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加碼海外的搜尋結果,共27筆
市場風險情緒好轉,且9月新台幣對美元小幅升值0.45%。根據金管會數據,9月銀行業賣債175億元、保險業買債1,695億元、證券業買債196.81億元,金融三業合計買債1,716.81億元,前九個月銀行業賣債159億元、保險業買債6,952億元、證券業買債447.81億元,整體買債7,240.81億元。
金融市場多頭氣勢旺,壽險業資產持續「增胖」。中央銀行公布,9月壽險業總資產達36.6兆元,連四個月增加並創半年新高;國外資產21.3兆元,連四個月增加且為五個月高點。另國外資產占總資產比重降至58.2%,略低於去年同期的6成,顯示壽險資產幣別錯配略見改善。
因應秋冬旅遊旺季,加上政府普發現金、旅遊展推波助瀾下,各銀行看好商機,推出各類旅遊優惠,為消費旺季注入新動能。
趕在美國聯準會9月降息前,金融三業在8月全力卡位債券,8月續加碼債券2,611億元,尤其「買債王」銀行業加大力道至1,742億元,約7月的近二倍;壽險更是連五月狂買債,產壽險合計加碼852億元;證券業也加碼17億元,金融三業累計前八月買債高達5,524億元。
博智(8155)26日宣布董事會通過海外投資案,將與日本Meiko Electronics合資設立越南子公司「Allied Circuit Meiko Vietnam」,總資本額達1,600萬美元(約新台幣4.89億元),其中博智持股7成,預計2025年第四季完成設立、2026年進入試產階段,並於2027年啟動量產,目標瞄準高多層PCB的全球擴張市場。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最新談話點名目前股市估值相當高,並示警降息步調過快恐助長通膨。此一席話引爆股市獲利了結賣壓湧現,國內股匯市同步開高走低,新台幣匯率貶破30.3元,終場收30.321元,寫近兩周新低,貶值2.7分,連五個交易日收貶,總成交量13.255億美元。
壽險公司啟動匯率避險大作戰,「壽險雙雄」未雨綢繆,富邦人壽計畫增持美國公債,支應美元保單投資需求,並採取更具彈性的避險策略;國泰人壽打算加碼海外債券配置,並延長換匯交易的天期因應。
中國大陸大型餐飲品牌近年積極進軍南韓首爾及全國主要商圈,掀起消費熱潮,其中以中國大陸第一大火鍋品牌「海底撈」為例,該品牌本月10日於首爾地鐵弘益大學站入口附近店面出現83組客人候位、等候時間長達190分鐘的盛況,業界預估今年在南韓的年營收將突破1000億韓元(約新台幣21.5億元)。
網通廠合勤控(3704)受南亞客戶拉貨動能趨緩影響,第二季營收略顯疲弱,達61.87億元,較上季下滑12.05%、年減4.95%,不過法人預期,該公司國防相關業務將於第三季起開始貢獻,屆時營運動能有望回溫,再加上透過子公司盟創科技積極擴充越南產能,可望成為未來重要成長動能。
川普關稅戰4月開打,債市應聲下跌,且新台幣強升,金融業出現拋債潮。金管會統計4月金融三業合計減碼債券1,169億元,主要是「買債王」銀行業減碼1,441億元,證券業也減碼275億元,保險業逆勢撿便宜加碼547億元,累計前四月金融三業債券加碼從2,560億元掉到1,391億元。
4月以來全球股市因川普對等關稅而引發高度震盪,但投資人仍逆勢加碼海外ETF,其中有8檔海外ETF受益人4月以來增幅超過20%,投資標的主要涵蓋歐洲、日本與貴金屬。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近期約在4.2%~4.3%區間震盪,聯準會政策利率按兵不動,高利率將維持一段時間,有助壽險業持續加碼布局海外債市,根據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和新光人壽去年底資產配置顯示,三家的海外固定收益或海外債皆較前年底呈現微幅增長,並且以北美地區配置比重最高。
國泰金(2882)今天召開法說會,2024年國泰金稅後淨利及每股盈餘皆創歷史次高,總經理李長庚表示,國泰金股息分配量能相當充沛,今年一定會反映在股利,董事會會爭取優於去年的股利政策。此外,針對川普上任後其施政對全球經濟看法,他比喻川普像打「太極拳」的「37步」,7分虛3分實,天生的表演功夫很能唬人,感覺都是他談判的花招,不見得是目的,但也提醒金融業要能趨吉避兇,不要掃到颱風尾。
今年全球股市行情熱絡,使長線投資人加碼海外股票型基金。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相較去年底,海外股票型基金11月單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增加8.57%至13.05億元。依照基金公司分類,入榜檔數最多的是統一投信占3檔,且投資風格多元,分別為統一全球新科技、統一大中華中小及統一新亞洲科技能源基金,投資區域為全球、大中華區及亞洲。
今年全球股市行情熱絡,使長線投資人加碼海外股票型基金,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海外股票型基金11月單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增加8.57%至13.05億元,海外股票型基金中,11月單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增額最高超過2,700萬元,第10名也有600萬元以上,其中有近半數基金的投資區域為全球,主要以科技相關基金最受定期定額族歡迎。
根據CRIF最新的《2024年臺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指出,百大集團在2023年因全球供應鏈高庫存壓力,資產成長放緩且營收及獲利大幅下降。儘管百大集團資產總額創下144兆台幣新高,但年增率僅4.19%,為2008年來最低;營收也下滑9.69%至34兆元,創歷史最大衰退幅度。特別是,62家集團的營收出現衰退,而稅後淨利更大減31.42%至2兆3192億元,呈現連續兩年衰退的困境。
台灣旅遊界年度盛會ITF台北國際旅展將於11月1日至4日揭幕,國銀紛推旅展神卡搶攻,卡友刷對卡可多省旅費、賺回饋。中信、兆豐、玉山、北富銀、台新、永豐搭配旅展端出不少牛肉,中信卡最高祭22%優惠、兆豐最高回饋5,000元、玉山滿額贈5,000哩、北富銀最高祭10%回饋、台新銀最高8.3%回饋、永豐銀滿額送小七禮券,消費者可選擇省最大的方案為自己多攢旅費。
股市上半年走大多頭,15家金控投資高飛,至6月底海內外投資來到38.19兆元,加上投資評價認列後達到38.47兆元,雙創史上新高,投資面提列評價利益高達2,820億元、創十季新高,若與疫情造成股債雙跌的2022年同期相比,投資部位價值兩年內大舉回升逾1兆元。
通膨露曙光,美國聯準會(Fed)9月降息機率升高,趁6月美債殖利率滑落,金融三業把握機會實現資本利得,6月全面減碼債券約180億元,銀行更是今年以來首度轉減碼。但上半年金融三業對債券仍呈加碼態勢,共加碼近7,500億元,尤其銀行業加碼逾6,400億元最多。
權威評鑑機構中華徵信所TOP 5000企業排名出爐,公勝保經(6028)再傳捷報,連六年拿下「台灣大型企業TOP 5000」保險經紀業第一、企業經營績效混和排名第583名的殊榮,重返千大企業行列。去年公勝保經營收突破30億元,每股盈餘達5.96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也在與銀行、證券、保險、期貨等評比中獲金融業經營績效第65名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