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DeepMind的搜尋結果,共99

  • AI前沿解密》人類熱衷打造「外星智慧」的可能結果(朱玉昌)

    AI前沿解密》人類熱衷打造「外星智慧」的可能結果(朱玉昌)

    當AI的創造者用「外星艦隊」來比喻自己催生的系統,對話語氣也不再似學術般的謹慎,更多的是「緊急呼籲」。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這位被尊稱深度學習之父的2024諾貝爾物理獎得主,11月2日在接受前美國廣播公司總裁大衛・威斯汀(David Westin)專訪時,重申了近期不斷強調的一個主題,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造就可能比人類更聰明的智能體存在,而這場工程的時間表,會比多數人想像的更短。把這種超越性智慧稱作「外星人」,不是為了聳人聽聞,而是為了讓社會理解,面對一個本質上不以人類為中心的智能體,過去那套以「人類為主」的治理與管理框架將失效。

  • 量子優勢的時代來了

    量子優勢的時代來了

     當科技界的喧囂仍縈繞在生成式AI的絢爛光環時,谷歌(Google)直接點燃了下一場工業革命的引擎。執行長桑德爾.皮查伊親自於X平台宣布,最新一代量子計算晶片Willow正式問世。當前最快的超級電腦尚需10的25次方年才能完成的計算,Willow僅需5分鐘即可解決。

  • AI前沿解密》Willow開啟可驗證的量子優勢時代(朱玉昌)

    AI前沿解密》Willow開啟可驗證的量子優勢時代(朱玉昌)

    當科技界的喧囂仍縈繞在生成式AI的絢爛光環時,谷歌(Google)直接點燃了下一場工業革命的引擎。執行長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親自於X平台宣布,最新一代量子計算晶片Willow正式問世。這一突破性的歷史地位,堪比七十多年前的電晶體發明,為今日數位時代奠下了穩固基石。當前最快的超級電腦尚需10的25次方年才能完成的計算,Willow僅需5分鐘即可解決,這個數字不僅超越了物理學已知的時間尺度,甚至比宇宙的年齡還要長。

  • 《熱門族群》國邑、生華科雙雙登頂 生技多頭人氣狂按讚

    國邑*(6875)新藥L606臨床三期試驗的完整報告即將在月底公布、生華科(6492)獲Google AI點名新藥將開啟冷腫瘤免疫治療新契機,今(17)日股價雙雙飆上漲停板53.9、43.9元鎖住,成為生技族群的領頭羊,也維繫住多頭人氣。

  • 主動引領AI代理經濟體

    主動引領AI代理經濟體

     隨著世界加速邁向AI驅動的未來,一個全新的經濟前沿正在形成,在這個世界裡,AI自主進行交易、談判和協調,漸漸無需人類干預。谷歌DeepMind近日發表一篇發人深思的論文《虛擬代理經濟體》,研究者剖析自主AI代理如何形成一種與人類經濟相互交融的平行經濟。不過,帶來突破性好處的同時,若不謹慎規畫,也有嚴重陷阱。

  • 人工智慧終結百病

    人工智慧終結百病

     前童星50歲因癌症去世,讓人想起去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薩比斯的夢想:利用人工智慧(AI)突破新藥研發的「雙十原則」(成功的新藥需耗資十億美元、歷時十年以上),最終實現「消滅所有疾病」的終極目標。

  •  葉家興專欄》人工智慧終結百病

    葉家興專欄》人工智慧終結百病

    前童星50歲因癌症去世,讓人想起去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的夢想:利用人工智慧(AI)突破新藥研發的「雙十原則」(成功的新藥需耗資十億美元、歷時十年以上),最終實現「消滅所有疾病」(Solve All Disease)的終極目標。

  • 2025諾貝爾化學獎3人共享 MOF掀能源材料應用革命摘桂冠

    2025諾貝爾化學獎3人共享 MOF掀能源材料應用革命摘桂冠

    (20:30更新--委員會以《哈利波特》比喻)2025諾貝爾化學獎於中歐時間8日上午11時45分(台灣時間下午5時45分)揭曉,由日本學者北川進、英國裔澳洲學者羅伯森(Richard Robson)、約旦裔美國學者亞基(Omar M. Yaghi)共享殊榮。諾貝爾獎委員會指出,三人在金屬有機骨架研究成果應獲表彰,他們創造了大量微小空間分子結構,並發現氣體和其他化學物質可在其中流動,為能源、環境與材料科學帶來全新應用前景。獎金瑞典克朗1100萬元由3人均分。

  • 川普訪英 科技巨頭投資420億美元

    川普訪英 科技巨頭投資420億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與第一夫人梅蘭妮亞16日抵達英國,展開歷史性的第2次國是訪問,英王查爾斯三世17日在溫莎堡舉行盛大歡迎儀式,川普並預定與英國首相施凱爾會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川普此行顯示大西洋兩岸領導人積極強化地緣政治關係。不過也有抗議民眾將川普和已故性犯罪富豪艾普斯坦的照片投影到溫莎堡,帶來意外插曲。

  • AI前沿解密》AI共學時代 請把腦子跟善意拿回來(朱玉昌)

    AI前沿解密》AI共學時代 請把腦子跟善意拿回來(朱玉昌)

