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Morningstar的搜尋結果,共110筆
主動式ETF成為今年基金市場焦點,根據Morningstar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全球主動式ETF在資產規模與產品數量上均持續成長,部分具明確策略與長期績效紀錄的基金表現穩定。不過法人指出,主動式ETF雖具靈活操作優勢,但其費用率普遍高於被動型ETF,且部分新掛牌產品成交量仍低,投資人應留意流動性風險。
歐洲股市周三在接近尾盤時拉高,收復了早盤因科技股拋售的失土。同時之間,投資人評估了一系列企業財報。
面對金融科技快速演進,第一銀行積極打造貼近民眾需求的數位理財體驗,成效備受肯定,榮獲《今周刊》「第19屆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多項大獎,囊括「最佳數位體驗獎」第一名,以及「最佳資產守護獎」、「最佳信託創新獎」及「最佳銀色友善獎」等共四項大獎,勇奪公股銀行第一。
美中貿易關係和緩的跡象,提振了風險偏好,歐洲股市周一為連續第三個交易日收在歷史新高點,然而醫療健康股的下跌,抑制了漲勢。
匯豐控股在周一表示,由於與馬多夫(Bernard Madoff)龐氏騙局有關的長期訴訟中出現部分敗訴,公司預計將在第三季財報中計提11億美元的撥提準備。
退休,不只是離開職場,更是一場全新人生的啟航。專家指出,退休前的心理調適、財務規劃,以及人際關係的維繫,每一環都可能影響退休生活的品質。若準備不足,失去工作重心與固定收入後,可能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才能重新適應。
鴻海(2317)集團旗下FIH富智康(2038.HK)宣布台北企業總部正式取得UL 2799廢棄物零填埋最高等級鉑金級認證,達成100%廢棄物轉化率,亦成為集團重要子公司中,首家台北企業總部獲此殊榮者。
儘管美國政府停擺已進入第4周,但投資人似乎並不在意。加上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悄悄豁免數十項產品對等關稅的消息,提振市場情緒,投資人得以暫時拋開對貿易的擔憂,轉而聚焦即將到來的企業財報季。周一(20日)美股主要指數開高走高,道瓊工業指數早盤大漲逾400點,那斯達克指數漲逾300點,台積電ADR早盤漲幅逾2%。
隨著黃金價格走高,投資人突然關注和黃金相關所有商品,晨星(Morningstar)最新分析報告指出,在三大主流境外黃金ETF中,SPDR Gold MiniShares(GLDM)最具整體成本優勢,適合長期投資人;而SPDR Gold Shares(GLD)流動性最高,最適合頻繁交易者。
今年以來,歐洲股市在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的市場波動下,成為投資人分散資產的避風港,但隨著華爾街主要指數強勢反彈並創下歷史新高,歐股相對美股的領先優勢已逐步收斂,相對之下,英國富時100指數(FTSE 100)創下自2022年底以來最佳表現,分析師指出,低估值、英鎊走低、政策環境穩定與潛在降息空間等利多,使投資英股的吸引力來到數十年高點。
晨星(Morningstar)的最新研究,為長年爭論不休的「主動與被動投資」再添新視角,焦點轉向債券市場。該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的結構性特質與指數化困境,讓主動型經理人更能展現價值,長期擊敗基準的成功率也相對更高。
因應我國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退休金準備已成關鍵課題,各銀行也積極協助民眾做好退休準備,從基金、保險、債券等全方位協助客戶,希望為客戶做好最佳的有感財務自主。
儘管目前在國內只有8檔主動式ETF掛牌,規模約新台幣500億元,然因數檔主動ETF績效突出,讓投資人接受度愈來愈高。根據多家外資投信與研究機構的最新報告顯示,近年主動ETF不僅在新產品掛牌數量上快速超越傳統被動ETF,更在資金流入與資產管理規模上呈現倍速成長,預估2030年上看4兆美元,台灣主動ETF成長力道強勁。
據晨星(Morningstar)統計,上半年全球ETF市場持續展現強勁吸金動能,其中美國與歐洲市場表現尤為突出。晨星報告指出,美國ETF在前六個月吸引約5,400億美元淨流入,創下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歐洲市場也不遑多讓,2025年第二季整體基金流入1,310億歐元。
歐洲Stoxx 600指數周三收高,其中食品飲料股和醫療股的上漲,被科技股和國防股的下跌所抑制。
本周美股表現強勁,但這番榮景將在下周遭遇魔王關卡:7月消費者通膨指數即將發布。分析師表示,美股在屢創高點之後,由於估值已高,加上迎來「八窮九絕」魔咒,不排除後市有拉回的可能性。
根據 Morningstar 最新報告,2025 年上半年全球主動型 ETF 累計吸金達 1,830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國內市場同樣熱度不減,金管會核准的 20 檔新基金中,有近七成是 ETF 相關產品,顯示ETF仍為市場主流。
與其他車廠相比,電動車巨擘特斯拉向來更能吸引美國舊客回購。但研調機構標普全球移動(SP Global Mobility)數據顯示,自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去年夏季表態支持川普後,特斯拉的品牌忠誠度就大幅下滑。
大陸太陽能產業作為大陸「新三樣」出口產業,正面臨嚴峻的「內捲」,也陷入產能過剩、價格暴跌的困境。據統計,2024年大陸五家龍頭企業合計裁員將近9萬人,占比高達總員工數三分之一。
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路透1日報導,中國最大太陽能企業去年悄然裁員近三分之一,反映出中國「新三樣」增長引擎之一、太陽能行業正深陷產能過剩、價格暴跌與巨額虧損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