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以啟山林的搜尋結果,共12

  • 賴犀牛說 證實兩岸連結

    賴犀牛說 證實兩岸連結

     50年前在台大地質系的「地球歷史課」上林朝棨教授笑嘻嘻地說:「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台灣自古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

  • 魏國彥專欄》賴犀牛說 證實兩岸連結

    魏國彥專欄》賴犀牛說 證實兩岸連結

    50年前在台大地質系的「地球歷史課」上林朝棨教授笑嘻嘻地說:「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台灣自古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

  • 吳統雄專欄》從美麗島,實現少年中國!

    吳統雄專欄》從美麗島,實現少年中國!

    1977年,台灣現代民歌開拓者之一的李雙澤,留下了2首代表作:《美麗島》和《少年中國》。現在這2首歌名,似呈現政治兩極的相反符號,但當時是由同一組人:胡德夫、楊祖珺,經常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一起唱,為何那時卻沒有違和之感?(請參見上周本專欄《摘棉花、採茶菁─永續我們年輕的歌!》)

  • 時論廣場》賴清德務實改變台獨(衣冠城)

    時論廣場》賴清德務實改變台獨(衣冠城)

    當賴清德在國慶演說中提到中華民國113年歷史時,我們看到這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他「務實」的一面,不過承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的歷史延續這不僅超越蔡英文時期只提1949年之後的中華民國,更是偏斜了台灣人四百年史觀。這不免讓好奇這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除了表現「務實」的一面,他理想中或理解中的「台獨」是否也發生了變化。

  • 中時社論》AI浪潮下 重科技輕人文的危險

    中時社論》AI浪潮下 重科技輕人文的危險

    成功大學歷史系招生,在申請入學階段,分發人數掛零,造成社會頗大的轟動。成大解釋是受AI浪潮的影響,但台灣「輕人文、重理工」的傳統仍被提出來討論。然而隨後的爭論卻在某種政治意識帶風向的推動下,演變成政治的對抗,諸如:歷史教育內容要不要「去中化」、大禹治水跟八田與一誰重要、古文不用學免得變成封建意識等。彷彿所有問題最後只要扯上政治,就變成沒完沒了的扯皮。然而在AI浪潮席捲下,最不能輕忽的就是人文素養。

  • 孩子的未來不能等

    孩子的未來不能等

     30年前,410教改提出四大訴求: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從此30年不回頭,台灣的未來卻陷入危機。

  • 海納百川》教改?孩子的未來不能等(段心儀)

    海納百川》教改?孩子的未來不能等(段心儀)

    30年前,410教改提出四大訴求: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從此30年不回頭,台灣的未來卻陷入危機。

  • 富瑜文教基金會攜手盧森堡AIVA  打造《臺灣AI組曲》

    富瑜文教基金會攜手盧森堡AIVA 打造《臺灣AI組曲》

    AI熱潮持續增溫,相關創作應用也日漸活絡,為科技與藝術界注入嶄新活水。臺灣富瑜文教基金會首度與國際音樂玩家熟悉的AI音樂創作引擎AIVA研發創造者:盧森堡AIVA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攜手為臺灣量身打造首部音樂史詩《臺灣AI組曲》,歷時六個月AI訓練之後,今天(3/14)下午,在臺北生技園區多功能廳,由富瑜同步創立的「室內樂團」正式對外演奏發表。

  • 旅法藝術家返鄉將社區當畫布 苗縣公館社區成唯美「紫晴園」

    旅法藝術家返鄉將社區當畫布 苗縣公館社區成唯美「紫晴園」

    苗栗縣政府長期致力地方營造,除了鼓勵社區民眾透過各種方式挖掘家鄉特色,也鼓勵青年返鄉為地方注入創新思維,旅法藝術家于傳騏將苗栗縣公館鄉台6線上1處社區,打造成浪漫唯美的「紫晴園」,讓社區與旅客都驚艷不已。

  • 中時社論》失根的台灣如何走向世界?

    中時社論》失根的台灣如何走向世界?

    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的競選總部發布了一支競選廣告《世界的台灣》,表面上是強調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然而仔細審視內容,卻發現充滿了歷史的謬誤。

  • 體會先祖篳路藍縷  半嶺訪源探尋百年歷史

    體會先祖篳路藍縷 半嶺訪源探尋百年歷史

    新北市萬金地區年度宗教慶典「半嶺訪源」百二步嶺古道行腳活動今(25)日一早熱鬧展開,活動至今已辦理第6屆,信眾們熱情更勝,更有不少女性信眾年年揹著三官大帝神轎上半嶺,答謝三官大帝庇佑。新北市副祕書長柯慶忠也特別來到金山聖德宮參拜,向三官大帝祈求國泰民安,並恭祝水官大帝聖誕千秋。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