    作為終身學習者,愈來愈確信,未來真正的競爭對手,不是AI,而是非常懂得運用AI工具的人。與其焦慮「會不會被取代」,不如熟練「怎麼與工具協作」。近期AI技術不斷刷新人們思維的邊界,數學推理模型已能在國際奧數等級的題目上拿下金牌水準,DeepMind與OpenAI各自推出突破成果,引發全球檢驗與討論,又DeepSeek釋出以推理見長的開源模型,讓高階能力門檻再次下降。種種現象共同指向一個現實,具備「會問問題」、「懂得判斷」、「能整合資源」的人,將更快拉開差距。

  • 與OpenAI較勁 微軟擴自家AI算力

     微軟計畫砸重金擴充算力基礎設施,來訓練自家AI模型,與OpenAI、Anthropic等對手一較高下。不過OpenAI 11日與微軟簽署備忘錄,延長雙方合作關係,為OpenAI朝營利事業轉型鋪路。

  • 台灣大硬科技日登場 聚焦企業落地降本增效

    台灣大硬科技日登場 聚焦企業落地降本增效

    台灣大哥大9日舉辦第三屆「D.E.E.P. Tech Day 2025」(2025 台灣大硬科技日),以「OP AI 落地智慧」為主題,聚焦企業在 AI 導入過程中的三大痛點:落地困難、應用零碎,以及系統整合的壁壘。活動由總經理林之晨、資訊長蔡祈岩、企業服務事業商務長朱曉幸率領台灣大 AI研發團隊,並集結 Google DeepMind 研究副總裁紀懷新(Ed Chi)、群聯電子創辦人暨執行長潘健成二位重量級講者,從全球趨勢、硬體突破到在地創新,為台灣產業提供 AI 落地的全方位視野。

  • ASML將成Mistral AI最大股東

    ASML將成Mistral AI最大股東

     蘋果為加速AI布局,8月甫傳出有意收購歐洲AI新創Mistral AI,不過,根據路透報導,艾司摩爾(ASML)擬在Mistral AI的C輪融資注資13億歐元(約15億美元),並成為Mistral AI的最大股東,而Mistral AI在完成C輪後,將成為歐洲估值最高的AI企業。

  • 歐神祕AI巨頭憑啥?輝達給錢、蘋果想買 ASML罕見入股

    歐神祕AI巨頭憑啥?輝達給錢、蘋果想買 ASML罕見入股

    人工智慧熱潮在全球爆發,傳出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罕見出手投資歐洲最大AI新創公司Mistral AI,且注資規模高達15億美元(約新台幣457億)有望成為最大股東,取得一席董事會席位。

  • 《通網股》台灣大9日舉辦硬科技日 聚焦AI落地智慧

    台灣大(3045)將於明(9)日舉辦第三屆硬科技日「OP AI落地智慧」,今年邀請群聯(8299)執行長潘健成、IMA資訊經理人協會理事長暨台灣大資訊長蔡祈岩,以及Google DeepMind研究副總裁、Gemini AI生態系核心推手紀懷新博士(Ed Chi)進行專題演講。

  • 《通網股》從多模態助理到地端AI 台灣大硬科技日展現實戰能量

    台灣大(3045)第三屆硬科技日「D.E.E.P. Tech Day 2025」將於9月9日登場,以「OP AI落地智慧」為主軸,聚焦AI的落地、在地化與地端應用。今年活動涵蓋AI地端基礎、AI模型創新到AI落地應用三大主題,並展出15項跨場域實戰應用,邀集Google DeepMind研究副總裁紀懷新、群聯執行長潘健成,以及IMA資訊經理人協會理事長暨台灣大資訊長蔡祈岩等重量級講者,從多模態通用助理、地端AI突破與落地方案,到語音智慧在地化應用,勾勒企業AI升級的完整藍圖。

  • 產業分析-從視覺模型剖析人形機器人進展

    產業分析-從視覺模型剖析人形機器人進展

     現今人形機器人模型發展重點包含視覺-動作學習模型(VLA)的優化,以及結合多元數據、提升指令解讀與理解人類意圖。在訓練數據方面,主要透過世界模型、人類影片與VR遠端訓練等方式,並更著重「第一人稱視角」,以增強其感知能力。儘管人形機器人的最終目標是實現通用性,但模型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導致歐美與中國廠商發展出不同的路徑。

  • 本周2颱風發展 專家:這1個可能影響台灣 時間曝

    本周2颱風發展 專家:這1個可能影響台灣 時間曝

    又有2颱風可能形成,氣象專家吳聖宇表示,目前菲律賓東南方的95W可能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明、後天經過台灣以東往日本前進,周三起影響日本,對台影響不明顯。但AI模式模擬本周後半可能有第2個系統在台灣南方或西南方近海發展,離台灣較近,有機會增強成颱風,但各預報分歧很大,要注意周六、日(6、7日)是否有颱風影響台灣。

  • Meta掀出走潮 OpenAI反成贏家

    Meta掀出走潮 OpenAI反成贏家

     為在AI軍備賽中拔得頭籌,Meta 6月底宣布成立超級智慧實驗室後,便砸重金向同行挖走頂尖人才,企圖打造一支無敵的AI夢幻團隊。不過根據商業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導,這隻超級團隊在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就出現離職潮,而且多數人轉向OpenAI任職。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