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AlixPartners的搜尋結果,共46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憑藉先進的技術和實惠的價格席捲國際市場。據英國《金融時報》11月9日報導,全球最大的滾裝船運營商華倫威爾森表示,中國企業已進入創新和擴張的新階段,競爭力不足的歐洲汽車製造商正迅速失去全球市場份額。
人工智慧熱潮在全球爆發,吸引大量資金湧入,但也出現估值過高的疑慮,鉅額的投資能否符合未來需求,沒人說得準。近期一項產業調查數據更顯示,高達61%的資料中心業者擔憂,目前資料中心的龐大投資,可能與未來需求不符,導致產業出現動盪,甚至出現整併。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蓬勃發展,而美國和中國的差距可能越來越大。據觀察者網引述英國《金融時報》10月26日刊文指出,由於川普政府對燃油車的支持,美國對電動汽車的投資大幅下滑,這可能讓美國在全球電動車競賽中進一步落後於中國。
中國最新稀土出口限令,讓全球車企皮皮剉。搶在11月8日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生效前,全球汽車製造商四處搶購關鍵稀土原料,業界高層憂心,若供應中斷,恐引發零件短缺,甚至工廠停產。
中國最新稀土出口管制將於11月8日生效,全球汽車製造商的高管出於對零部件短缺和工廠停產的擔憂,正在全球範圍搜尋關鍵稀土。
電動車熱潮降溫,從美國蔓延至全球,就連大陸市場也受到衝擊,研究機構AlixPartners甚至預估,大陸現有的車商高達129家,但到了2030年僅剩下15家活著,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歐洲汽車產業面臨大隱憂,顧問公司AlixPartners指出,因歐洲汽車市場需求疲軟,加上比亞迪等大陸新興品牌強勢崛起,恐導致歐洲汽車業多達八座工廠關閉,其中,斯特蘭提斯(Stellantis)被視為情況最嚴峻的企業。
中國電動車產業爆發,同時大力發展智慧駕駛技術。由於美國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使歐洲成為中企出海首選,多家中國企業正專注於拓展歐洲市場。歐洲本土企業嚴陣以待,業內分析,來自中國的競爭,將推動歐洲加速自動駕駛產業的成長。
英國媒體報導,大陸汽車龍頭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近日出席慕尼黑車展表示,隨著官方大力整頓電動車業的非理性競爭,大陸車市料將面臨大規模洗牌,預計約有百家車企將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正全力邁向「一條龍車廠」的模式,不僅零件、電池自製,連物流運輸也要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外媒指出,比亞迪近年斥資造船,打造專屬船隊,藉此推動前所未有的國際擴張,快速進軍歐洲、巴西及墨西哥等市場。
大陸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更是打垮一票車廠,如何長久生存是嚴峻考驗,專家指出,每月銷量不到1000輛的車企將面臨倒閉危機,目前129個電動車品牌中,到了2030年預估只有15家能夠保持獲利,存活率僅11%,相當驚人。
在電動化與智慧化驅動的產業革命浪潮下,大陸車企的崛起,讓全球汽車業迎來「中國時代」。最新統計顯示,在全球市值排名前50大車廠中,大陸車廠占17席,占比高達34%,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小米、比亞迪分別位居第三、四名,僅次於特斯拉與豐田。
小編今天(1)日精選5件國內外重要財經大事。力挽狂瀾!新台幣第2季「暴力」升值,引爆各行各業匯損壓力,中央銀行6月30日再度出手,在匯市演出「無上限買美元」的大秀,狂掃美元,令新台幣走勢大跳水,終場狂貶7.22角,直接被打到29.902元,不只是創24年來單日最大貶幅,更一口氣把6月以來升值的都還回去,傾全力搶救企業半年報。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面臨電動化、智慧駕駛、關稅爭議等重大挑戰,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正快速崛起,逐步超越傳統強權德國、日本。國際諮詢公司Berylls by AlixPartners最新公布的「全球TOP 100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研究」指出,2024年中國零部件產業不僅維持高成長態勢,更有四家企業闖進全球百強供應商榜單,顯示中國正成為全球汽車供應鏈中的核心力量。
據德國慕尼黑「墨丘利報」報導,在全球對比中,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正在失去競爭優勢。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在未來幾年內將超越德國,取得更高的市占率。
大陸為了反擊美國祭出的貿易限制,限制稀土金屬出口,汽車業首當其衝,即使美中已談好協議,大陸將重新開放稀土,但業界仍開心不起來,擔憂緩不濟急,停產危機尚未解除,專家也直言「沒有脫離險境」。
俄烏戰爭、美中貿易角力引發全球對於稀土的關注。稀土是現代電子產品關鍵材料,小到螢光燈、電腦硬碟,大到汽車、風場發電機都需要。電子垃圾量龐大,但稀土提煉高耗能、複雜且成本高昂,僅不到1%回收利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出提高分離稀土效能的新技術,發明人年僅28歲。這項新技術可望為全球稀土與戰略金屬產業帶來變革。
隨著大陸本土汽車品牌崛起,不僅迅速攻占當地市場,更進一步出海布局,使日本、歐美等傳統外資車企大廠在大陸市場的前景愈加黯淡。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最新研究報告預估,時至2030年,大陸汽車品牌在國內的市占率將攀升至76%,而外國車企的市占率則會繼續下滑。
隨著大陸本土汽車品牌崛起,迅速攻占當地市場,日本、歐美等外資車企在大陸市場的前景將愈發黯淡。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最新研究報告預計,到2030年大陸汽車品牌在國內的市占率將攀升至76%,而外國車企的市占率則將繼續下滑。
中國4月4日以來加強稀土出口審查,如今歐美車廠傳出零組件庫存快速耗盡,多家歐洲廠區甚至陸續傳出停產危機,儘管中國近日向歐美汽車巨頭遞出橄欖枝,表示將開啟綠色通道加快審批,但對汽車產能已造成衝擊,全球汽車業恐難逃第三波重大供應鏈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