜過早判斷貨幣政策的最佳路徑,意謂將觀望一段時間,並等待關稅政策發酵後再行決策,近期CME FedWatch Tool預期2025年將降息4~5碼,與FOMC點陣圖降息2碼差距擴大,目前聯準會降息態度未能解決今年下半年衰退風險預期。
經濟部統計處22日公布3月外銷訂單金額530.4億美元,年增12.5%。各界關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統計處認為到4月外銷訂單數字出爐才見真章,如以目前廠商動向調查來看,因新興需求強勁、訂單此消彼漲,趨勢尚不明確,預期4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3月減少。
經濟部統計處22日公布2025年3月外銷訂單金額530.4億美元,年增12.5%;統計處指出,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必須要等到4月外銷訂單實際數字出爐,目前以廠商動向調查來說,因新興需求強勁,訂單此消彼漲,影響趨勢尚不明確。
經濟部20日將公布5月外銷訂單統計,因高利率環境抑制全球經濟成長力道,加上美中角力持續升溫,以及地緣政治緊張情勢未歇,惟高效能運算、AI等新興科技應用加速擴展,對我半導體產業及伺服器等供應鏈需求殷切,可望挹注外銷接單成長動能。
總體經濟分析:美國聯準會公布例會紀錄顯示,儘管與會者認為政策「定位良好」,但多位官員提到願意在必要時進一步收緊政策。「與會者注意到第一季通膨數據令人失望。決策成員們需要比之前預期更長時間,才能對通膨持續向2%回落更有信心。此外,官員們討論如果通膨沒有顯示出可持續向2%回落的跡象,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利率穩定的必要性,或在勞動力市場走弱的情況下降低限制性,顯示通膨降溫速度不如預期。
主計總處將在5月30日召開國民所得評審會議,修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此新總統、新內閣上任之際,這份預測格外重要,卻也顯得格外敏感,主計總處必須放下政治顧慮,不要為了讓賴清德總統有面子,而做出過度樂觀的預測。
渣打銀行東北亞區高級經濟師符銘財指出,台灣4月外銷訂單較去年同期成長10.8%,優於之前市場預估值為6.1%,不過,仍遜於渣打之前預估的13.4%。4月的年成長數據是自2022年3月(16.8%)以來成長最迅速的一次,主要原因是受益於低基期效應,因為自2022年年中以來,外銷訂單一直落在負成長區。
小編今(21)日精選5件不可不知的國內外財經大事。全球AI領頭羊輝達即將在22日公布財報,市場屏息以待,外資也趁題材大熱、提出最新預期,共識是B200、GB200新品將推升AI與獲利到達新境界,強勢表現可望延續(Stronger for longer),美銀、海通國際證券、調研機構ALETHEIA均給予正向投資評等,目標價衝上1,250美元。
總統賴清德520就職,經濟部統計處20日也公布4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71億美元,年增10.8%,為歷年同月第三高,繼上月轉為正成長後,梅開二度,同時也是2022年4月以來最大增幅。經濟部表示,主要是受惠於雲端產業、AI需求強勁,推升訂單動能,另外傳產業包括化學品、塑膠製品、基本金屬業等也出現翻紅。
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4月外銷訂單統計,金額471億美元,年增10.8%,連2紅。對於訂單金額、年增率皆比預期好,統計處指出,主要受惠高效運算、AI應用及雲端產業需求持續擴增,上下遊客戶回補庫存以及部分原物料價格上漲所致。預期5月外銷訂單金額約465億至485億美元間,年增1.8至6.2%。
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4月外銷訂單統計,外銷訂單5大地區中,東協因AI需求、供應鏈效應等因素,接單達78.9億美元,較上月增12.7%、年增22.5%,為4月成長幅度最多地區,也創下歷年同月新高。而陸港接單金額106.9億美元,年增16.3%,也是近2年最高;美國地區148.1億美元,為4月最高接單金額最高區域。
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4月外銷訂單統計,在外銷訂單5大地區表現中,東協地區接單達78.9億美元,較上月增12.7%、年增22.5%,成長幅度最多,也創下歷年同月新高。
總統賴清德520正式就職,經濟部統計處20日也公布4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71億美元,年增10.8%,為歷年同月第三高,繼上月轉為正成長後,梅開二度,同時也是2022年4月以來最大增幅。經濟部表示,主要是受惠於雲端產業、AI需求強勁,推升訂單動能,另傳產業包括化學品、塑膠製品、基本金屬業等也出現正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4月外銷訂單統計,金額達471億美元,月減0.1%或減0.7億美元,季節調整後月增5.7%,年增10.8%,訂單金額、年增率皆比預期表現佳,統計處表示,主要受惠高效運算、AI應用及雲端產業需求持續擴增,上下遊客戶回補庫存以及部分原物料價格上漲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