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CoreWeave的搜尋結果,共109筆
CoreWeave財測不如預期,引爆AI概念股賣壓,美股四大指數昨夜漲跌參半,科技股為主的那指與費半指數分別下跌0.25%、2.48%;台股ADR隨之走弱,台積電(2330)跌1.39%、聯電(2303)跌0.67%、日月光(3711)跌2.6%;台積電期貨盤後持平收1465元,台指期夜盤漲123點、報27903點。11月台指期今日開盤上漲109點,為27889點,金融期及電子期攜手開高。
周二(11月11日)美股上演輪動行情。由輝達投資的AI雲端基礎設施服務商CoreWeave財測不如預期、股價崩跌,引爆AI概念股賣壓。政府關門僵局有望即將落幕,以及生醫大廠默沙東、安進、嬌生等物美價廉的藍籌股受到青睞,道指大漲560點並創下收盤歷史新高。投資人從科技股轉向估值較低的股票,那指小跌。近來強勢的晶片股成重災區,費半表現疲弱,輝達跌3%、美光跌近5%、台積電ADR跌1.4%。軟銀以58億美元出清所有輝達持股,亦加劇對AI股泡沫化的擔憂。
輝達轉投資的雲端新秀CoreWeave在10日公布第三季營收,表現優於市場預期,然而卻因為第三方資料中心合作夥伴延誤影響,宣布下修全年財測。
有輝達作為「富爸爸」的AI資料中心服務商CoreWeave第三季營收優於市場預期,但利潤縮水,且受到某第三方合作夥伴交付延遲影響,CoreWeave下修全年營收預測,受此打擊,其周一盤後股價大跌6.02%,報99.25美元。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周四表示,OpenAI確實已經與美國政府討論過提供聯邦貸款擔保的可能性,但這是為了支持在美國建造晶片廠的計畫,而不是要聯邦政府金援OpenAI打造資料中心。
據澎湃新聞報導,26支大陸股票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北京時間11月6日,國際指數編制公司MSCI正式公佈11月指數審核變更結果。根據公告,MSCI中國A股指數在本次調整中將新納入17支標的,同時剔除16支標的。本次調整結果將於2025年11月24日收盤後正式生效。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29日在GTC大會上宣布新一代Grace Blackwell系統累計訂單已達5,000億美元,激勵股價再創新高,市值一度逼近5兆美元大關,帶動科技股全面翻漲。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29日在華盛頓特區舉辦的GTC大會上重磅宣布,新一代Grace Blackwell系統累計訂單已達5,000億美元,預計2026年底前將出貨2,000萬顆GPU,成長速度是前一代Hopper的5倍,寫下半導體產業史上最驚人的產品週期紀錄。
AI瀏覽器大戰開打,OpenAI正式發表首款由AI驅動的網頁瀏覽器Atlas,劍指Chrome的霸主地位。法人預期,在OpenAI推出Atlas後,加上Gemini 3.0也傳出將於近日亮相,勢將進一步推動AI多元應用及AI伺服器需求,台伺服器協力廠如鴻海、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神達等將續啖AI商機,後市營運有撐。
全球資料中心資本支出2026年近逼5,000億美元,AI運算正從「GPU獨霸」邁向「ASIC化與Neocloud(新世代雲端)多元化」新時代。法人預期,這場由Neocloud帶起的「算力去中心化革命」將重塑全球AI供應鏈版圖,台廠憑藉在先進晶片設計、伺服器整合與散熱電源系統的完整實力,可望搶下次世代AI基礎建設大餅,成為最大受惠群。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10月6日,AMD宣布和OpenAI的合作案,OpenAI將採購資料中心用的AMD GPU,第一批 1GW將於2026年下半年正式上線。同時,AMD將設下門檻,當OpenAI採用AMD第一批1GW GPU開始起算,到AMD股價漲至每股600美元為止,每達到一個不同的門檻 ,OpenAI就可以得一定比例的AMD股票。
在AI基建需求帶動下,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與新興AI服務商持續擴增資本支出,亦推升ODM Direct直供模式的伺服器出貨在整體市場的比重,從過往三年不到4成的占比,在今年一舉拉升至突破5成以上。其中,主要的台廠包括鴻海、英業達、廣達及緯穎等皆可望受惠,進一步拉升各自的市占率。
大型CSP(雲端服務業者)持續採購輝達GPU整櫃式解決方案、擴建資料中心等基礎建設,並加速自研AI ASIC,研調機構TrendForce預估,2025年Google、AWS、Meta、Microsoft、Oracle和Tencent、Alibaba、Baidu等美、中八大CSP合計資本支出突破4,200億美元,年增高達61%,明年並將再以24%年增、達5,200億美元以上。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不時為市場帶來動盪,無礙於AI發展,凱基投顧今(13)日發布最新的台股展望看法,認為受AI股帶動,台股今明兩年的盈餘展望向上調整,2025年台股整體盈餘預估由年增10%上修至年增11%,2026年則由年增11%升至年增17%,盈餘成長率呈現加速。凱基投顧指出,這反映台灣科技產業正處於一個強勁的上升週期,為股市提供堅實的基本面支撐。
隨著AI產業投資持續升溫,華爾街分析師開始擔憂業界資金流動逐漸形成「閉環投資」,可能掩蓋潛在泡沫風險。但AI雲端基礎建設供應商CoreWeave執行長英崔特(Michael Intrator)強調,業界交易均源自實際需求,並非閉環投資。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8日接受美國財經頻道CNBC專訪時表示,美國在人工智慧(AI)競賽中「並未遠遠領先」中國,呼籲美國應採取「精細策略」(nuanced strategy)以維持全球競爭優勢。他提出,中國在晶片、能源、政策、應用與人才五大方面具備優勢,正快速縮短與美國的差距。
戴爾稍早宣布,公司看好AI伺服器需求持續擴大,因而將未來4年的年度獲利成長目標調升近1倍,並上調營收成長預測。
今年以來,OpenAI與超微、輝達、甲骨文和CoreWeave等AI設備商,已累計簽署近1.1兆美元協議,來為其AI模型提供算力。由於相關協議透過採購和認股權證等方式讓設備商利益跟OpenAI未來獲利能力綁一起,令外界憂慮AI泡沫可能愈吹愈大。
戴爾執行長麥爾戴爾(Michael Dell)7日受訪表示,當前市場對運算能力的需求「如此龐大」,他相信有朝一日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的產能最終將登頂,但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