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京杭大運河的搜尋結果,共16筆
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大陸水利部22日發布,自2022年啟動實施母親河復甦行動以來,截至2025年9月底,88條(個)母親河(湖)復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取得了顯著成效。
秦朝與隋朝皆以強勢統一開創新局,卻又迅速走向崩潰,成為中國歷史上「二世而亡」的代表。前者開啟中央集權體制,後者完成南北大一統;然而,這兩個看似強盛的王朝卻同樣未能長久。究竟是制度問題,還是人心失衡?《搜狐網》從歷史角度分析秦、隋速亡的4個深層原因。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隨著文化旅遊熱度持續升溫,博物館不再只是靜態展覽空間,而是旅人探索城市風采的方式之一。跟著「美麗中華」的腳步,透過具代表性與話題性的博物館,走進運河文明、王朝歷史、絲綢美學與運動紀錄,串聯江蘇、安徽、河南、北京、浙江與山東,打造一趟文化深度兼休閒體驗的博物之旅。
據《智谷趨勢Trend》報導,中國正在躍入一個「新運河時代」。今年4月,浙江《關於高水平建設「航運浙江」的實施意見》正式實施,明確提出「謀劃推進浙贛運河」。作為浙贛粵運河的一部分,浙贛運河途經浙江杭州、衢州和江西上饒、鷹潭、南昌等城市,規劃全長約760公里,堪稱打通長江水系和錢塘江水系的世紀水運工程。
中國歷史上多數王朝在衰敗中滅亡,但隋朝卻是在國力鼎盛、物資充盈、軍事強盛時迅速崩潰。從楊堅奠基盛世,到楊廣窮兵黷武、民怨四起,僅38年間便由高峰墜入深淵,這場盛極而衰的悲劇,不是因為外患所致,而是內政錯誤與帝王野心導致。
新華社22日報導,大陸水利部指出,京杭大運河2025年全線貫通補水全面啟動。
洪門弟兄最初到大陸來開展游擊戰,對清朝進行一些反抗。作為一種祕密的幫會組織,他必須有很完整的一套制度和祕密聯繫方式,這就誕生了幫規和「海底」──內部流通的黑話或者暗語。後來洪門又派出兄弟,混入當時清朝的主要糧道京杭大運河--漕運船隊。翁、錢、潘姓的三個兄弟到漕運組織裡發展出漕幫,在清朝中期改名為清幫,他們三位成了清幫的始祖。洪門最初的領袖人物,還有一個在電影武俠小說裡面經常出現的陳近南,他是從臺灣派過來,直接到了四川的雅安,開山建堂,後來成為整個中國西南最大的幫會--哥老會,民間又叫袍哥。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水資源局8日指出,2023-2024年度黃河水量調度圓滿結束。在黃河年度來水偏少形勢下,黃委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全面落實大陸《黃河保護法》,統籌做好抗旱保灌、生態流量管控等工作,精心部署、統籌謀畫,強化幹流及重要支流水資源調度管理,高品質完成黃河水量調度任務,取得顯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京杭大運河全線補水任務近日順利完成。大運河沿線累計引水5.93億立方公尺,用於269.45萬畝農田灌溉,完成計畫置換深層地下水灌溉面積的144.2%。運河完成補水後,將可保障民眾飲水安全、規模化養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以及農作物時令灌溉用水。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訊息顯示,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自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來,截至3月18日,累計調水突破700億立方公尺,相當於黃河近一年半的水量,沿線1.76億人從中受益。提升了沿線大中城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空間。
李景怡是江蘇潮博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同時也是一位新媒體達人。她的日常工作是研究大陸文博場館的文物新聞熱點、爆款潮物、文創商品,並將其解釋成為海外人士易懂的內容。她坦言這看似簡單的工作實屬不易,產出過程費盡思量。
新華社報導,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12日全面通水9周年,中國水利部累計調水超過670億立方米。惠及沿線44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逾1.76億人。
澎湃新聞7日報導,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鐵集團)透露,山東濟南至河南鄭州高速鐵路濟南至濮陽段(濟鄭高鐵濟濮段)將於8日建成通車,標誌著濟鄭高鐵全線貫通營運,濟南西至鄭州東站間最快1小時43分鐘可達,山東半島城市群與中原城市群時空距離進一步壓縮。
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大陸水利部稱,大陸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11月15日正式通水十周年,受水區直接受益人口逾68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