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主動脈瓣的搜尋結果,共41筆
歌手辛龍沉潛五年後,於11月10日驚喜現身飛碟電台節目《夜光家族》,這也是他在愛妻劉真離世後首度公開露面並接受訪問。他坦言,過去這段時間生活重心轉為創作與陪伴女兒,心情逐漸沉澱,表示「我愛過一次劉真,這一回就夠了」,未來不打算再談戀愛或再婚,「只想當個好爸爸」。
心血管疾病為高齡長者需關注議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蕭成儀指出,長者透過微創心臟瓣膜置換,能夠大幅降低手術風險與負擔;此外,北醫附醫也與屏東枋寮醫院攜手建立「TAVI綠色通道」,減少因距離延誤就醫狀況發生,實現醫療平權。
台灣每年超過5.6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為協助大眾強化健康觀念,11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預防醫學 心血保衛站plus」醫學講座,邀請多位專家到場,分享豐富衛教資訊,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一同守護國人健康,現場迴響熱烈。
53歲辛龍2014年和國標舞女王劉真結婚,2016年生下一女,2020年劉真因接受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後恢復不良病逝,享年44歲。辛龍在喪妻後神隱了5年,近日推出2首單曲,低調復出唱出這幾年來的心聲,他也曝光全新宣傳照,可見他招牌光頭造型依舊,眼神多了滄桑故事感,鬍子也變白,看了讓人心疼。
劉真2020年因心臟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失敗不幸離世,享年44歲,留下丈夫辛龍與年幼的女兒。喪妻後,辛龍選擇淡出螢光幕,音樂創作與專注陪伴女兒,過著低調生活。近日,他睽違5年首度現身,接受飛碟電台《夜光家族》主持人光禹專訪,平靜談起這些年的生活與心路歷程,字字真情令人動容。
結婚十多年,卻敵不過人海兩端的距離。來自大陸的小花與台灣丈夫阿成(均化名)於2009年結婚,並且約定在台灣同住生活,婚後生活原本平順,不料,小花在2019年春節前返陸探親,之後卻一去不回,甚至在阿國重病開刀期間毫無音訊。法官認定,兩人已分居逾5年、感情破裂難以挽回,判決准予離婚。
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老年人,傳統外科手術需開胸,部分病人恐難以負荷。振興醫院領先全台發展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TAVI),近日更受邀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指導,為一位體況不宜再次開刀的7旬患者,透過導管植入第二個瓣膜,幫助患者重獲新生。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自1994年成立,寫下許多卓越成就,迄今完成近600例心臟移植、逾1300例經導管瓣膜手術,皆是國內首屈一指,也備受國外推崇肯定。如此優異的成績背後,蘊含著「以病人為中心」的關懷精神,為了不讓病人受苦,心臟外科、內科團隊密切合作發揮最大效益,提供最好的技術和最安心的治療。
踏入心臟內科近40年,振興醫院副院長殷偉賢一路走來,銘記恩師提醒「心臟科醫師永不死」,始終堅守「做到不行為止」的信念。他參與了心臟醫療最劇烈的變革年代,形容自己「躬逢其盛」,更在臨床中體會到,醫療價值不只是延長生命,更在於讓病人活得有品質。
美女律師李怡貞日前回娘家時遇到70歲的爸爸突然送急診,爸爸當晚原本獨自在農舍裡,卻因喘不過氣、盜汗緊急與家人聯繫,後來發現爸爸的心臟、肺、腎都有問題,住院治療一段時間,直到今(28)日才出院。對此,醫師也詳細說明情況,透露爸爸有高血壓、心臟問題,若未及時醫治,恐怕就來不及了。
98歲的張爺爺因冠狀動脈疾病引發心臟衰竭,長期依賴輪椅,基本生活都須他人協助。由於年事已高,又合併有腎功能退化與糖尿病,實施侵入性治療風險太高,接受了非侵入性的「體外加強反搏治療(EECP)」。經過十幾次療程後,開始能扶著椅子慢慢走,如今不僅擺脫輪椅,更每天在院子裡來回散步。
98歲張姓老翁因冠狀動脈疾病引發心臟衰竭,行動需坐輪椅,因高齡加上多重慢性病無法手術,台中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主任余榮敏建議自費透過非侵入性的「體外加強反搏治療(EECP)」治療,張姓老翁不僅重獲行動能力,每天可自行散步至少50公尺,甚至白髮轉黑,「逆齡現象」讓家屬驚喜。
「我只是喘跟腳腫,怎麼差點就沒命了?」。37歲的江先生長達3個月感到呼吸困難、雙腳腫脹,在診所就醫後未見改善,今年2月到北榮求助。雖然生命徵象雖無明顯異常,但臨床評估仍不尋常,以臨床重點式超音波進行床邊檢查,發現A型主動脈剝離,緊急動手術,1個多月後出院。專家表示,A型主動脈剝離是極致命的急症,活著到醫院者僅約3分之1,江先生是罕見且珍貴的成功案例。民眾若發現急性胸痛、胸悶、呼吸喘、下肢水腫,務必盡早就醫。
48歲陳女士半年前就出現活動時胸悶、喘不過氣的症狀,數度差點昏倒被送醫,但她一直未將不適放在心上,直到今年3月做心臟超音波檢查,才發現罹患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隨時可能猝死,因此緊急轉診至台北慈濟醫院治療。醫師指出,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多見於70歲以上病人,而先天性雙瓣主動脈瓣膜患者,在中年就容易出現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
每天固定量血壓是很重要的事,但若發現脈壓差過大時,該如何解讀?對此,心臟內科醫師陳肇文表示,脈壓差較大通常與3原因有關,分別是身體嚴重缺水、血管老化,以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應就醫檢查以確認問題。他並提到,50歲以上族群,建議要特別關注收縮壓變化。
彰化一名78歲江姓老翁,因心臟衰竭,走路易喘、體重直線下降,數月前就醫後,發現罹患冠狀動脈狹窄及二尖瓣膜嚴重閉鎖不全,經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更換二尖瓣膜及數月休養,目前已恢復健康,且健保給付4項心臟機械手臂手術費用,替老翁省下10多萬元醫療費用。
談及心血管疾病,多數人都會聯想到高血壓,不管是因還是果,血壓升高總容易讓人緊張。但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啟宏示警,血壓正常不代表心臟沒問題,應以症狀為主要考量,一旦活動後出現喘、悶、痛,甚至快昏倒的情況,切勿因血壓正常而忽略就醫,否則恐隨時有猝死風險,不可不慎。
花蓮1名75歲吳姓老翁飯後腹脹難忍狀況長達半年之久,原以為是胃食道逆流,但吃藥2周未改善,照胃鏡也沒找到病因,經透過全身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有主動脈弓潰瘍、冠狀動脈狹窄、堵塞等狀況,且住院期間又突發心肌梗塞情況一度危急,經1周2次開刀治療後,吳翁情況好轉並在2024年的最後1天順利出院。
75歲宋先生,是末期腎衰竭接受常規洗腎的病患,同時有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間質性肺病等共病症,因血壓低、下肢水腫、一走路就喘,被診斷出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心臟收縮功能只有一般的人三分之一。醫師評估傳統瓣膜手術風險過高,執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術後他的血壓漸漸改善、下肢水腫消退,也慢慢恢復行走。
天氣冷、溫差大,使得中風發生機率也提升。對此,腦神經外科醫師顏君霖引述研究指出,脖子的粗細與中風的機率有高度相關性,若男性脖圍超過40公分、女性超過35公分,就要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