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世界癌症的搜尋結果,共27筆
賴清德總統出席「2025世界癌症日」記者會時指出,政府期盼藉由預防、篩檢、治療及後續復健,提供癌友更好的幫助,2030年達成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目標。臺銀人壽為支持響應,特於114年6月14日在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哇劇場,舉辦癌症議題的關懷健康公益講座「迎戰癌症海嘯 漫談與癌共存之道」,同時於現場設置保險諮詢服務專區,提供民眾諮詢保險相關問題。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月23日邀請資深媒體人及養生專家暨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主講「《升級你的自癒力》—身心共振的進階修練」,她將走過病苦的經歷,轉化為力量以推動健康作為一生的職志,分享如何改變飲食,讓自己活得更健康。講座吸引近500人聆聽,網路觸及人數近9,000人,反映大眾對健康議題的關注。
總統賴清德(29日)出席全民健保30周年活動致詞時表示,全民健保制度不僅是健康也落實人權照顧,不過,也必須解決健保衍生的問題,像是財務、以及招不到人問題。賴清德指出,今年他發現牙醫錄取分數高於醫學系錄取分數,未來應解決健保給付「不同工同酬」的結構性問題,要「不同工也要不同酬」,若不改革,未來恐怕醫師會招不到人。
賴清德總統今出席全民健保30周年活動,賴清德致詞時提到,全民健保制度不僅是健康也落實人權照顧,不過,也必須解決健保衍生的問題,像是財務、以及招不到人問題。賴清德指出,今年他發現牙醫錄取分數高於醫學系錄取分數,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思考不同工、不同酬,而現在卻是不同工、同酬。
餐桌上常見的綠花椰菜,其正式名稱為青花菜。對此,營養師呂美寶強調,青花菜從葉子到梗全部都應吃完,才能獲得完整健康益處。她提到,青花菜梗富含硫代葡萄糖苷、芥子酶,有助於肝臟解毒;而葉子則含有諸多脂溶性維生素,可抗氧化。
衛福部5日公布護理師薪資數據提到,醫學中心公職護理師第一年薪資可達7萬元,引輿論炸鍋。國民黨立委陳菁徽13日表示,她今質詢衛福部長邱泰源,7萬薪資到底怎麼算出來的?邱泰源竟回,公布這個數據是為了讓其他醫院見賢思齊。她直批政府帶頭造謠,沒有誠信這絕非國人之福。
高麗菜正值盛產季節,便宜又好吃。營養師表示,高麗菜富含維生素、葉酸與多種抗癌物質,已被證實能降低大腸癌風險。農糧署則指出,要炒出脆又甜的高麗菜,挑選與料理同樣重要,首先要挑外表翠綠底部白的高麗菜,料理時則要「菜葉寬度約2公分」,菜梗對切,炒起來會更快熟與鮮甜。
總統賴清德4日出席世界癌症日記者會時表示,政府防治癌症積極擴大癌症篩檢項目及對象、聚焦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發展、成立「癌症新藥基金」等三項具體對策。但可惜今年立院將癌症篩檢費用砍刪1成、凍結3成,他希望行政部門加強和在野黨溝通,盼放行相關預算,癌症防治、保護國人健康不應分朝野、黨派。
癌症連續42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每年約5萬多人因癌症離世。衛福部國健署與癌症希望基金會今日(4)舉辦世界癌症日記者會,期望提高民眾防癌意識,公私合力守護國人健康,總統賴清德也出席,承諾將持續朝「2030年癌症死亡率下降3分之1」目標邁進,擴大癌篩、強化治療端、推動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癌症是國人頭號殺手。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想防癌應少吃紅肉與加工肉品,有研究顯示,吃紅肉會增加罹患結直腸癌、胰臟癌與攝護腺癌風險,而每日攝取50克加工肉品,相當於4條培根或1根熱狗,會使結直腸癌風險增加 18%,鼓勵多以魚、家禽、豆類或堅果,以替代部分紅肉,會相對較健康。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超級食物」成為紅遍全球的營養概念。對此,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超級食物只是一種行銷概念,用來描述富含特定營養素的食物,實際上吃得更多也不一定更好。他強調,正確的健康飲食觀念,應是飲食多樣化,並嘗試「吃出彩虹」,也就是各種顏色的蔬果均衡攝取才對。
南投縣仁愛鄉65歲的女子全卻米因跌倒胸痛就醫,經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意外發現胸部右上方有腫塊,接受胸腔鏡輔助微創手術,術後5天即出院,如今恢復正常生活。台中榮總埔里分院表示,肺癌是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但早期診斷與治療能提升患者存活率。
導讀:以微生物促進健康、輔助醫療,已是全球學界研究主流趨勢,含豐富多樣微生物的克菲爾發酵乳即是重要研究主題之一,迄今已發表上千篇以克菲爾與健康、疾病關聯性的論文。知名乳酸菌專家、臺灣大學博士陳彥伯,為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克菲爾,撰寫《克菲爾:長壽村的祕密》,以科學觀點,透過論文實證,揭開數千年來東歐長壽村的祕密與謎團。
過去常聽聞「癌細胞喜歡吃糖」的說法,到底是否為真?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說明,正確來說,應是在食用過度的碳水化合物時,會使得血糖快速飆升,進而增加癌症的風險。他並提到,除了高GI值(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或精製糖要少碰外,研究發現,常吃高鈉食物與罹患胃癌風險存在著正相關,務必謹慎攝取。
癌症是國人頭號死因。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除菸酒檳榔可能致癌,諸如吃太甜太鹹、久坐、愛吃加工紅肉、常裝潢買新櫥櫃、不喜歡刷牙漱口、常做電腦斷層檢查、睡覺不關燈、喜歡吃烤焦食物、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愛喝熱湯等10個生活習慣,也可能導致罹癌,應該要避免。
最近有抗癌專家表示,若想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需要降低食用紅肉、加工肉類、過量的糖與油炸品以及酒精。
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喝2到4杯咖啡的腸癌患者,他們的病情復發機率大大降低。
高麗菜被稱為「國民天菜」,大小餐廳都看得到它。營養師表示,高麗菜富含維生素、葉酸與多種抗癌物質,已被證實能降低大腸癌風險,還有助降血糖、防骨質疏鬆與保護心血管,但有易致脹氣與高鉀特質,甲狀腺低下、腎功能不佳、易脹氣與需低渣飲食者,不宜多吃。
近年結腸癌(colon cancer)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漫威英雄電影《黑豹》(Black Panther)主角查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2020年去世時43歲,中國大陸遊戲網紅「凌一趙信」(凌平)去年6月病逝時年僅27歲。英國一名癌症營養師提醒,早餐攝取高纖維質有助於預防結腸癌,又以全穀物、堅果、蔬果3大類食材最佳,加上優格,就是優質的護腸早餐陣容。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和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致力於癌症預防的研究和倡導,2大機構縮寫簡稱為WCRF/AICR。最近1項研究表示,遵循WCRF/AICR提出的7項健康生活建議,就能夠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這項研究發表在《BMC Medicin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