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利沃夫的搜尋結果,共39筆
烏克蘭戰爭已經持續兩年多,城市遭到俄羅斯飛彈與無人機永無休息的攻擊,成堆的破碎瓦礫、混凝土已成為烏克蘭的嚴重問題。一位學者表示:「不能把它填埋,不能置之不理,甚至不能用它來填洞,根本沒那麼多洞需要填」。
烏克蘭官方表示,10月5日夜間到6日凌晨,俄羅斯對烏克蘭境內發動大規模空中攻擊,重點襲擊了西部主要城市利沃夫(Lviv),當然也還有其他城市,造成至少5人死亡、16人受傷。由於利沃夫緊臨波蘭,所以波蘭也緊急出動戰鬥機,以確保領空安全,可以視為北約聯盟的警戒。
在俄羅斯空襲烏克蘭之際,波蘭在周三緊急啟動本國和北約(NATO)的防空系統,擊落了進入波蘭領空的無人機,為華沙首次介入鄰國的戰爭。波蘭稱此一行動為侵犯行為。
波蘭副總理高科斯基(Krzysztof Gawkowski)25日警告,烏克蘭「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使用,可能因總統納夫羅茨基(Karol Nawrocki)否決援助烏克蘭難民的法案而被迫中斷,此外沃倫大屠殺(Rzeź wołyńska)的法案爭議同日再起,加深政府內部的裂痕。
桃園市元智大學耗資千萬改建的專屬華語教學區正式啟用序幕,22日舉行華語中心落成典禮,由廖慶榮校長、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侯佳齡局長,以及多位中小學與高中校長共同出席,見證元智大學在推動華語教育與國際交流上的重大成果。
烏克蘭駐英國大使、前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Valeriy Zaluzhnyi)週三(26日)於利沃夫向學生演講時表示,波羅的海國家早已意識到,北約《第五條》(Article 5,集體防禦條款),在現實中並不存在(no such thing as NATO’s Article 5)甚至還反過來批評烏克蘭採取正當防禦手段。
外交部長林佳龍20日出席「台灣助烏克蘭重建:科技、合作、前進」論壇開幕式並致詞,實現去年11月21日在波蘭華沙舉辦台烏友誼之夜的承諾,邀請烏克蘭地方城市首長及市政官員、企業訪台,與我國政府、智慧科技企業及專家共同就烏克蘭重建商機與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進行交流。
美國總統川普對烏克蘭態度轉變,未影響台烏關係,今年「2025台北智慧城市展」期間也召開「台灣協助烏克蘭重建:科技、合作、前進」論壇,烏克蘭有11個城市的首長及市政官員訪台。外交部長林佳龍18日舉行的歡迎酒會中,也表達台灣對烏克蘭重建的堅定支持,期盼兩國城市增加互動並發掘合作潛力。
烏克蘭利沃夫市、烏日賀羅德市、布查市等10個城市正副首長及成員共計33人,應外交部邀請來台參與2025智慧城市展,抵台後即直接從機場到訪馬偕紀念醫院,由總院長張文瀚率洪大川、簡定國副院長及馬偕兒童醫院陳銘仁院長共同接待。張文瀚表示,馬偕紀念醫院與烏克蘭在醫療公衛合作經驗豐富,雙方情誼深厚,未來還會繼續在醫療合作及公共衛生領域成為夥伴關係,並積極推動未來雙方醫療教育交流,臨床技能分享與專業提升。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的堂兄、曾在烏克蘭前線作戰的國際志願戰士奈特‧范斯(Nate Vance)表示,川普總統與他的堂弟是「對普丁很有利的白痴。」
波蘭新希望黨(Nowa Nadzieja)主席暨總統候選人門岑(Sławomir Mentzen)週三(26日)表示,他收到來自烏克蘭歷史學家基皮亞尼(Vakhtang Kipiani)的死亡威脅,並要求波蘭外交部對此做出回應。
外交部長林佳龍27日午宴歡迎烏克蘭利沃夫市長薩多維一行,雙方就俄烏戰爭局勢、烏克蘭和平發展、加強地方市政交流與建構韌性城市等多項計畫交換意見。我國駐波蘭代表處、烏克蘭利沃夫市政府與烏克蘭利沃夫地區綜合醫院也於同日簽署備忘錄,未來將出資協助利沃夫市UNBROKEN醫療園區整修復健醫療大樓,屆時該大樓將以「台灣友誼大樓」命名,彰顯台灣援贈之誼。
蔡宗穎/台北報導
即使美國將要政黨輪替,但是歐洲支援烏克蘭的決心並未減弱,丹麥已開始交付烏克蘭第二批總共19架的F-16戰機。此事已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和丹麥首相福雷澤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的聯合記者會上確認。
俄羅斯於當地時間周日夜間對烏克蘭發射120枚導彈和90架無人機,這是近三個月來俄軍對烏克蘭發動最大規模的空襲,已知造成至少7人死亡,並重創烏克蘭的電力系統。
根據《中時新聞網》掌握獨家消息,一名陸軍特戰部隊退役,加入烏克蘭正規軍的傭兵吳忠達,昨在烏東戰場遭遇猛烈砲擊身亡,成為我國第二位在烏克蘭戰場上犧牲的國民。第一位台灣志願兵遠赴烏克蘭加入作戰行列的是「曾聖光(曾煜閎)」,2022年11月4日傳出不幸陣亡,是首位台灣志願兵於烏克蘭戰場陣亡。據了解,我國目前仍有6名志願傭兵加入烏克蘭正規志願軍,在俄烏戰場上浴血奮戰。
烏克蘭參謀總部前發言人謝列茲尼約夫(Vladislav Seleznev)在利沃夫《NTA》電視台的節目中表示,胡歷達爾(Vuhledar,俄稱Ugledar)的情勢陷入危機,烏克蘭軍隊應考慮從該城鎮撤退。本週六(28)俄國官媒指出,胡歷達爾北邊最後一段的缺口已於週五(27)晚間被俄軍佔領,胡歷達爾正式陷入包圍,72旅先前兵力為2000人,一部調往波客羅夫斯克方向馳援,現受圍困兵力恐達上千人。
烏克蘭多位的地方官員在週五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連夜襲擊,引發了數個火災,至少有五人受傷。
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上週三(28)出訪波蘭學校活動時,重大失言引起波蘭政治風暴,造成波蘭與烏克蘭關係的緊張。二戰期間烏克蘭起義軍(UPA)在現今烏克蘭西部地區對波蘭人等少數族裔進行了種族清洗, 在1943年至1944年間「沃倫大屠殺」(Volhynia massacres)導致數萬波蘭人死亡,至今仍具爭議。
烏克蘭最外交部長庫列巴 (Dmytro Kuleba)在預期的內閣改組之前,星期三主動提交了辭呈,這是為配合烏克蘭即將舉行的內閣改組。在戰爭爆發之後,庫列巴頻頻在國際社會上露臉,爭取烏克蘭的支持,被稱為「烏克蘭最主要的國際面孔」,僅次於總統澤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