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區域排水的搜尋結果,共188筆
因鳳凰颱風雨勢,馬太鞍溪暴漲,造成萬榮鄉明利村淹水,水利署長林元鵬指出,因923堰塞湖溢流後,馬太鞍溪河床土砂淤積、河道改變,暴漲河水由未布設堤防的左岸溢出,今天水量未降,已先調來太空包、防水擋板減緩水流,下游與縣府協調,確保區域排水系統保持暢通。
中度颱風鳳凰來勢洶洶,桃園市長張善政超前部署,預計5點親自主持「桃園市鳳凰颱風防災整備會議」,水務局今早已搶先開設,會中確認全市權管抽水設備已於9日完成試運轉,確保機具在積淹水時可即時投入,轄內43處水門也已完成防汛啟閉,以降低颱風期間區域排水系統負荷,並以科技掌握土石流保全戶收容避難情形,今上午10時起也開放民眾領用沙包,呼籲民眾下載「水情看桃園」APP掌握水情。
南投集集鎮清水溪近日驚現「牛奶河」奇景,河面從初中橋一路延伸至清水橋、林尾橋間出現大片白濁,還夾帶白色泡沫與異味,疑似有人偷排廢水造成汙染。南投縣環保局接獲通報後立即派員採樣檢測,並展開溯源追查,初步研判為上游住戶或業者排放廢水所致,將依法嚴懲,提醒民眾切勿以身試法。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嚴重,為協助災民復原家園,立法院今三讀通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經費上限達300億元,有光復等3鄉鎮適用,縣長徐榛蔚今赴議會報告光復救災後得知特別條例通過,感謝朝野支持,強調有專款才能有系統、有組織、有長遠的專業規畫,讓光復鄉重生、災區得到保障。
受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地區連日豪雨,新北市海山高中多間教室出現積淹水,影響學生上課。新北市議員黃淑君今(22)日邀集教育局、水利局及板橋區公所會勘,共同研議改善方案,並依據板橋區強降雨下的實際狀況,強化校方及周邊區域排水系統耐受度。
受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和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桃園各地20日都下起豪雨,水務局統計,桃園共發生34起積淹水事件,集中沿海4區,其中蘆竹最大時雨量43.5毫米,累計13件積淹水最多,大園也有11件,但都很快消退,提醒25日前都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呼籲民眾做好防災準備。
為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強降雨挑戰,北市府推動擴建座落於中山集水區下游的中山抽水站,工程預算約7億元,採最有利標方式辦理,並開放廠商以共同承攬方式投標。不過該工程多次招標卻都未能發包, 北市水利處表示,期盼透過增設抽水機組,提升降雨容受力,降低地區積淹水風險,已於9月22日上網公告招標,期限至10月16日。
賴清德總統今(3)日到屏東車城福安宮參香後,下午一連視察恆春社會福利綜合館、恆春東門溪滯洪池、車城鄉住宿式長照機構興建工程,對屏東治水與社福表示肯定。賴清德也意有所指提到,面對老天爺要謙卑,該撤離就要撤離,而撤離要有基本動作,要造冊、全體動員協助。
高雄市鳳山區誠智里公園內草皮,雨後數周仍充滿積水,里民抱怨造成病媒蚊孳生、還散發惡臭難以接受,議員批評,該處草皮設置之初就兼具滯洪功能,卻疑設計不良恐影響蓄洪能力及環境衛生,反造成民怨。對此公園處回應,該處因地勢關係無法自然排水,已加強在蓄水期間水質管理,並以抽水機將水排出。
桃園市議會26日聯席審查113年度總決算暨附屬單位決算及綜計表審核報告,有綠營議員認為,去年度核定中央計畫型補助有5案,卻有4153萬元未全數執行。藍營議員也指出預算執行率太低,有局處保留甚至達47.85%,希望檢討改善。
風速達17級的樺加沙颱風直撲南台灣而來,7月初遭丹娜絲颱風重創的台南沿海地區,房屋復原已達9成以上,但仍有少數受災屋尚在施工,面對颱風逼進,只能加速施工並綁好屋頂帆布。22日適逢農曆八月初一、中秋節前的大漲潮,居民擔心颱風引進西南氣流,加上大潮會引發海水倒灌,造成低窪地區淹水。
為系統性解決馬公厝大排長年淹水問題,雲林縣政府規畫「褒忠鄉馬公厝大排馬鳴村段治理工程」,22日舉辦開工典禮,該區因地層下陷與氣候變遷等因素,導致排水出口可重力排水時間縮短,於颱風豪雨期間多次出現淹水災情,將透過河段拓寬、堤岸加高、重建排水構造物等工程,終結地方多年水患困擾。
內政部辦理「雨水下水道系統維護管理訪評」,新北市再度蟬聯直轄市組優等,寫下全國唯一14連霸傲人紀錄。水利局指出,成就背後不僅是市府團隊長達14年不懈努力,更是從傳統人力維護,進化至AI智慧防汛的創新,徹底展現治水從「被動應變」到「主動出擊」的蛻變。
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襲台,造成雲林多條大排水位暴漲潰堤,災情嚴重,立委丁學忠8日邀水利署副署長陳建成、縣政府及地方民代,針對水利復建工程會勘,丁強調雲林海線11個鄉鎮中就有8個鄉鎮出現災情,共41件水利復建工程亟須中央協助,希望中央全力協助地方,加速災後復原重建。
新北市政府在內政部「雨水下水道系統維護管理訪評」中,再度蟬聯直轄市組優等,寫下全國唯一的14連霸傲人紀錄。水利局表示,這項成就背後,不僅是市府團隊長達14年不懈的精進努力,更是從傳統人力維護,進化至AI智慧防汛的創新,徹底展現新北治水從「被動應變」到「主動出擊」的蛻變。
為解決高雄仁武區水患問題,高市府水利局辦理「八涳橋改建及曹公新圳匯流口護岸拓寬治理工程」25日動土,預計2026年底完工後,可大幅降低仁武地區淹水風險。而仁武區五和里因地下排水系統不良,逢雨必淹,對此,水利局表示,已研擬施工計畫,預計8月底前完成。
楊柳颱風來襲,台中市防汛措施再受關注。根據台中市審計處最新報告指出,市府雖持續投入經費推動防洪建設,但多處淹水熱點依然存在「監控死角」,建議市府檢討布設策略與系統功能,以有效降低淹水風險。水利局表示,廣設淹水感應器及AI人形辨識技術降低淹水風險。
嘉義縣新港鄉共和村頂菜園因「後庄中排」久未整治,屢屢宣洩不及而溢堤,幾乎每逢豪大雨必淹,農田、住家泡水,居民苦不堪言,縣議員黃啟豪指出後庄中排是權責單位不明的爭議排水,希望能由中央協助解決水患問題。
728大豪雨造成台南市後壁區菁寮一帶大淹水,菁寮老街更一度水深及腰。立委陳亭妃6日邀市府水利局、後壁區公所及市議員趙昆原、菁寮里里長張文哲等人會商,共同擬定菁寮地區水患的解決方案。陳亭妃表示,此次淹水凸顯菁寮及崩埤等舊部落區排水系統,必須進行全面修正。
上月初丹娜絲颱風襲擊南台灣災損尚未復原,近日西南氣流豪雨再讓災情雪上加霜。面對不斷上演「極端環境」,人類唯有從災害中不斷學習,才能建立「跨域韌性」防災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