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加糖的搜尋結果,共412筆
常覺得累、肩頸痠痛,有可能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中。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慢性發炎如同火種,會慢慢消耗免疫系統,長期下來會提高罹癌的風險,而能夠「每天插手介入、改變發炎反應」的方式,就是持續吃抗發炎的食物,包括深色莓果、豆製品與十字花科蔬菜等。
一名網友表示,平時炒高麗菜時為了炒出甜味,會加些水,但卻會讓菜變得軟爛、失去爽脆口感,詢問有沒有能兼顧脆甜的秘訣,貼文釣出不少內行人分享經驗,有人建議加少許糖可提味並鎖水,也有老手指出,應以鐵鍋大火快炒,鍋溫夠高時下油立刻翻炒,才能保留水分與甜味,炒出香氣四溢又脆口的高麗菜。
許多職業經常久坐或長時間站立,難免血液循環不良,甚至引發不適。多項研究指出,普遍存在於綠色蔬菜的花青素,又被稱為血管的「保護傘」,其中洛神葵(花)又有「花青素之王」的美名,中醫師陳潮宗建議,可將洛神葵以熱水沖泡後製成洛神花茶,每天服用約700毫升,可促進血管內皮再生、改善血管彈性與通透性。
為了挽救健保財務、擴大財源,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未來利息、股利、租金三大項目改採「年度結算制」,引發反彈聲浪,行政院急踩剎車,昨(6日)晚間宣布暫緩規劃。醫師姜冠宇指出,針對利息和股利有點太狠了,就像在懲罰對經濟有貢獻的人,他疑惑為何不針對酒稅、糖稅下手,認為健保費用從食物抽,比從利息抽合理多了。
紅茶是早餐店中常見的飲料。婦產科醫師邱筱宸表示,紅茶含有茶黃素、茶紅素等營養,研究發現,每天飲用約3杯紅茶,持續6個月,平均可使收縮壓及舒張壓下降約2到3 mmHg,但空腹或吃飽後立即喝茶都不好,因為容易傷胃,或影響鐵質、鈣質的吸收,餐後至少1個小時再喝,健康CP值最高。
糖尿病友嘴饞時,往往怕亂吃東西後血糖飆升。營養師黃雅鈺建議,糖尿病友可選擇低升糖指數的無糖豆漿、水煮蛋或茶葉蛋等食物,其中一份市售原味的小包裝真空豆干,更是相對健康的零嘴選項。
台灣糖尿病人口突破250萬人,每年持續攀升,其中高達8成患者同時合併過重、肥胖問題,形成「糖胖症」,心血管疾病、腎臟病風險增加,死亡風險更提升逾2倍。醫師指出,糖尿病防治觀念應從控制肥胖做起,然而僅不到3成患者執行體重管理,呼籲患者定期主動量體重、追蹤血糖。
睡覺時的光線,對身體的修復與調節至關重要,原因在於光線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與多項生理系統運作。研究指出,即使在睡眠期間曝露於微弱光線,也可能降低胰島素敏感性、提高心率,進而增加長期的健康風險;相反地,在黑暗中入睡,能有效提升睡眠品質、穩定情緒、增強記憶與免疫功能,為身體帶來更健康、更長壽的基礎。
以《奢求》、《自由》等經典歌曲走紅的59歲的歌后坣娜(原名唐娜),傳出早在本月16日就因病去世。根據《ET新聞雲》報導,原先以為是紅斑性狼瘡,但知情人士透露真正死因是胰臟癌。胰臟癌有「癌王」之稱,醫師指出,常吃3類食物,將導致罹患胰臟癌機率增加8成。
現代人追求健康長壽。最新研究發現,長期食用堅果、全穀類、水果、蔬菜和魚類,有助於延長壽命,這當中又以堅果與全穀類,與較低的死亡率關聯性最強,水果與蔬菜雖然有益健康,卻並非越多越好,至於過量攝取紅肉、加工肉品與含糖飲料,則會增加死亡風險。
