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內耳的搜尋結果,共55筆
新竹1名大學女畢業生,疑因找工作壓力大,加上長期熬夜看手機,某天早上突然單側耳朵聽不到、耳鳴、耳悶伴隨暈眩,就診後發現是「耳中風」。在做了耳內注射類固醇及口服類固醇治療後,轉介到胸腔暨重症科,安排高壓氧治療,經8次治療,目前狀況改善且重拾聽力。
28歲「阿信」每天都準時到圖書館拚國考,為了不被干擾,幾乎從早上就戴降噪耳機直到回家,整天下來耳朵幾乎沒休息,直到最近出現耳悶、耳鳴以及頭暈等症狀,甚至睡覺時耳中不斷出現嗡嗡聲影響情緒,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降噪耳機使用過久,導致聽覺過度補償反應,如果持續未節制,恐怕會造成聽力退化。
女星Albee(范乙霏)7日在社群平台分享近況,驚曝自己突然失聲,讓粉絲又驚又心疼。她透露,原本只是聲音沙啞,沒想到隔天竟完全發不出聲音,情急之下聽從聲樂家朋友的建議,用超鹹鹽水漱口,希望能緩解喉嚨不適。沒想到這個偏方不僅沒有改善病情,還讓她「鹹到哭爸哭媽哭全家」,最後不得不緊急就醫,才查出真正原因。
女星江祖平最近替女演員出頭,揭露某電視台男員工涉及性侵,促使被影射的三立展開調查。江祖平的個性向來直率、敢言,遇到不平衡的事情沒在退縮,曾公開與郭子乾撕破臉,不接受對方的道歉。
提到中風,許多人熟悉的就是腦中風,以及近日藝人秦楊右眼突失明的眼中風,除了這些地方,身體還有多處器官也會有中風危機。劉博仁指出,耳朵、腎臟、甚至腸子都會中風,也都和不健康的血管有關,日常就該做好保養,別等到器官缺血才驚覺。
澎湃新聞12日報導,大陸上海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12日透露,近日該院舒易來教授團隊與韓國首爾大學醫院Sangsu Bae、Sang-Yeon Lee教授團隊展開國際合作,雙方於5日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PAM-flexible adenine base editing rescues hearing loss in a humanized MPZL2 mouse model harboring an East Asian founder mutation〉(〈PAM靈活的腺嘌呤堿基編輯技術恢復攜帶東亞始祖突變的人源化MPZL2小鼠模型的聽力損失〉)的研究論文。
耳鳴常被人誤以為只是暫時的不適或年齡老化的自然現象,但背後可能潛藏著各種潛在疾病,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彥秀就指出,耳鳴的成因極為廣泛,從單純的壓力過大、失眠、聽力退化,到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的併發症,甚至藥物副作用(如具有耳毒性的抗生素或化療藥物)都可能引發耳鳴。
高雄鳳山區中崙路2025年3月底發生驚悚車禍,1名女機車騎士為閃避砂石車,摔進大排水溝,當下緊抱石墩才躲過死劫;在地民眾認為,中崙路太窄是釀禍主因,盼道路改造拓寬;民代表示,事發至今,市府到6月才擬定改善計畫,呼籲盡速施工;高市府回應,該處涉及多個單位管轄,目前會先做護欄加高,提升通行安全性。
耳機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物品,許多人都知道長時間、高音量使用會造成聽力永久性傷害,但可能不知道不同種類的耳機,對耳朵的傷害也不同。醫師胡皓淳列出耳罩式耳機、降噪耳機、耳塞式耳機、入耳式耳機的傷害程度,其中入耳式耳機風險最大,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耳鳴、眩暈、聽力損傷。
許多人都有暈車、暈船或暈機的困擾,影響出遊興致。市售暈車藥琳瑯滿目,藥師提醒,口服錠劑需在搭乘交通工具前30到60分鐘服用,如果已經暈了才用藥,恐怕效果打折。醫師則說,暈車時建議「看遠」或閉眼,透過視覺維持平衡,有助於緩解暈眩感。
你是否曾經感到天旋地轉、頭昏眼花的不適感?許多人認為頭暈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了,但醫師提醒,有些頭暈背後可能潛藏中風、心臟疾病,甚至腦出血等危機,若伴隨特定症狀,務必立刻就醫!
在高齡化的社會中,重聽的患者越來越多,這種「聽不清楚」的情況,可能藏著心臟的健康危機。醫師劉中平就指出,在一項16萬人追蹤超過11年的英國研究顯示,重聽的人未來發生心臟衰竭的機會明顯升高,除非是外傷或發炎相關疾病引起的重聽,否則都應該特別檢查,了解自身的微血管功能。
新聞提要■美國生技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靠著基因編輯數,成功復活早在一萬多年前滅絕的恐狼(Dire Wolf)。然而它的下個計畫將是在2028年讓4,000年前絕種的長毛象再度重現世人眼前!
出遊是愉快的事,但是體質敏感的人,要先面對旅途過程中的暈車、暈船或暈機。有些人要先準備暈車藥,有些人則直接準備嘔吐袋。如何解決這種困擾?根據一項新研究,只需準備好「治暈聲音」,僅需一分鐘就足以讓你避免吐出午餐。
一名65歲患者,主訴常聽不清楚別人說話,看電視也必須將音量調到最大,原以為只是正常老化現象,直到接受聽力檢查後才發現,聽力已達中度損失,需佩戴助聽器。醫師指出,聽力退化不僅影響生活,更會對大腦功能產生深遠影響,恐增加失智風險,不可輕忽。
很多人都是耳機的重度使用者,不管外出、工作都一直掛在耳朵上。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皓鈞表示,過度使用耳機可能會造成耳鳴、聽力下降,以及噪音性聽力損傷,這些問題一旦發生,往往難以恢復,不可不慎。
總統府前發言人丁遠超近來於家中浴室意外滑倒,幾天後出現頭痛症狀,送醫病況急轉直下,經搶救仍不治,享壽68歲。對此,內科醫師姜冠宇指出,跌倒後最怕就是發生急性腦出血,即使短暫昏迷醒來以為沒事,但實際上腦內仍持續在出血,恐陷入2次昏迷,此時往往很難救回,導致直接死亡。
21日凌晨嘉義發生規模6.4的地震,當地最大震度達到6弱,高雄、台南部分地區也達到5弱等級,讓不少民眾在睡夢中被嚇醒。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指出,真的有些人會在地震前就有特別感應,科學家命名為 「夏綠蒂現象」,不過科學界還在針對其原理進行研究當中。
一名40多歲女子,過去沒有特殊病史,因持續頭暈1周且症狀加重,嚴重到必須坐輪椅就醫。結果經詳細檢查發現,竟是右側小腦梗塞性中風。醫師指出,當頭暈合併4種狀況,像是伴隨其它神經學症狀,如無力、口語不清等;或是暈跟步態嚴重度異常不對等時,要當心有危險性,務必盡快就醫檢查。
日本籍遊客鯨井2019年帶妻兒到墾丁潛水,卻因耳膜破裂喪失平衡感失聯,事隔1小時後才被救起,但已明顯死亡。帶團的教練夫妻林姓男子及日本籍王姓女子,遭最高法院認定符合自首之要件,但犯後否認犯行,依過失致人於死罪判刑8月及可易罰金之刑6月,全案定讞。民事部分日前判決,教練夫妻與公司共賠償2970萬638元。可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