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先建後售的搜尋結果,共184筆
房市景氣低迷,深耕新北林口區長達20年的加茂機構董事長邱志揚指出,央行去年第7波房市管制措施,對營建業已到極限,全台屋齡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再加上重劃區新案將帶動換屋,在自住及換屋剛性需求支撐,以及營建成本也高的情形下,短期房價不會明顯回跌,明年房市有機會趨穩,預期表現將會比今年來得好。
面對景氣寒冬,房市第四季旺季不旺,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下修今年全年台中推案金額至4,200億~4,300億元,較去年大減約1,500億元、年減幅逾25%。根據市調顯示,第四季台中推案金額僅約1,000億元,總銷逾百億元的大案僅七期豪辦「聯聚中衡大廈」與北屯區「遠雄樂元」等二建案。
近期租賃條例政策議題如火如荼,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表示,租屋市場的不透明讓政府不論在補貼或規範上的效益都大打折扣,以先建後售的新成屋來說,貸款環境不友善下,若為投資類買盤勢必以即刻租賃為上,但從實價揭露的台北市在近兩年推出的新成屋出租資訊,共僅三社區有實登紀錄,而事實上台北市不乏主力規劃為小坪數新成屋均有租賃特性,甚至在民間網站上可見相關訊息,顯然在沒有強制性登錄下,不乏地下房東,難以完善租屋制度。
最近租賃條例政策話題不斷,市調機構最新市調顯示,台北市預售屋新完工後,每月租金行情大概要3萬元起跳,如果坪數需求較大,較外圍的內湖、北投,大概要5萬元,如果想在台北中心落腳,則恐怕會面臨買不起,也快租不起的窘境。
隆大(5519)今年前八月營收衝至40.81億,由於全年共有五個新成屋案可供銷售入帳,總銷合計94億,樂觀全年營收可望超越2021年47.40億,締造歷史次高。
行政院打開房市水龍頭,將新青安排除銀行法72-2條限制,政策之後的第一個週末,高雄房市來人和成交,並未有明顯的增加,業界說「還是一樣慘」,因為,新青安的資格限制嚴格,加上房市尚未有向上的預期,至於新成屋市場雖有成交微增跡象,不過,那是之前已預約的潛在買家,前來議價簽約的,難以判斷是否與新青山的新政有關。
不畏房市嚴峻挑戰,台中品牌建商聖揚機構以「簡單、健康、永續」為核心價值持續深耕,該公司已連續3年舉辦品牌音樂派對,今年於8月23日Galaxy銀河音樂酒吧舉辦「青春勿忘我|千禧音樂派對」,透過1990~2000年代經典金曲、專業舞團開場與Live Band演出,營造滿滿「回憶殺」,現場熱鬧非凡。
採先建後售推案的「尉寶大敦主人」個案,從土地整合開始,琢磨近2,000個日子,目前已完美落成,成為大墩路最美風景。
上半年營建股交屋潮來臨,皇普、日勝生、愛山林等營建類股,營收獲利均創同期新高,其中皇普上半年EPS達1.8元;日勝生是出售桃園土地大舉貢獻,EPS達2.78元,已賺贏去年全年;愛山林因代銷案貢獻比例下滑,EPS降至1.02元。
8月底進入鬼月,出於入厝的顧忌遠勝於購屋,加上隨著時代變遷,沖淡不少習俗包袱,觀察近年8月北台灣推案量,自2018年起多有來到千億元以上量能,去年的房市熱潮甚至逼近1500億元的紀錄新高,惟今年利空烏雲不散,鬼門開之際新案更不敢開,推估的公開案量破不了千億元不說,驟降至569.7億元,年減61.5%,創近8年來新低,比禁止預售任意轉讓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時期,以及疫情三級警戒的時候都來得差。
往年農曆民俗月多在8月登場,今年雖逢閏月,但也將在8月底進入鬼月。鬼月因民俗禁忌顧露,向來為購屋市場淡季,今年更因房市急凍,讓建商更不敢推案,推估今年8月北台灣公開案量將驟降至569.7億元、年減61.5%,創下近八年同期新低,比禁止預售任意轉讓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時期,以及疫情三級警戒時期更糟!
華人傳統的民俗月多在8月登場,今年雖逢閏月,但也在8月底進入鬼月。觀察近年8月北台灣推案量,自2018年起多有來到千億元以上量能,去年的房市熱潮甚至逼近1500億元的紀錄新高,然而今年利空烏雲不散,鬼門開之際新案更不敢開,推估的公開案量破不了千億元不說,驟降至569.7億元,年減61.5%,創近8年來新低,比禁止預售任意轉讓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時期,以及疫情三級警戒的時候都來的差。
華人傳統的民俗月多在8月登場,今年雖逢閏月,但也在8月底進入鬼月。觀察近幾年8月北台灣推案量,自2018年起多有來到千億元以上量能,2024年甚至逼近1,500億元的新高紀錄!然而,今年利空罩頂,北台灣8月不敢開新案,預估推案量將驟降至569.7億元,年減61.5%,創近8年來新低,比禁止預售任意轉讓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時期,以及疫情三級警戒時期更糟!
華人傳統的民俗月多在8月登場,今年雖逢閏月,但也在8月底進入鬼月,出於入厝的顧忌遠勝於購屋,加上隨著時代變遷,沖淡不少習俗包袱,觀察近年8月北台灣推案量,自2018年起多有來到千億元以上量能,去年的房市熱潮甚至逼近1500億元的紀錄新高,然而今年利空烏雲不散,鬼門開之際新案更不敢開,推估的公開案量破不了千億元不說,驟降至569.7億元,年減61.5%,創近8年來新低,比禁止預售任意轉讓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時期,以及疫情三級警戒的時候都來的差。
冠德(2520)集團的冠德、根基(2546)今(5)日一起除權息,各自不同調,冠德盤中由紅翻黑,呈現貼息的窘境,根基一度曾衝上80.2元,隨後漲幅收斂至3.5%左右,穩步往填權息路上前進。
前高雄縣長楊秋興近年淡出政壇,轉戰房地產市場,繼2022年屏東內埔透天建案「白玉璞植」完銷後,今年第3季推出回歸故鄉燕巢的第2案「御景」鎖定外來客與在地換屋族群。此外,代理進口頂級寵物食品起家的善寬建設,近年跨入房市,在高雄、屏東等地推出5大建案。
面對缺工缺料與工期延宕困境,建商如何展現實力?尉寶建設以「先建後售」實踐品質承諾,新成屋豪宅案「尉寶大敦主人」正式登場,基地位處台中五期大墩路與大墩十七街黃金角地,緊鄰七期與文心路雙商圈核心,具備稀有地段與完善機能,自開放預約以來已吸引不少高資產族群進場。
房市買氣低迷,明顯影響開發商推案意願。據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台中市預售推案量為2,548億元、共約1.12萬戶,推案量年減8.4%。公會表示,推案時程遞延,是上半年推案量萎縮的主因之一;下半年雖仍有百億大案醞釀進場,但全年預售推案要拚5,000億元目標,恐有難度。
住展雜誌彙整北台灣推出最小基地預售集合式住宅建案(統計範圍為公寓、華廈、大樓建築,不含透天,且為預售型態,非先建後售成屋案),今年上半年最小基地案為台北市大同區的「SOHO筑富」,面積僅38.1坪,雖不像2023年桃園市觀音工業區25.1坪基地案的「璞居」那麼小,卻也大不了多少,仍顯示台灣房地產寸土寸金的價值,有土必有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