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厄利垂亞的搜尋結果,共21筆
第三屆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會議近日在烏干達登場。《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務特使薛冰除宣布落實擴大對非洲國家的零關稅待遇,也強調中方已準備好就「中非共同發展經濟夥伴協定」展開談判與簽署,並將鼓勵更多中資企業投資非洲。
美國總統川普4日簽署新旅行禁令,禁止來自伊朗、阿富汗、葉門等12個國家的公民入境,同時擴大對古巴、寮國等7國公民入境限制,強調此舉是為了確保國家安全,以及防範恐怖主義威脅;上述措施將在美國時間9日凌晨正式生效。
美國總統川普4日簽署公告,暫停向哈佛大學的「國際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SEVP)申請者發放簽證,實際上等於禁止外籍新生入讀該校。這是川普政府向哈佛施壓的又一動作。與此同時,川普還以「國家安全」等為由,宣布對阿富汗、緬甸、索馬利亞等12國實施旅行禁令,禁止這些國家的公民入境。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基於國家安全風險,對多個國家實施旅行禁令。白宮官網也列出限制這些國家公民入境的原因。
突發!美國總統川普總統宣布,將對來自12個國家的人員實施全面旅行禁令,並對7個國家的人民實施部分入境限制,這項措施將於周一(6月9日)凌晨12時01分生效。
中國商飛(COMAC)的C919於2017年橫空出世,2023年載客營運後,大家都關注C919的發展狀況。沒想到中國對未來民航機產業早有宏圖計畫,C929、C939、C949等後續機型皆在藍圖上穩紮穩打、穩步推進。中國商飛正以雄心壯志,積極打造中國的民航機產業,向著世界航空業的巔峰邁進。
據消息人士與路透獲取的內部備忘錄顯示,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正在考慮對數十個國家的公民實施大規模旅行禁令,此新禁令將涉及41國,並分為三組級別。但台灣與中國均未在名單中。
美國總統川普為打擊移民,傳出正考慮對數十個國家的公民實施全面的旅行限制。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和內部備忘錄顯示,備忘錄列出共41個國家,分為3組。第一組由10個國家組成,包括阿富汗、伊朗、敘利亞、古巴和北韓等,這些國家將被全面暫停簽證。
總部設於柏林的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發布2024年清廉指數報告稱,丹麥連續第7年在這項指標中居於全球之首,美國、德國清廉指數均呈下滑趨勢,中國清廉指數進步一分,全球排名仍維持第76名,台灣第25名(去年28名)首度超越美國第28名(去年24名)。
曾連續6年獲利的本土自行車錶龍頭,竟因疫後快速復甦,年虧損逾7千萬元。面臨需求下降、通路財務危機的雙重打擊,它是如何靠加入亞馬遜轉虧為盈?
近日上海馬拉松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路跑熱愛人士,有來自62個國家和地區總計38000名跑者,讓已有28年歷史的上海馬拉松成為不折不扣的全球路跑狂歡。
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4日至6日將在北京舉行,非洲各國領袖這幾日已陸續抵達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一天就至少舉行了9場會見,非洲國家領袖幾乎都提到堅定奉行一中原則,習近平則強調要共築中非命運共同體。提早抵達的非洲領袖,還分赴重慶、山東、上海等省市取經,考察大陸的經濟建設。
國際貨幣基金(IMF)副總裁高萍娜(Gita Gopinath)警告,以美、中兩國馬首是瞻的不同經濟集團分歧,正危及全球貿易合作與經濟成長。她說,若該分歧無法弭平,最糟情況下,全球經濟面臨的損失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
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美東時間7日消息,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6日晚舉行新春招待會,喜迎龍年春節到來。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偕夫人田麗穎,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戴兵,與聯合國高官、各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等各方友人300多人歡聚一堂,張軍致辭希望龍的精神能為國際社會注入強大動力。
2024年元旦,非洲之角最大的新聞,就是衣索比亞與我國設有代表處的索馬利蘭簽署備忘錄,獲得後者十二公里海岸線與港口的租用權。這個看似兩國之間的協議,卻引起索馬利亞的嚴重抗議,畢竟它視分離出去長達三十多年的索馬利蘭為其領土的一部分,因此它沒有權利與衣索比亞簽署這項備忘錄。
美國中央司令部周二晚間宣布,由伊朗支持的胡塞(Houthi)武裝組織在紅海南方海域發射兩枚反艦彈道飛彈,但沒有造成任何損害的報告。
國外碳權交易將在12月22日上線,將開放國內企業在碳交所平台採購國外碳權商品,其中造紙股因挾龐大林木資產,被視為擁碳大戶,盤點碳權概念股,包括擁有龐大林木資產的公司華紙(1905)、永豐餘(1907),上市造紙指數11日漲幅達1.53%為類股第二高。
台灣碳交所將在22日上架首批國外碳權進行交易,目前已表明要購買的企業橫跨科技、金融、傳產業,已逾20家。據了解,中鋼與多家公股金控已表態採購。對於外傳購入的碳權,要在一定期限用完,碳交所表示,現制因為鼓勵性質並無這項限制。惟工商團體呼籲碳交所因應產業特性,給予差別訂價,讓低碳排中小企業、服務業享有較優惠價格。
碳交所22日首批擬開張上架的國外碳權商品,來自亞洲、非洲、南美洲等七個國家,之所以來源都在落後或未開發國家,碳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開發案場雖位在未開發國家,但開發商都是歐盟或新加坡業者,由已開發國家協助未開發國家減碳,聯合國認為這樣的碳權交易更具有外加性效益、更有價值。