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依存度的搜尋結果,共197筆
美國重要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於11月6日發表一份攸關台海情勢的關鍵報告:《應對中國攻擊台灣的經濟嚇阻策略》(Economic Deterrence in a China Contingency)。報告指出,美國與其盟友正將經濟制裁視為一種可能用來嚇阻中國對台動武工具並納入整體戰略規劃。
2025年10月10日,《Foreign Affairs》刊出由美國政治學者布里默(Maximilian K.Bremer)與葛里耶可(Kelly A.Grieco)共同撰寫的文章〈與中國作戰,快與慢〉(Fighting China,Fast and Slow),引發美國戰略界高度關注。文章指出,若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台海爆發衝突,決勝關鍵並非武器性能或兵力數量,而是「戰爭節奏」與「後勤韌性」。布里默與葛里耶可認為,美軍長期以來過度依賴高速、短期的作戰節奏,但面對地理縱深廣大、補給鏈強韌的大陸,這種策略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瓶頸。
看準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的需求,大全聯22日宣布攜手台北市聯合醫院,推出業界首創「健康處方箋」計畫,並以大全聯店王內湖店為示範門市推出「運動購物區」,提供65歲以上消費者於賣場打卡集點、完成2,000步任務,即可兌換好物或兌換聯醫健康講座、傳藝中心手作課程等,未來將加速擴及全台20家店,及即將於12月開幕的青埔店。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大全聯22日宣布攜手台北市聯合醫院(簡稱聯醫)推出「健康處方箋」計畫,包括於全台大全聯店王內湖店示範推出「運動購物區」,限65歲以上消費者於賣場打卡集點、完成2,000步任務,即可兌換好物或兌換聯醫健康講座、傳藝中心手作課程等。
北京10月9日宣布新一輪「稀土出口管制」,規定含稀土成分的產品在出口前都須取得批准,但美國財經媒體撰文分析,本週於華府舉行的全球經濟領袖會議中,美國總統川普趁勢藉「稀土問題」重建外交同盟,與多國協調因應北京的新措施,或許將成為川普修補貿易戰後受損盟友關係、重掌國際話語權的契機。
川普抨擊中國暫停採購美國大豆是「經濟敵對行為」,並揚言將以終止中國食用油貿易往來作為報復。但實際上,中國近年透過「轉單南美」大幅減少向美國採購黃豆,轉而向巴西、阿根廷等國進口,使美國對中國農業出口貿易驟降;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近日頒布史上最嚴格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此舉正是針對美國對中國半導體與高科技領域出口管制的「對等反制」,目的在以稀土掌握重新建立供應鏈談判籌碼。而全球高科技產業對稀土的「宿命依賴」在此次出口管制下也已暴露無遺。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在真實社群平台猛烈抨擊中國暫停採購美國大豆,稱是「經濟敵對行為」,並揚言將終止與中國食用油等貿易往來作為報復。實際上,中國近年來透過「轉單南美」方式大幅減少向美國採購黃豆,轉而向巴西、阿根廷等國大量進口,使美國對中國農業出口貿易驟降。此舉被視為對美關稅政策經濟反擊,也波及川普農業票倉利益,造成美國大豆農嚴重虧損。川普政府正評估對中國食用油貿易採取強硬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美中之間所謂「食用油」往來,實際是進口中國回收廢棄食用油(UCO),作為生質柴油等再生燃料原料,而非超市貨架的食用級植物油。
當前國際政經局勢丕變,現以美國主導全球的新格局,但我對美貿易關稅是20+N%,幾乎可說是後段班,參與國際間多邊經濟體整合也不順利。學者建議,在新局勢下,政府應該與時俱進,思維要更靈活,提出新戰略方針,如果無法進入多點區域聯盟,可以單點突破,與不同國家簽署一對一的貿易協定,嘗試多元發展,如果再不行動,台灣未來的經濟局勢恐怕會愈來愈窘迫。
日本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今(4)天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脫穎而出,可望接替石破茂,成為日本第一位女性首相。民進黨立委陳冠廷表示,前日相安倍晉三生前提出的「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理念,在高市早苗領導下極可能從個人倡議提升為國家政策的指導原則。
儘管台灣是烏克蘭盟友,但無視國際制裁,已成為俄羅斯石腦油的最大進口國。雖然台灣參與了對俄羅斯的其他制裁,但由於能源需求97%依賴進口,並未對購買俄羅斯化石燃料設限。專家指出,這高進口依存度是兩岸潛在衝突中的關鍵罩門。
全球供應鏈東移,東南亞已躍為製造與出口重鎮。長榮近年積極加碼布局東協市場,與新加坡港務局(PSA)合資設立專屬碼頭,更連續推出多條新航線,且10月31日首度與萬海、陽明聯手,以艙位共享方式,周班經營CIM航線(華北-印尼/馬來西亞),再加上4月20日已上線的CIX7(東南亞-東印度)服務,全力搶攻供應鏈轉移的商機。
隨著美國調升關稅,業者的成本大幅提升,在這樣的貿易環境下,台灣出口業者還有利可圖嗎?是否有利可圖自然是取決於兩個要素,其一是對美的依賴多深,其二是這個產業的利潤率有多高。
川普的對等關稅雖被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不合法,但以川普的性格,這場關稅戰不會因此偃旗息鼓,日前勞動部公布無薪假人數直逼5,000人,創今年以來新高,說明20%的對等關稅已讓廠商開始吃不消了。
新華社11日報導,油氣與鈾礦實現重大找礦突破!在總結「十四五」找礦突破標誌性成果時,大陸自然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許大純把能源礦產列在第一位。在此期間,大陸新發現10個大型油田、19個大型氣田。新增油氣儲量大幅增長,保障大陸石油穩產2億噸,天然氣產量超過2400億方。
在當前台灣政治語境中,「抗中保台」幾乎成了民進黨的神主牌。然而,這四個字真能同時成立嗎?「抗中」與「保台」之間,其實隱藏著無法迴避的矛盾。
從726和823兩次反罷免及重啟核三公投的結果可以知道,台灣的主流民意是希望社會和諧和睦,不要內鬥,不要製造對立,不要撕裂族群,也不要把不同的意見「視為雜質」。當然也更期待兩岸「要和不要鬥」,因為和平共處才是王道。
當前台灣政治與經濟環境可謂內外交迫。朝野關係日益緊張、兩岸互動持續低迷、台美經貿摩擦升溫,三大領域幾乎同時遇到瓶頸。
針對美國政府對我國加徵20%「對等關稅」及其疊加計算後所造成之衝擊,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表示,今年4月以來,商總持續關注關稅動態及其對我國產業的影響,也多次呼籲政府即時提出更多的產業支持措施、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降低產業界的衝擊,讓產業持續保有訂單,維繫生存空間。
美國政府對我國疊加20%對等關稅,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今(13)日對政府提出四大建言,再度呼籲政府應即時提出更多的產業支持措施、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降低產業界的衝擊,讓產業持續保有訂單,維繫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