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的搜尋結果,共115筆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黃建賓、張智倫今(7日)與台灣遺囑協會理事長劉韋德、副秘書長王敏華共同召開「刪除民法兄弟姊妹特留分,回歸遺囑自由」記者會。吳宗憲說,看到協會的倡議後,注意到修法的必要性,並已提出民法第1223條修正草案,刪除兄弟姊妹特留分,保障遺囑自由、確保繼承公平、減少爭訟。
根據勞動部2024年統計,我國總工時居世界主要各國第5高、亞洲主要各國第2,讓許多民眾紛紛喊苦,甚至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連署提案周休三日。一位經營小型設計公司的男子近日表示,為了讓員工可以好好休息、陪家人,他決定實施周休三日,沒想到有位員工偶爾趁著休假日,偷進公司吹冷氣、用電、吃零食,有一次甚至私帶外人進入辦公室,讓他直呼「給大家方便、大家當隨便」,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不少人紛紛直言是該員工有問題,建議他儘速開除。
環境部長彭啓明曾稱廢棄光電板不會有毒,不是「有害廢棄物」。但藍委陳菁徽則質疑,鉛是一級高毒性重金屬,這種東西漂在水裡還能說無毒?近日水庫設置光電板引發疑慮,綠營竟狂洗「光電板泡水也能喝」的風向,但外界指出環境部「浸泡情境下模擬溶出結果」,質疑鉛含量已超標。
韓流巨星G-Dragon(權志龍)即將二度來台開唱,門票開賣隨即完售,市場上仍不乏高價黃牛票。雖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簡稱《文創法》)修法後嚴懲黃牛,但實務上取締有限,黃牛反而透過新手法規避查緝,另因票源稀缺、市場需求龐大,不少粉絲甘願支付高價購買黃牛票,逐漸形成法規與市場之間的攻防戰。
校園濫訴嚴重,近日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立「教師保護法」,主張若學生以三字經、惡作劇、造謠或恐嚇等方式對待教師,使其身心靈受損,須賠償教師精神損失費;學生肉搜教師資料或者恐嚇,須寫檢討書及記小過。教育團體認為,教育部對於惡意投訴或冤案,應該有補償及恢復名譽措施。
近期社會對遊蕩犬管理高度關注,涉及動物福祉、公共安全與生態保育,部分團體與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提出「落實收容所人道安樂死」及「餵食者應承擔飼主責任」等訴求,農業部今(30)回應,餵食管理仍有待社會各界取得共識,而安樂死則會督導各縣市建立嚴謹且透明的評估與執行過程,並確保政策落實不因社會輿論而失衡。
台灣國、高中生學習壓力相當大,有民眾想改善他們長期睡眠不足問題,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建議將上課時間縮短為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對此,入口網站「Yahoo!新聞」發起網路投票,結果是近乎一面倒的反對,引發熱議。
為解決「月經貧窮」問題,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女性生理用品專用點數-文化幣模式補助」,建立採取專款專用的補助制度,保障女性基本生理需求,並已累積超過5200名網友附議並通過提案門檻。民團認為,可見這起現象已獲得社會重視,盼政府正視,從協助經濟弱勢女性群體開始做起。
台灣學生課業繁重,睡眠不足問題已討論多年但遲未有解決方案,近日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希望將國、高中生的上課時間延後至10點,該案提出不到5天就有逾1萬2千人附議,引發討論;作家謝知橋認為,除了延後學生到校時間外,晚間11點後也應該同步實施斷網,才能真正保障學生的睡眠時間。
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開設之跨領域學分學程《數位化公民參與:我要當家做主!》,由助理教授彭安麗授課,日前學生透過實際操作「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JOIN)」,提出公共議題提案並製作政策宣傳影片,成功將學習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力。雖然學生的提案最終未能通過,但其議題備受關注,也促進學生跨出成為積極公民的重要一步,讓公共意識持續發酵,將有助於成為日後面對社會議題時的行動能量。
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把國、高中學生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10時,下課維持下午4時,希望藉此改善學生長期睡眠不足問題,提升學習效率,提案獲得熱烈回應。教育團體認為,但若只改鐘點、不動課綱與配套,最後不是延後到下午6點放學,就是壓縮教學、用作業補課,無法達成提升學習效率的初衷。
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把國、高中學生的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10時,希望藉此改善學生睡眠不足的問題,不到1周即跨過附議門檻。有國中校長直言,此提案茲事體大,將涉及教師員額、薪資預算等問題,且大多數家長可能會擔心上課時間縮短,導致孩子學習內容不扎實,轉而讓孩子參加早班補習課程,反而與初衷背道而馳,斷言提案不可能通過。
台灣國、高中生學習壓力大,為改善長期睡眠不足問題,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建議國、高中到校時間延後上午10點,但維持下午4點下課,已有超過萬人附議,家事達人486先生也針對此議題發起討論,不少網友直言台灣教育環境複雜,早自習、課後輔導等,加上一堆考卷、複習卷等,「怎麼改都沒用,現在家長跟孩子真可憐」。
近期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國高中學生的上課時間縮短為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有效改善學生睡眠品質和時間,提升學習效率。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指出,確實有1到2成的人天生是「晚睡晚起型」,生理時鐘和多數人不同,但也有些不少人是後天環境因素導致慣性晚起床,則需要介入改善。
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把國、高中學生的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10點,下課時間仍維持下午4點,希望藉此改善學生長期睡眠不足問題,同時提升學習效率,提案獲得熱烈回應。教育團體認為,但若只改鐘點、不動課綱與配套,最後不是延後到六點放學,就是壓縮教學、用作業補課,反而傷害學習品質,並無法達成提升學習效率的初衷。
近期有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期盼國高中生每日上課時間延至上午10點,避免慢性睡眠剝奪導致的學生憂鬱及自傷自殺風險,引發萬人連署正式成案。《中時新聞網》親訪多位一線教師均不支持,直言學生能否睡飽,關鍵在於生活自律,學生生活習性不改,幾點上課都不可能改善;不過類似提案2021年便上演過,當時確實成功讓高中的強制早自習消失。
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把國、高中學生的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10點,下課時間仍維持下午4點,希望藉此改善學生長期睡眠不足的問題,同時提升學習效率,這個提案不到一周就獲得9975人附議,迴響熱烈,但學生睡眠不足的問題,原因眾多,恐非延後上課時間就能解決。
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把國、高中學生的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10點,下課時間仍維持下午4點,希望藉此改善學生長期睡眠不足的問題,同時提升學習效率。該案自9月9日提出後獲網友廣大迴響,不到一星期即跨過附議門檻,截至15日清晨7點,附議人數達9975人,教育部依法必須在11月14日前回應。
核三延役公投前,民進黨員要支持者喝曾放置蘭嶼核廢貯存場的水,以為後者會恐核而不敢喝。2002年,呂秀蓮副總統說:「核廢場沒問題,是有些政客每年就要去挑它一下,所以我這次去就要住在核廢場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