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危機管理的搜尋結果,共151筆
10月21日,高市政權正式啟航。高市早苗成為日本歷史上首位女性首相。這一政治事件在社會各界引發了廣泛關注。然而,本文並非著眼於「首位女性首相」的象徵意義,而是聚焦於高市政權成立後對日本經濟可能產生的多維度影響。
隨著全球電力需求攀升與製造業對連續供電的高要求,強化電網韌性和防範工安事故已然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兩大關鍵基石。奇裕企業在日前Energy Taiwan 2025展會發表市場獨有的「電盾漏電安全保護裝置」,旨在透過精準處理電力系統中的漏電流,達成強化電網體質、將能量回補電網的目標,同時為高科技產業建立「二次保障」工安防線,有效解決傳統電力系統的安全與效率痛點,引起高度討論。
日本流感進入全面大流行,旅遊達人、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日本新冠疫情趨緩,但交棒給流感,2周前每家醫療機構平均通報病患數為3.26人,現在已經增加到14.9人的高點。目前台灣、日本流感病毒株都是同一株A型H3N2,他提醒,這隻病毒株重症率較高,呼籲民眾赴日前先施打流感疫苗。
半個多月前才成為日本首相的自民黨黨魁高市早苗,為了迎戰眾議院預算委員會7日首度預算質詢,當天凌晨3點鐘就在官邸召開「讀書會」準備答詢。消息一出,同黨議員擔心她勞累過度,在野黨議員替工作人員抱屈。在長期與自民黨合作的公明黨退出聯合政府後,高市好不容易說服維新會合組政府。周邊人士觀察,少數執政的陰影讓她極度求好心切,把預算委員會答辯視為務必拿下的第一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於10月31日下午在韓國首度舉行會談,兩人確認致力推進雙方「戰略互惠關係」,以追求共同利益。但據日媒報導,習近平敦促高市在歷史和台灣問題上堅持原則。高市則表示,「維持兩岸關係良好,對區域穩定與安全至關重要」。
《時代》雜誌刊登由美國保守派智庫學者高德斯坦所撰,標題為〈美國必須警惕台灣魯莽的領導人〉的專文,批評賴清德的演說刺激中共,呼籲美國政府應適時出手約束。前立委郭正亮指出,reckless不只意指「魯莽」,還有「不顧一切、蠻幹」的意涵,不管美國的風險,所以美國要管理變數。
台北市政府23日與日本名古屋市正式簽署《強化災害防救友好合作備忘錄》,由台北市副市長暨台北市災害防救辦公室主任張溫德,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委殷瑋及台北捷運公司總經理黃清信代表出席。雙方將在災防、防疫及市民防災教育等領域深化交流與合作,攜手提升城市在面對災害時的應變能力與整體韌性。
立陶宛總理魯吉尼涅(Inga Ruginiene)表示,由於白俄羅斯的空飄氣球持續騷擾領空,計劃永久關閉與白俄羅斯的邊境,並擊落任何進入其領空的氣球。
天氣越來越冷,日本旅遊達人、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分享最新數據指出,日本的流感病毒逐漸流行,至10月19日為止,一周內患者數超過1萬人,病毒株以A型H3為主,與台灣相似;其中沖繩縣每間醫療機構的平均患者達到15人,為全日本最嚴重的地區,剛好也是台灣人出國的熱門地點,提醒有出國需求的民眾提前接種流感疫苗,以免遭到感染。
新北市與東京都同為「危機管理網(Network for Crisis Management)」會員城市,雙方多年來均針對災害防救及消防專業領域保持密切交流與互動,每年度均相互派員學習與研習,以精進專業救災技術。今年新北市政府消防局再度派遣6名種子教官,於114年10月20日至10月31日赴東京消防廳,參加為期兩週的救助技術研修,持續深化雙方在專業領域上的合作。
美國知名智庫蘭德公司(RAND)近日發布報告指出,即使在美中激烈競爭的背景下,也有可能在幾個特定領域找到有限的穩定機制。在台灣問題上,作者們除了呼籲華府敦促台灣保持克制,也建議美國政府應創造一種情境,最大限度激勵北京採取漸進式統一路徑。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在兩輪投票下,高市早苗以些微票差取勝小泉進次郎,成為自民黨史上首位女總裁,若10月15日召開的臨時國會上被指名為首相,亦將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在男性主導的日本政治中,高市寫下歷史。
立陶宛政府證實,當地規模最大的維爾紐斯國際機場,4日晚間傳出遭到多枚不明氣球入侵空域,因此被迫宣布暫停起降數小時,直到5日凌晨才宣布恢復班機起降,而當局隨後也展開調查,盡速釐清氣球來源與動機。
在日經指數徘徊於歷史高位的此刻,全球資本市場的目光,高度聚焦於日本自民黨即將於10月4日舉行的總裁選舉。這不僅是一場決定日本下任首相的政治角力,更是一次可能徹底改寫其財政與貨幣政策路徑的關鍵抉擇。不同的選舉結果,將為日股、日圓與日債帶來顯著的重新定價(Repricing)壓力。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副理事長朱竹元指出,AI治理已不再只是趨勢性話題,而是台灣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董事會在其中的角色不僅是監督AI導入風險,更應強化戰略功能,務實看待AI帶來的挑戰,同時把握轉型與創新的契機。
日本執政的自民黨將於10月4日選出新黨魁,接替辭職的石破茂,成為日本新首相。可能不少人會好奇,日本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領多少年薪、享受多少福利。日本Financial Field網站報導,日本首相年薪約4060萬日圓(約新台幣830萬元),住處每年有1.6億日圓(約新台幣3270萬元)維護費,還有專車、24小時維安等福利。
美國陸軍於今年9月在日本山口縣岩國基地部署堤豐中程飛彈系統(Typhon MRC),並將其納入與日本名為「決心之龍25」聯合演訓。這項舉措不僅只是部署新型的飛彈系統,更是把已服役的海軍彈藥與標準發射介面改編為陸基、車載與可機動的發射系統。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與內政部消防署共同主辦之「2025大規模地震及海嘯災害防救國際研討會」,今(17)日於臺北市舉行,亦為今年度「國家防災日」大規模演練的首場活動。研討會聚焦地震、海嘯與火山等多重災害風險治理,邀集美國、德國、法國、日本、澳洲與我國產官學研機構,共同就科技應用、跨機關協調與城市韌性推進交換經驗,展現臺北與國際夥伴深化合作的決心。
外交部長林佳龍出訪歐洲,首站前往捷克。歐洲議會議員柯安杰(Ondřej Kolář)13日在社群平台X發文,分享林佳龍與其父親、捷克總統外交政策顧問Petr Kolář會晤的照片,提到雙方就創新、AI、社會韌性與夥伴關係等議題進行交流。Petr Kolář 也表示,「台灣是我們的盟友,這真是太好了」。
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台北辦事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2024年卸任後,被派赴德國出任五角大廈下屬的馬歇爾歐洲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她近日傳出職務調動,自2025年8月起擔任美軍歐洲司令部(USEUCOM)副司令兼外交政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