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世界中風日的搜尋結果,共11筆
今(29)日為「世界中風日」,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4名,平均每42分鐘有1人因此失去生命,其中又以腦中風最常見。營養師林世航建議,民眾可從每天定量的全穀類、乳品、蔬果,及含蛋白質的食物及水分,幫助預防腦心血管疾病。
一名年逾60歲男子因打嗝不止,之後出現劇烈眩暈並導致步態不穩,經檢查確診為腦幹缺血,屬於腦血管疾病之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兼任主治醫師邱詡懷提醒,若打嗝合併眩暈、步態不穩、聲音沙啞或吞嚥困難,千萬不要只以為是胃食道逆流,可能是腦幹缺血的早期警訊。
腦中風是國人死因第四名,更是造成成人失能的主因。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近5萬人罹患腦中風,但僅不到1成能在「黃金4.5小時」內接受有效治療。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陳龍指出,中風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約5成患者在中風半年後無法自行如廁、行走或洗澡,2成需長期臥床,拖垮整個家庭照護系統。
「栓來速取,即時通,全台一起救中風!」為響應世界中風日,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與台灣腦中風學會今(12)日於新北市新莊體育園區林蔭大道舉辦「2025世界中風日園遊會」,號召全民提升中風防治意識。衛福部長石崇良與健保署署長陳亮妤均親臨現場,呼籲民眾掌握中風治療黃金時間,把握「快快快」3原則:快認識症狀、快撥打119、快送醫院,讓更多生命得以挽回。
針對今年已有47項藥品申請退出台灣市場一事,衛福部長石崇良12日表示,政府已啟動專案進口機制,確保臨床用藥不中斷,民眾不必過度恐慌。他強調,除一款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e」外,多數退出市場的藥品均有學名藥可替代使用。
中華電信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致力推動職場性平與多元共融,透過「平衡最美力,凝聚多元力」方案,結合「女力衡星計畫」與完善福利措施,積極提升員工歸屬感,並促進多元連結與社群共融,打造更具包容性的職場環境。
左流右新開打將滿1個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逾半,已打350萬人,顯示打氣有回溫。今天(29)是世界中風日,醫師呼籲「打疫苗防中風」,左流右新各降中風機率逾2成,請有三高的民眾踴躍打雙劑疫苗,減少中風及心血管疾病風險。11月1日將開放第二階段對象接種。
近日天氣轉涼,是腦中風的好發季,而世界中風組織也呼籲,在台灣每42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是需要關注的議題。為響應29日「世界中風日」,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嚴寶勝提醒民眾,如果家中長輩無法舉手,很有可能是中風前兆,一定要就醫檢查。
大陸央視引述國家應急廣播29 日報導,37歲的張先生是一名北京「外賣小哥」,一天,他在送外賣途中突然肢體無力、不能行動,並伴有噁心、嘔吐症狀,被同伴緊急送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接診醫生迅速為張先生安排了頭顱CT等檢查,確診為出血性腦中風(大陸稱「卒中」),並立即為他安排血腫清除手術。雖然手術順利,但醫生表示,患者情況較嚴重,出院後還需繼續康復,並可能留有長期的後遺症。
「一人中風、全家發瘋」,一句話道盡中風帶來的各種痛楚。其實,預防腦中風很簡單,只要掌握健康生活習慣、多吃蔬果、少油少鹽等3大原則,即能遠離腦中風風險。
台灣每年約有4萬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雖然急性期都能救得回,然而患者痊癒後,卻不甚在意,三高因子控制成績普遍不理想,反而容易再中風高風險者。醫界呼籲,腦中風病人出院納個案管理,每年可減少1200多人再中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回應,最快明年,將把曾經中風者納入個案管理,一年約43.6萬人,出院後可由個管師追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