為什麼一樣是照著「211餐盤」飲食,有人能輕鬆瘦下,有人卻看不到成果?其實關鍵在食物的加工程度。國外研究顯示,在健康飲食的大框架下,標榜健康的超加工食品,效果仍遠不及低程度加工食品。專家解釋,加工食品為了好吃,會額外添加糖、油等,容易導致血糖快速上升。食物選擇,應以原型食物為第一優先,其次是低程度加工食品,而超加工食品則應避免。
燕麥一向被視為有益健康的穀物。營養師王證瑋表示,燕麥不僅是早餐的好搭檔,更具有低升糖指數、高纖特性,不會讓血糖急速升降,有助於控制血糖或體重、改善便祕、保養血管與穩定情緒,不過,腸胃比較敏感的人,建議從少量開始,且要搭配充足的水分,以免脹氣。
很多人都有經驗,起床時若貪睡一會兒,出門變得匆匆忙忙,不是忽略早餐,就是隨便吃。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不吃或吃錯早餐,不只沒精神,還會讓血糖與代謝大亂,建議早餐以無糖優酪為基底,並抓住「蛋白質+全穀碳水+蔬果纖維」的重點,就能3分鐘搞定營養早餐。
喝對飲料有助於健康與長壽。食安專家韋恩表示,最新研究發現,每天飲用7到8杯飲料,包括咖啡、茶和白開水的組合,相較於喝不到4杯飲料者,死亡風險降低了28%,喝咖啡與茶比例為2比3,建議早上2杯咖啡,白天喝茶,並在過程中適量喝水,是最佳補充水分的健康節奏。
日前,在大陸江蘇省的一家飲品店內,發生了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一位年輕正妹與男性友人正在輕鬆談天時,竟突然遭遇一名素不相識的陌生女子以奶茶潑灑全身,隨後該名肇事女子便倉皇逃離現場。幸好,在場的男性友人反應迅速,立即追上前去將其制伏,並隨即報警處理。然而,當被問及動手原因時,該名潑奶茶的女子給出的理由卻讓受害女子感到莫名其妙,她聲稱受害女子與友人的談話內容是在「指桑罵槐」,暗中嘲諷她,因此才會一時氣憤而做出此舉。
很多人都有喝咖啡的習慣。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表示,一項追蹤逾17萬人,長達19年的大型研究發現,只要有喝咖啡,即使每天只喝一口,都能有較低的總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最佳有助於長壽的飲用量是每天喝2杯半到4杯半間。
很多人愛吃巧克力。營養師王證瑋表示,巧克力的主要成分可可含多酚、礦物質與天然活性物質,不僅能讓人心情愉快,還能延緩老化、降低血壓與提升專注力,是零食界少見罪惡感低的食物,不過,要吃出健康與活力,前提是要選70%高濃度可可,且不加糖或牛奶的黑巧克力,一天食用上限是30公克。
太晚吃早餐、晚餐,當心健康出問題。醫師王姿允分享研究指出,早餐晚吃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和第一餐在早上8時的人相比,9時後才吃的人發生糖尿病的風險高59%。此外,她認為少量多餐能穩定血糖,禁食過久反而會劇烈震盪。
屏東縣來義鄉公所自9月22日至10月12日,每逢假日推出「二峰水圳文化路徑」活動,計有5條文化之旅路線,並結合原民風味餐。鄉公所今(27)日在喜樂發發吾森林公園舉辦「百年二峰圳、百年餐桌」,除了見證二峰圳百年傳承,還有石光川市集,眾人在森林裡沈浸在部落百年文化之中。
代謝變差、體重下不來、經常感到疲累?可能是體內男性荷爾蒙亮紅燈!美兆健康管理機構最新統計,發現許多年輕男性30歲就出現肥胖、血糖異常與代謝症候群問題,進一步引發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下降,陷入更大的健康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