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52倍徑的搜尋結果,共17筆
軍聞網站「亞洲國防安全」(Defence Security Asia)13日報導,越南宣布向南韓韓華集團採購20輛K9「雷霆」自走砲,這筆合約除了是南韓武器首度出口越南,越南也將成為首個操作K9自走砲的東南亞國家。
軍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報導,西班牙陸軍7月上旬啟動砲兵現代化計畫,研擬採購128輛履帶型與86輛輪型155公厘自走砲,用於取代M109A5E自走砲與多款拖曳式榴彈砲,並發揚先進數位系統的通聯效能,大幅拓展現代化砲兵戰力。
芬蘭派翠亞公司研發的首款8X8輪型自走砲「ARVE」,近期展開實彈試射作業,驗證在惡劣地形與天候環境下的作戰性能,未來可望發揚優異性能與環境適應性,成為芬蘭國防軍及潛在用戶的新銳作戰利器。
近年來,日本陸上自衛隊在面對島嶼防衛與機動打擊需求的背景下,積極推動火砲現代化改革。2019年正式亮相的「19式輪型155公厘自走榴彈砲」(以下簡稱19式),便是在此戰略構想下誕生的全新砲兵裝備。相較於過去使用的FH70牽引砲,19式在機動性、放列速度、數位射擊指管與輔助裝彈方面,皆有顯著進步,未來可望成為陸自新世代砲兵部隊主力。
印尼政府日前與德、法合資技術集團KNDS簽約,增購新一批「凱撒」(CAESAR)自走砲,藉此增強武裝部隊的現代化和地面戰力,並將啟動在地生產,提升國防自主能量。
以155公釐K9自走砲打開國際市場的韓國韓華航空航太集團,最近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CANSEC 2025軍事裝備展,發表了專為出口市場設計的 K9榴砲的新型輪式版本,機動性比履帶式自走砲更佳。
英國陸軍最新接裝的 「弓箭手」(Archer)車載榴砲系統,近日在愛沙尼亞舉行的「刺蝟2025」聯演期間,首度投入實戰部署,藉由驗證「前進地面部隊」(Forward Land Force)部署效能,強化與北約盟邦聯防戰力。
軍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12日報導,通用動力歐洲陸地系統公司(GDELS)與KNDS公司,近日合作推出名為「NEMESIS」的履帶型自走砲系統,盼以優異性能爭取潛在國際用戶青睞。
韓華航太公司發布了新的宣傳影片,展示他們對於K9自走砲的最新版本,稱為K9K3型,它的外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以58倍徑砲管最引人注目,如此長的砲管,可以砲彈推送到80公里處。
軍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20日報導,芬蘭派翠亞公司已推出名為「ARVE」的新款8X8輪型自走砲,可望藉此強化芬蘭國防自主能量,並提升武裝部隊現代化與地面戰力。
俗稱「阿布達比防展」的「國際防務展」(IDEX)及「海軍防務展」(NAVDEX),17至21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國家展覽中心舉行,共有來自65國、1565家企業參展;地主國大廠推出多款最新研發的新銳武器系統,展現國防自主成果。
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9日宣布,德國正緊鑼密鼓籌備,預計年底前向烏克蘭軍援首批RCH 155輪型自走砲,藉由先進火力與機動性,協助烏軍強化戰場火力支援效能。
軍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15日報導,美國陸軍已選定通用動力地面系統(GDLS)、韓華(Hanwha)、貝宜系統(BAE)、萊茵金屬(Rheinmetall)與埃比特系統(Elbit)等5家大廠,參與「自走砲現代化」(SPH-M)研發計畫,將自11月起參與自走砲實彈射擊演示,驗證未來技術指標。
美國陸軍在烏俄戰爭中重新觀察到火砲戰的重要性,發現自身現有的砲火技術不足。現役武器如M777牽引式榴彈砲和貝宜系統(BAE Systems)生產的帕拉丁自走砲(M109A6, A7)雖然性能穩定,但射程和數量仍不足以應對未來與強國的潛在衝突。
軍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24日報導,英國陸軍已在7月的「蠍子長弓」(Scorpion Longbow)野外演習中,首度實地部署新型「弓箭手」(Archer)車載榴砲系統,驗證其優異火力支援效能,未來將進一步強化英軍地面防衛戰力。
韓華防務美國公司(Hanwha Defense USA)執行長凱利 (John Kelly)表示,韓華正在積極進入美軍裝備序列的機會,特別主打K9「雷霆」(Thunder) 155 公釐米自走砲,該砲已獲得9個國際月戶,其中不乏北約成員。
中國大陸的國有軍工巨擘北方工業(Norinco)近期展示了一款新型輪式自走砲,系統強調高度自動化,主要針對出口市場,結合6x6卡車底盤與一個無人砲塔,主要武裝為一門155毫米52倍徑(L/52)榴彈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